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不信看这里……
4月的南疆大地鸟啭莺啼,花红柳绿,到处春意盎然 。在这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将一年的希望播洒:和田市团结新村的蔬菜大棚里,菜农忙着栽种菜苗;疏勒县阿拉力乡拉依旦艾日克村的卫星工厂里,工人们你追我赶忙生产;在乌什县举办的各种招聘会上,农村富余劳动力忙着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他们正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的内涵,他们要用奋斗收获稳稳的幸福。
相约春天里 奋进新时代
——南疆大地吹响奋斗号角
4月2日,在疏勒县阿拉力乡拉依旦艾日克村的卫星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制作玩偶公仔服装。李文坤供图
南疆春来早。进入4月,塔里木盆地已是花红柳绿,春意盎然。
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里,身处南疆的每一名干部群众,与春天相约,携梦想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说的“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是我区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因此,在这个梦想起航的春天里,南疆大地处处洋溢着奋斗拼搏的火热气息。
这几天,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英艾日克村的小麦已经春灌、追肥,果树进行了剪枝,春耕大忙告一段落。可是,村民们没有闲下来,他们正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动下发展庭院经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在搭建小拱棚,城里的结亲干部到来后,和他们一起劳动。
受自然、生态等因素影响,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和田地区尤为突出。记者从和田地委宣传部了解到,今年,和田地区因户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坚持“一村一品”,按照“1+N”模式进一步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在此方面,全地区已盘活土地超过25万亩。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和田地区要促进1.75万人到北疆企业稳定就业,依托援疆带动5000人跨区域就业,和兄弟地州合作促进22万人次拾棉花等季节性就业,依托项目建设促进15万人次就地就近就业,依托园区企业实现5.2万人就业。
距喀什市中心城区40公里的良种场被誉为喀什市的“菜篮子”,这里的生态种植区里有300座蔬菜大棚。现在,大棚里的第一茬蔬菜即将销售完毕,种植户开始育苗,准备种第二茬蔬菜。引人注目的是,个别大棚里开始种植盆景花卉。良种场党委书记杨鹏说,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全国两会都提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些农民开始转变观念,向着农业现代化进发。
光热水土资源相对丰富的喀什地区,春天里呈现出的是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莎车县一望无际的巴旦木园,到叶城县一路相伴的核桃园;从麦盖提县蔚为壮观的枣园,到英吉沙县五彩缤纷的杏园,“瓜果之乡”的大美从春天便蜂拥而来。如今,喀什地区利用政策、市场、援疆人才等优势,在支柱产业林果业上延长产业链。“叶城核桃”“莎车巴旦姆”“麦盖提灰枣”等一批各具优势的农业品牌,承载着一个个农民的增收梦。
古勒巴格村是阿克陶县巴仁乡最大的行政村,春风吹拂帕米尔高原脚下的这个村庄时,村里的护边员、宣讲员、合作社社员、务工人员全忙了起来。阿曼古丽 · 木沙是宣讲员,村里像她这样的妇女宣讲员有十几个,她们不仅能用普通话唱红歌,还会自编自演节目,向村民宣讲惠民政策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点燃广大村民脱贫致富的激情。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今年,集特困山区、边境地区、整体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克州,非常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切实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观念,增强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
春天,阿克苏地区最基层的各乡镇场、各村队都吹响了奋斗实干的号角。沙雅县海楼镇科克布运村是深度贫困村,一些贫困户家里没有劳动力,但他们增收的激情一直在燃烧着。于是,海楼镇将土地整理出来建成设施农业基地,贫困户户均一亩大棚,10户贫困户用互助方式管理大棚,这样,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只需给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出点管理费就行。
