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饰多角,她的诠释“惊艳”了一群人
在昭苏县喀拉苏镇巴尔格勒津村,有这样一个人,她是工作队的“智多星”、村支书口中的“女汉子”、百姓眼里的“知心人”。她就是昭苏县农业局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叶彩萍,2018年是她第四年驻村。2015年,昭苏县农业局选派叶彩萍作为在喀拉苏镇巴尔格勒津村驻村,一千多个日夜里,她扎实的工作获得了各族农牧民群众的好评。2018年,在大家的一再挽留下,她决定再驻村一年。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 李文武 报道
工作队中的“智多星”
叶彩萍在农业局从事农经工作多年,派出单位选派她到巴尔格勒津村驻村,也是考虑到该村集体经济基础有些薄弱,希望她能发挥专长,搞活村集体经济,团结群众凝聚人心。
工作队入户走访。
做好工作从哪里入手?当然是入户走访,得先了解民意弄清情况,才好对症下药。两个月时间,叶彩萍和队员们走遍了全村363户农牧民家,有的牧民在夏牧场放牧,她就和队员们骑摩托、骑马去入户走访。就这样,工作队梳理出了166条问题,也找准了问题的根源。
巴尔格勒津村是传统的农牧业结合村,村民们大多思想保守,收入多以放牧为主,增收缓慢。扶贫先扶志,工作队决定开设乡村夜校,打开村民们的思路。
乡村夜校开班后,叶彩萍包揽了妇女培训课程,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政策,鼓励妇女不要局限在家务事中,要了解当前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乡村夜校得到了妇女们的欢迎,学员娜托提古丽说:“听了叶老师的讲课,我感觉自己需要学习得很多。”
工作队发现村民欠缺预防牲畜疾病知识的情况,来自昭苏县农广校的工作队队员热合曼·阿布都拉和叶彩萍商量后,向县农广校申请开办畜牧兽医培训班,让村民全面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养殖能力。经过挨家挨户宣传后,2016年9月,58位村民参加了畜牧兽医培训班。
“参加畜牧兽医培训班的村民,不仅学杂费全免,我们还为他们争取到了每人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叶彩萍说。前两年村民们在村里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行实习,等到三年学习期满,经县农广校考核,成绩合格的村民可以取得中专学历证书。
“工作队为我们着想,免费开办畜牧兽医培训班,我要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习。”村民别克扎提·艾比地外力说,目前培训班正在进行第二年的学科学习。
村民们的“女汉子”
说起叶彩萍,第一个竖起大拇指的便是巴尔格勒津村党支部书记别克吐尔逊·阿布达力别克。“叶彩萍真是‘女汉子’,什么活儿都难不倒她,村民们也喜欢她!”别克吐尔逊说。
驻村期间,她进入角色快,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带领工作队到各家各户走访,了解村民的需求。她和队员们一起帮助村干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写作水平、电脑使用水平;引导村民抓小微产业,合理利用自家的房前屋后搞活庭院经济,带动30多户村民在庭院种植马铃薯、大蒜、韭菜、胡萝卜等,丰富了农牧民家的餐桌也提高了收入。
业余时间,工作队和村“两委”共同举办了多项文体活动,既丰富了牧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
百姓眼里的“知心人”
巴尔格勒津村有许多养牛的牧民。在夏季产奶高峰期,由于交通不便,收购商少,很多养殖户都不能及时将牛奶卖出去。叶彩萍与相关部门协调后,召开村民大会,组建养殖合作社,实现集体养殖,牛奶统一回收制作奶酪,带动了60余户养殖户增收致富。
工作队帮困难群众收割麦子。
去年10月中旬,库尔班大叔家的小麦成熟了,突变的天气让没收割完小麦的库尔班大叔非常着急。叶彩萍得知后带着队员们和村党支部的党员、村干部等组成20人的“助农秋收服务队”,及时帮大叔将小麦收割完。
“真是谢谢大家了,没有你们我的小麦就收不完了!”库尔班大叔不住地感谢着。
叶彩萍(左)了解困难群众生活问题。
一件件好事实事,乡亲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桶牛奶、一筐鸡蛋、几个热馕,乡亲们用自己朴实的行动,表达着感谢之情。面对大家的赞许,叶彩萍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乡亲们满意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昭苏高原的冬天异常寒冷,但叶彩萍和工作队并没有停下脚步。冬季,她依然和队员们活跃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就是这样一个“小女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对大家的责任。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 翟 薇
主 编 / 孟根傲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