查看原文
其他

农趣盎然“农”味足 克州“12支文化队伍”提升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2018-01-08 最后一公里


编前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新疆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


《最后一公里》开设“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专栏,多路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访,从民生改善、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基层基础、改革发展六个方面展现新时代下,新疆各族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


“扛起坎土曼干活,放下坎土曼就唱歌、跳舞是我们的生活,但没想过能成舞台上的主角,直到有了‘12支文化队伍’。”1月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喀依拉克村村民斯拉木江·努肉拉高兴地说。

  

斯拉木江·努肉拉所说的“12支文化队伍”是克州推行组建的村级组织,这“12支文化队伍”有农牧民文艺演出队、红歌合唱队、舞蹈队、宣讲队、书画队、时装模特队、体育运动队等。


“富裕”精神 幸福是“演好、演砸村民都爱看。”


近日,在喀依拉克村宽敞明亮的文化大院里,农牧民们又享受到一场“农”味足的文艺演出活动。农牧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富裕”精神,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儿。

  

“老汉,我买的衣服漂亮吗?”

  

“一个桃干,用银纸包着还是桃干;就算用金纸包了,也变不成鲜桃。”

  

“哎,我的男子汉,我是个鲜桃的时候,你给我买过这么漂亮的衣服吗?”

  

“那时候哪有钱啊?我饿了,老太婆快去和面做吃的吧。”

  

“现在政府帮扶搞庭院经济,我为家里赚了不少钱,你要不会说好听话嘛,今晚就吃土去吧。”

 

——农牧民文艺演出队里村民惟妙惟肖的表演,逗得观众开怀大笑,前仰后合。

  

如今,村里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到3至4岁的小孩都愿意走上舞台展现风采。

  

大家会为平日里熟识的人到台上变了个模样而震惊,为自家亲人、朋友在台上努力表演而鼓掌,就算演员忘词、演出纰漏也总会得到毫不吝惜的鼓励。总之,舞台上下都是乡里乡亲,在“自家”的舞台上,爱怎么演就怎么演,无论演好演砸,村民们都爱看。

  

“相声、小品、宣讲里面都有惠民政策的内容,我受教育了,以前觉得弄懂政策难,现在通过看节目都明白了。”说到这儿,斯拉木江·努肉拉幸福的咧嘴笑了,他说,感觉自己心里更亮堂,幸福生活有奔头。


“新风”氛围 幸福是“就像你演的那样,把事做好。”


一场活动11个节目轮番上阵,内容涵盖村里的好人好事儿、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孝老爱亲、勤政为民等题材,演绎出老百姓眼中鲜明的时代新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村里演出的小品来源于生活,也成了生活里的‘新风’。村民们会有这样的期望,就像你演的那样,把事做好。” 上阿图什镇主任科员古丽巴哈尔·铁力瓦尔地说,台下的乡亲邻里是见证者,如果今天你在台上演勤劳致富,生活过的有声有色,一下台就把勤劳致富丢一旁,自己不好好干,打着“等、靠、要”的主意,那就一定会被村民笑话。

  

“演员演得好、唱得好,小品就是我们生活里发生的事情。”草根宣讲员库尔班·吾麦尔对未来充满憧憬,他说,有党的好政策,有政府部门的大力帮扶,就像小品演的、相声里说的、歌里唱的,通过自己勤劳、智慧把事情做好,都能过上富足幸福的新生活。

  

“我们现在一月一村2至3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搞得风生水起,老百姓们都盼着搞活动。” 古丽巴哈尔·铁力瓦尔地表示,文化生活丰富,思想文化素质提高村里正能量聚集起来让大家的生活变好,农民的获得感也自然而然增强了。


“正能量”强劲 幸福是“百姓 ‘获得感’更实在”


据了解,克州各县(市)通过集中培训、专业指导、展赛联赛等多种方式,切实保证村村建起“12支文化队伍”,使“12支文化队伍”成为强化“12个文化阵地”、筑牢农牧民“正能量”精神文化家园的主力军。

  

“文化‘输血’易,‘造血’难。”克州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刘春表示,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是检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

  

下多大力气,就有多大回报。如今,各具特色的“12支文化队伍”已是繁花似锦,遍布克州乡村,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刘春表示,到2020年,克州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都将建成十二个文化阵地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不断丰富各族农牧民文化生活,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促进乡土文化发展中发挥作用。同时,该中心将成为克州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成为基层党组织凝聚民心、民力、民智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

  

“我们就是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让群众尽享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刘春说。


记者手记:

绽放在乡村舞台上的“芳华”

  

走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喀依拉克村,记者看到,通村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栽种的白杨树整整齐齐,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过去,农民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现在,农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喀依拉克村宽敞明亮的文化大院里上演的精彩节目,只是克州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农村需要怎样的文化建设?吸取城市文化精华是农村文化唯一可期待的愿景么?怎样才能讲好乡土故事?诸多问题在克州由农牧民组成的“12支文化队伍”中找到了更多可能性。

  

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内生的,常来自于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在文化大院儿里,农村的文化舞台主角是农民,在一个个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里,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声音、讲述乡土故事,在“唱出了幸福,跳出了健康,种下了快乐”的热闹场景背后,折射出农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相信,正是当地广大文化工作者沉入一线、融入乡村生活,扎扎实实参与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认认真真理解和倾听农民的表达与愿望,才会有今天这绽放在乡村舞台上的“芳华”。(记者朱凯莉  比沙拉·库万别克)

-End-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主 编 / 孟根傲德

推荐阅读

库尔班大叔一家四代人的爱党爱国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