不仅是贫困户,所有人在春天里都拥有一个梦想,都在朝着这个梦想而努力。这些梦想,呈现在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工作日志里,在农民夜校的课堂上,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在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上……
番茄已有花苞,葡萄藤已开始爬杆,油白菜和黄瓜也长得绿油油的……4月3日,站在自家蔬菜大棚里,艾肯 · 图尔荪托合提心里美滋滋的。
艾肯是和田市吉亚乡团结新村村民。以前,他一直以种植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为生,对种菜一窍不通。前两年搬迁到团结新村后,在村里的动员下,他开始种植大棚蔬菜。
团结新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长”出来的村子。2014年,和田市启动在大漠深处建设团结新村的重点民生工程,如今,投资已达数亿元,治沙近万亩。团结新村534户、1074位各族村民生产生活在一起、和谐共处的故事已成为和田地区民族团结的典范。
艾肯靠蔬菜大棚致富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汉族邻居反复教他的种菜技术他总是掌握不好。前两年,他家的蔬菜大棚收益不怎么高,好在他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没事时就跟在汉族村民的身后,逮着机会就请教种菜窍门。慢慢地,他积累了一些种植大棚蔬菜的好经验。
今年,艾肯的大棚蔬菜长势喜人,茂密的西红柿秧顺着铁丝架使劲地往上长。看到他娴熟地种植大棚番茄,不少汉族村民也向他“取经”。听着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向他请教问题,艾尔肯吐逊托乎提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去年,我种了6座大棚,每座大棚纯收入1万元,全家五口人都特别振奋!”艾肯开心地告诉记者,他种的番茄个大味浓、口感绵软,很受当地人欢迎。番茄主要销往和田市。
最近,团结新村村民塔吉古丽 · 阿不都艾尼经常会走进村民王会平的蔬菜大棚里,两人一起研究西红柿秧苗的长势情况。
王会平种菜名声远扬,塔吉古丽前来虚心求教,王会平悉心教她怎么种菜、施肥和管理,成了塔吉古丽的种菜师傅。为了帮助塔吉古丽增加收成,今春以来,王会平经常钻进对方家的大棚,从播种育苗到定植栽培再到绑枝打杈,她手把手地教塔吉古丽。
塔吉古丽说:“我跟王姐学会了种黄瓜、辣椒、豇豆,家里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看蔬菜长势,又是一个丰收年!”
“和田市民都爱吃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王会平说,她家两座西红柿大棚,每座棚的纯收入都在一万元以上。
按照“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团结新村现在已建设了上千座蔬菜大棚。守着这些“聚宝盆”,作为团结新村党支部书记的朱德荣,每天既要查看滴灌设备,又要为蔬菜防病,忙得真像陀螺一样。
团结新村汉族和维吾尔族村民比例各占一半,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实现了种植、养殖技术的传帮带。同时,各族村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增强了相互理解和信任。在该村安居富民房外墙上,到处是一幅幅民族团结故事图画。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蔬菜大棚种植为团结新村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今年,通过反复实践、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团结新村已成功在村里的蔬菜大棚里引种了葡萄、桃子、草莓、石榴等。
朱德荣介绍,下一步,他们还将响应上级建设美丽乡村号召,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团结新村不少村民已在大棚里集中种植葡萄、草莓等,不久就可以迎接游客采摘游玩了。
野生的古杏树林里鸟语花香,骆驼、牛、羊在这悠闲散步,树下的毡房里,游人们尽情地品尝着特色骆驼奶等当地食品……今年8月,在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这幅美丽图景就将变为现实。
4月3日,在位于坎久干村附近的百杏生态园,上百年树龄的杏树已经发出绿绿的嫩芽,灰褐色的树干壮实挺拔。村子里的不少农民正在这里干活,为这个生态园如期完工做着最大努力。
乌恰县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最西端,是太阳最后落下的地方。在乌恰县境内,具有帕米尔高原独特风情的野生胡杨、杏树等景观一直是附近居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但是没有转化为成熟的旅游景点。
