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效应”带动村民奔小康
“要时刻保持鸡舍环境卫生清洁,按时投喂饲料,每天花一定时间观察鸡苗的生长情况,做到疾病早预防。要让爱心企业捐赠的鸡苗发挥持续效应。”近日,自治区工商局驻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范雷,正耐心地给养殖户亚森·买买提传授养殖技术。
从没有养殖经验的第一书记现如今谈起家庭养殖胸有成竹,这是范雷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不断给自己加压学习积累的成果。
《最后一公里》(ID:MqMsMx)特约记者潘彦云报道
范雷(前排中间)和工作队队员一起商讨工作计划。
早在两年前,范雷作为自治区工商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带领队员远赴阿图什市驻村。2018年,她又来到深度贫困村疏勒县亚曼牙乡阿亚克盖米桑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面对一个底子薄、基础设施差、人多地少、种植结构单一的深度贫困村,范雷意识到要想在短期内扭转落后的局面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还有工作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单位,队员之间的工作磨合、档案资料完善都需要时间。可是脱贫攻坚只争朝夕,等不得。
于是,范雷带领工作队队员对村干部、党员挨家挨户走访,从他们那里了解村里的准确信息,然后逐步覆盖到全村每一户人家。不到一个月时间,工作队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底数摸清了,如何靶向施策、精准扶贫?工作队因“村”制宜,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整合资源,发挥内生动力,先后成立了工程队、木材加工、服装加工、养殖和农机合作社,人尽其才。合作社成了凝聚村民的舞台,释放活力的平台,发展得风生水起,具备一技之长的村民在合作社找到了人生自信,也通过各自的特长挣得第一笔收入。
范雷(右)查看村民家的大枣长势情况。
阿曼尼沙·斯迪克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服装裁剪有着浓厚的兴趣,初中毕业时,本想到县城参加裁缝培训,因家中劳动力少,经济拮据,一直未能如愿。这次阿曼尼沙可算有了“用武之地”,自从在家门口参加裁缝合作社后,每月有稳定收入。每个合作社信息互享,资源分享,抱团经营,各有特色。尤其是最早成立的工程队不仅成了村里的施工能手,还积极走出去到外乡承揽工程。
如果说工作队着手打造的合作社富了村民的口袋,那么积极推进的美丽庭院改造,丰富了村民的脑袋。“脏乱差”很长时间是阿亚克盖米桑村的代名词,“三区分离”、改厨、改厕势在必行,结合每户实际,统一规划,统一施工,资金打包用,每一分钱用在关键处。住宅区布局合理、种植区层次分明、养殖区符合实际、乳胶漆粉刷的墙壁干净明亮,灶台铺上了瓷砖,硬化的地面不见灰尘。
范雷(左)到村民家里走访。
村民艾力·拜科日是美丽庭院改造的受益者之一,走进这个极具现代生活气息的农家大院,葡萄树枝蔓覆盖了房檐,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地板砖铺设的地面干净舒适,现代家居应有尽有,厨房、餐厅布局合理,俨然一个城市之家。
艾力走进卫生间,用手轻轻一按坐便器按钮,哗啦啦一阵水声。艾力说:“原来上趟厕所,要走好远的路。尤其是夏天,苍蝇嗡嗡嗡满屋飞,很烦心。还有我的亲戚来了入住时,方便一次很不‘方便’,看看现在的环境,住着多舒服。”
美丽庭院改造取得了实质性效果,下一步,工作队以示范户为模式,力争在年底完成更多美丽庭院改造。
合作社为村民致富撑起了一片天,美丽庭院改造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仅这些还不够,工作队还积极与社会互动,联合疆内爱心企业,共同开展可持续的禽蓄养殖产业,通过捐赠鸡苗促进贫困户增收,丰富农村脱贫攻坚模式,成为当下精准扶贫的创新尝试。
同时,工作队还组织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打造“爱心企业+合作社+卫星工厂+就业”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为精准扶贫注入不竭动力。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