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鲁木齐:生态生活两相宜 美丽乡村入画来


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60多岁的马忠福每天都要在家门口的“磨河古榆氧吧园”步行道上走一圈。踩着石头铺成的路面,欣赏着古雅苍劲、各具奇姿的榆树,听着潺潺流水声……田园生活美哉乐哉。


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面临树木枯竭、河流污染的困扰。


2016年,西沟乡启动水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集湿地观光、雪菊产业、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磨河田园景观带。同时,实施水磨村新农村示范村院落院貌改造项目。改造后的水磨村,街道干净整洁,古色古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水磨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我经常来这里徒步,这里改变了我对农村的印象,让我看见一个美丽又不失田园气息的新农村。”来自乌鲁木齐市的游客王祯说。


旧貌换新颜的水磨村,正是乌鲁木齐市打造生态生活两相宜的美丽乡村的缩影。


6月21日至23日,记者跟随2018年天山环保行执法检查组来到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实地察看了农村环境整治情况。通过实地采访,真切感受到了乌鲁木齐市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走进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天山村,一排排精致的小别墅映入眼帘,在远处青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村民刘景美正忙着装修自家的小别墅。

    

刘景美在天山村生活了50年,之前一直住在土坯房里。“过去,村里垃圾乱堆乱倒,气味大得很,道路坑坑洼洼很难走,我们整天灰头土脸的。”她说。

    

“现在好了,打开窗户就是绿水青山,美得很,房间上下水全都有,方便得很。门口垃圾有人定时清理,我们用的还是电采暖,冬天也不用架炉子,清洁环保又便利。”刘景美高兴地说。


铁厂沟镇党委书记宋建斌介绍,结合“两居”工程建设,天山村规划建设了一期59户平房院落和二期85栋小别墅户型新居民点,对村内干道、巷道全面硬化,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居民点还实现了上下水全覆盖,二期新居民点实现了电采暖全覆盖。


如今,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村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爱护美丽家园。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高标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乌鲁木齐市扎实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和实施工作,做到房屋建设有规划、村庄整治有安排,乡村建设秩序进一步规范。在规划中注重体现当地自然风貌、地域文化、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确保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目前已实现中心村(行政村)规划全覆盖。

    

为持续提升村容村貌,乌鲁木齐市对全市174个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深化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不断完善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计划建设安居房1100户。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的原则,试点推进电采暖等电能替代工程,加快推进“煤变气”1.9万余台燃煤设施拆改工作。

    

此外,乌鲁木齐市还积极培育和建设特色小镇。力争用3年—4年,建成水西沟“冰雪特色小镇”、安宁渠“记忆休闲小镇”、达坂城“王洛宾情意小镇”3座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真正实现对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保护。

    

通过“里子”和“面子”一起抓,乌鲁木齐市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后,乌鲁木齐市还将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持续用力,让农村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农民生活更幸福。(记者 张艳芳)


-End-

来 源 / 新疆经济报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


阿克苏地区:集团化办学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疆实现南疆深度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