坎久干村距乌恰县城两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坎久干村第一书记、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驻坎久干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丁万泉介绍,占地265亩的百杏生态园乡村旅游扶贫项目3月全面复工以来,正在抓紧时间,对园内树木进行养护、栽培,同时进行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争使其成为具有区域辐射力的旅游景点。
百杏生态园是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精心打造的精准扶贫项目和乡村特色旅游项目。该项目2017年开工建设,计划今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规划,百杏生态园将立足坎久干村、覆盖黑孜苇乡、辐射乌恰县,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包括坎久干村在内的黑孜苇乡4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精准脱贫。
现在,这个生态园已经嵌入乌恰“旅游活县”战略规划,成为乌恰县“1小时旅游圈”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最近,村里组织村民去生态园种树,我也去了。我们都希望这个生态园早日建成,那时候,我的骆驼奶就可以通过这个景点拓宽销路。”坎久干村养殖专业户马麦提图尔荪 · 阿不都卡地尔说。“生态园里面要植树、给树木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这些事情我们都愿意去做,”贫困户艾木热依 · 艾孜孜说,“我要好好养殖骆驼,更加积极地参与工作队开展的各项精准扶贫项目建设,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实现脱贫。”
进入4月,疏勒县阿拉力乡拉依旦艾日克村的果园成了一片花海。不过,阿依帕夏 · 阿不都热依木和村里众多姐妹的向往之地,是花海一角的卫星工厂。
这家名为疏勒县鑫达服装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可容纳300多名员工同时作业。4月2日,当阳光洒进卫星工厂宽敞的厂房时,阿依帕夏和姐妹们已经忙碌起来,厂房里静得只有机器的“嗒嗒”声。
拉依旦艾日克村是深度贫困村,阿依帕夏知道,全家人仅靠几亩地很难脱贫。2016年10月,喀什沐阳纺织有限公司来村里投资建卫星工厂,阿依帕夏抓住了这个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培训期间每月有800元补贴,培训结束每月拿到了1500元。”阿依帕夏回忆起刚工作时的情景,仍一脸幸福。
“阿依帕夏,你经常被评为‘生产冠军’,今年又当了班长,月工资上两千了吧?”疏勒县鑫达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坤对阿依帕夏说。
原来,疏勒县鑫达服装有限公司为鼓励员工多劳多得,每月都要开一次表彰会,对“生产冠军”“进步员工”“全勤员工”进行奖励。阿依帕夏踏实肯干,一个工作日都不耽误,按产量计算月工资在1700元,再加上奖金,月工资上两千不成问题。
李文坤介绍,卫星工厂里招聘的第一批员工,坚持下来的都脱贫了。现在,工厂里有40多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员工,家庭已经脱贫;有近70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员工,家庭正在脱贫。
别看是在村里的卫星工厂工作,阿依帕夏和姐妹们加工的服装是要走出国门的。她们知道,入驻在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喀什沐阳纺织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出口的高档时装,该公司在疏勒县、伽师县、麦盖提县有多个卫星工厂。一套时装多达十几道工序,像开袋、拼肩、上领、卷边等工序,完全可以在卫星工厂完成。
“党的政策太好了,工厂也在时时关心我们,中午提供员工餐,还经常慰问家庭贫困的员工,我们都把工厂当成了温暖的大家庭。我会好好干的。”员工波斯坦 · 玉苏甫说。卫星工厂跟前有个操场,这里除了每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平时开展各种活动外,每月还要举办一次生日聚会,为当月生日的员工过个集体生日。波斯坦说,每到生日聚会时,工厂会买来蛋糕,食堂里会准备饭菜,一些员工会换上带来的漂亮衣服,大家载歌载舞一起欢庆,非常开心。
齐曼古丽 · 吾休尔要当工人啦!一想到将置身于现代化厂房,去操作那些把棉纤维变成棉线、把棉线变成棉布的机器,她心里就一阵阵激动。
家住乌什县亚科瑞克乡亚科瑞克村的齐曼古丽,看到同村的姐妹外出务工后不仅家里脱贫致富了,人也变得更加自信了,早就想着也要成为产业工人。这不,机会来了,前不久,亚科瑞克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干部通知她,3月30日,自治区“春风行动”启动仪式要在乌什县举行。这次“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有多家企业、多个岗位可供求职者选择。
招聘会现场,近30家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2700多人前来咨询,看着熙熙攘攘的应聘人群,齐曼古丽刚开始有点心虚。然而,她发现每个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材料上罗列的不少岗位,她相信经过培训后完全可以干下来,便大胆地报名填表。
