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丰收”成果,新疆这样提升农牧民 “幸福指数”
我区加快推进农村建设共享“丰收”成果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良好生态成为了乡村振兴支撑点。如今,天山南北各乡村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全区各族群众正在享受着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丰收”硕果。
农村公路建设 条条道路通乡村
“从前咱们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出个门很不方便,更别说运输农产品了。有时候稍不注意还会翻车。”9月24日,巴州和静县协比乃尔布呼乡协比乃尔布呼村村民吾买尔·图尔地说。致富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从群众脱贫致富,到实现乡村振兴,都离不开路。只有路通了,才能解决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
如今,吾买尔·图尔地口中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县道279线的修建,解决了这一难题。
吾买尔·图尔地说:“我家种了20亩辣椒,以前一到丰收季节我最犯愁的就是如何把辣椒运出去,现在路修好了,很多客商也愿意亲自来拉货,让我们省心了不少。”
据了解,2017年,和静县累计投资5.25亿元,新建、续建农村公路项目41个634.97公里,改造危桥16座。
和静县新建、续建农村公路是新疆稳步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不断织密农村公路交通网,2016年—2017年全疆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39409公里,改善了240个乡(镇)、2200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使455万农牧区群众受益。
截至2017年底,全疆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28万公里,已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情况正成为历史,广大农牧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逐渐变为现实,农村道路的“丰收”正在让广大农牧区更好、农牧民更富、乡村更美。
美丽宜居环境 件件实事看变化
“以前房前屋后都是垃圾,一年四季都不敢开窗户。”家住若羌县铁干里克镇果勒吾斯塘村的努尔古丽·买买提明回忆着十几年前村里的情景。可现在,走在果勒吾斯塘村,横竖交织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通向每户村民家,太阳能路灯有序排列,两旁房屋红墙绿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不一样了,房前屋后干干净净,不光有垃圾站还有了污水处理设施,曾经难闻的气味也不存在了。”努尔古丽·买买提明说。据了解,从2015年起,若羌县累计投入超过1.3亿元,改善全县48个村庄的人居环境,从城乡排污一体化、村通燃气、提高城乡自来水水质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农牧民“幸福指数”。
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转变,也悄然改变了农牧民传统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家和城里人的房子没什么区别,做饭都用上了天然气,而且我们还把一个小房间改造成了卫生间,旱厕早已‘下岗’。”努尔古丽·买买提明高兴地与记者分享着生活的变化。
2012年以来,自治区严格落实乡镇总体和村庄建设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建设,确保农房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传统风貌相协调、与庭院经济发展相协调。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在天山南北,像努尔古丽·买买提明一家这样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农户无处不在,当下,沿着乡村振兴的大道,全疆上下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农村群众打造一个个美丽宜居的乡村。
乡村旅游发展 精品项目迎客来
走进博州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吉翁村,户户小院干净整洁,家家墙外黄绿相间的杨树更是衬托出了浓浓秋意。
“看看,我们现在村子环境好了,城里人也愿意来了,有些来了还想多住几天。这不村里搞了采摘合作社,我也入股了,生意很好,就等着年底分红呢。”吉翁村村民苏开华说。
近年来,博乐市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打造城乡互动、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不少村子将农村资源与旅游相结合,推出瓜果采摘、休闲垂钓、赏花、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让一个个原本沉寂的村队和自然风光变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依托农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围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等。
根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区休闲农业各类经营组织(户)达到5988家,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73亿元,带动农户10.1万户。培育国家、自治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26个,示范点25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7家,中国美丽田园7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4项,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164家。(记者热依达)
-End-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