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耶姆古丽正在制作衣服。
从山脚下60平方米的土房子搬进80平方米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在自家小院里种些蔬菜,自给自足,剩下的还可以拿去巴扎卖;用扶贫贷款的钱买了几头牛……现在艾则孜·库万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艾则孜是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村民,曾经和他一样住在山脚下、山沟里的53户村民,在自治区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按照政府引导、迁民自愿、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都已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
此外,针对村中实际情况,阿克托海乡党委、政府和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新建制衣厂,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搬进新房子,生活更方便”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村民居住分散。一旦雨季来临,部分居住在山脚下的村民家常受洪水侵袭,无法正常生产生活。
“我以前就住在山下,6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一家五口,院子很小,没地方种菜,孩子上学每天要走近7公里的路,生活不方便。”4月20日,艾则孜说。
2016年,自治区环保厅驻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访惠聚”工作队带着好消息找到艾则孜。“工作队说党有好政策,易地搬迁免费给我们盖新房,新房有水有电,生活更方便。”艾则孜说,有这么好的政策,他不能错过。
和爱人商量后,艾则孜一家不久便搬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房。
80平方米的新房,水电齐全,宽敞的院落有喂养牲畜的圈落和菜地。
“这房子是政府免费给我们盖的,我没掏一分钱。”艾则孜说,住进新房子,他最开心的是小女儿上学的路程缩短了一半。
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2016年年底,苏依提喀村53户村民全部搬入新建的易地搬迁安置房。
发展庭院经济生活有奔头
在艾则孜家中,宽敞的庭院被打扫得干净整齐。屋前的菜地里,种着西红柿、油白菜、萝卜等蔬菜。
“这个西红柿的苗,是村里育苗中心免费发放给我的。”艾则孜说,以前他每年买菜要花2000余元,自从发展了庭院经济,他不但不用去巴扎买菜,吃不完的菜还能拿去销售。
2017年,艾则孜通过销售自家庭院种的西红柿,增收1000元。
“在完成易地搬迁后,每户村民的新房中都有菜地,我们就为村民免费发放菜苗,鼓励村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自治区环保厅驻乌什县阿克托海乡苏依提喀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叶尔肯·托呼达尔说。
此外,一心想要脱贫致富的艾则孜还在工作队的帮助下,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通过这笔钱,他买了5头母牛进行喂养。
“2017年,通过卖牛我挣了将近3万多,现在还贷款心里都有底了。”艾则孜说,去年的5头牛现在变成了10头牛,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艾则孜的爱人也在工作队帮助下有了份清洁工的工作,一个月稳定收入1000元。
“做梦都没想过有这样的日子。”艾则孜说,2015年,他还是一个贫困户,因为党的好政策,2017年他已成功脱贫。
制衣厂让村民有了稳定收入
除了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还集思广益,多渠道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2016年3月,自治区环保厅“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村委会新建一座548平方米的制衣厂房,集设计、裁剪、加工、制衣、销售为一体,吸纳村内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走进制衣厂,村民玛丽耶姆古丽·吾普尔正在用裁剪机制作校服。她是两年前来到制衣厂工作的。
“我来制衣厂前,只会干农活、做家务,照顾爱人和孩子,什么技术都不懂。”玛丽耶姆古丽说,2016年,她听说村里有了制衣厂,有老师培训,可以学技术,还能在制衣厂上班,有稳定收入,她便报了名。
经过三个月培训,玛丽耶姆古丽正式成为制衣厂工人。从什么都不会,到最开始一天做几十件任务,再到现在一天可以做近200件,玛丽耶姆古丽在慢慢进步。
“我现在不但学会了一门新技术,每个月还都有1500元的稳定收入。”玛丽耶姆古丽说,爱人现在也很支持她的工作,她的日子越来越好。
“为了拓宽销路,工作队还帮忙联系了一些大型企业定制工装。”叶尔肯介绍,制衣厂是订单式生产的,目前已有114名村民在制衣厂就业,其中贫困户45人。
-End-
记者 / 刘一鸣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