很快,一家纺织企业告诉齐曼古丽,她被聘为挡车工,回家等通知参加企业的岗前带薪培训。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这次招聘会有1000多人已达成求职意向。他们中有‘两后生’,有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是农村富余劳动力。”4月2日,乌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艾力 · 阿不力孜说。
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和求职应聘者双向选择。那些没有招够人手的单位,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应聘者,并不代表后面没有机会了,在劳动力一批接一批转移的乌什县,劳动力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一直在为群众服务,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常常办到群众身边。
乌什县奥特贝希乡劳动保障事务所所长阿依古力 · 阿不都肉苏力说,大约半个月前,她就通过微信群组织了一个微型招聘会。
那次,阿依古力得知乌什县米拉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要招聘5名网点营业员,工作地点就在奥特贝希乡。其中,第一个月工资1000元,第二个月工资1200元,第三个月按计件算至少1500元。
阿依古力把这个信息发布在劳动保障工作群里后,各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立即通知到村里有就业意向的年轻人。不过,用人单位有要求懂国语、会计算机等方面的必要条件,这让大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而这些年轻人错过了这个机会,很快会等到下一个就业机会。
“双向选择的招聘会,让不少农民感到脚下的脱贫致富路径很多,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我在奥特贝希乡干了5年劳动保障工作,发现每年春天的劳动力转移人数都在增加,工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阿依古力说。
眼下,在和静县哈尔莫敦镇乌兰尕扎尔村,行走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4月2日,乌兰尕扎尔村村民耿成山家里的辣椒地已全部完成了育苗。今年55岁的耿成山是村里最早开始种植辣椒的农户,有着10多年的辣椒种植经验。
种植辣椒,育苗是关键,辣椒苗的长势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从3月中旬开始,耿成山就开始培育辣椒苗,在他的经验中,及时有效的育苗更容易高产。
整地、施肥、撒种、覆土、扎拱棚、盖地膜……育苗的过程繁琐而辛苦,耿成山种完了自家的地之后,还会和其他村民一起分享种植经验。
乌兰尕扎尔村多年来以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一年到头忙活却挣不上多少钱。村民习惯了种植一种作物,即便在经济效益很不好的情况下,这种观念还是很难转变过来。
“搞特色种植,就能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搞特色种植,就能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辣椒应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一开始听说村里要种辣椒才能有大收益,村民们都有所顾虑。
耿成山爱吃辣椒,他发现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蔬菜和调味品之一,就是普通村民自己家里做饭也需要用到辣椒,产品不愁没有市场。他坚定了依靠种辣椒致富这条路,并带头开始试种。
几年过去,看到耿成山靠种植辣椒赚到了不少钱,很多村民开始跟着他学辣椒种植技术。村民吾斯曼江 · 主马洪就是其中之一。
“吾斯曼江,我来帮你看看今年种植的辣椒,这线椒可以采用机械种植的方式来播种,而这板椒和羊角椒都得采用人工播种、育苗移栽的方式,这样产出的辣椒品质才好。”耿成山的指导让吾斯曼江心里有了底。
现在,吾斯曼江尝到了种植辣椒的甜头,一心想着往更好的方向干。
“乌兰尕扎尔村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又有充足的水源,所产的羊角椒皮薄、肉厚、色鲜、味香、辣度适中,辣椒素和维生素C含量很高。”乌兰尕扎尔村党支部书记赵国军说,这几年,辣椒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来源,仅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到16800元,乌兰尕扎尔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辣椒种植村。
“春季一片白、夏季一片绿、秋季一片红”,这是乌兰尕扎尔村村民对辣椒从育苗到收获最直观的形容。每年8月,村子里的辣椒渐渐成熟,田野中绿中透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耿成山和吾斯曼江约定,等到丰收时要一起庆祝。(记者张治立、于熙、成越越、张治立、张晨暄)
-End-
来 源 / 新疆经济报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