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作社+农户”……多种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昌吉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做大做强农字型“龙头企业”、推广农业新技术等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最后一公里》(ID:MqMsMx)特约记者刘华报道
日前,番茄采收交售已经进入后期,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村民马明贵种植的200多亩番茄正在进行机械采收。马明贵告诉记者,40年前,他们种的作物只有小麦,种植模式也比较简单粗放。那时候也没机械,就是人工割、人工收、人工打,从耕到收需要20多天到一个月,有时间落雪了还收不了。
机械化采摘番茄。
如今,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马明贵种植的番茄从育苗到管理、从采收到交售,再到交售都由企业和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今年,他与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和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签订了1770亩的番茄种植订单。
马明贵说:“今年我们通过合作社,跟厂子有了订单,我们也不愁卖,不愁拉,送到厂子,结账也干脆利索,我们的收入也很好。”
机械化一体操作。
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今年配合中粮集团做到了‘五统一’,即种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收统一、运输统一和结算统一,解决了以前农民没办法进行订单种植,或者是担心订单种植收购的难题,也解决了企业对散户难管理的问题。”
中粮屯河昌吉番茄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加大种植面积,积极带动昌吉周围乡镇的农户增产增收,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番茄制品的发展,为番茄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西渠镇龙河村有耕地3.8万亩,其中棉花占2.7万亩。村民张锁成今年种植的棉花长势喜人,喜获丰收。
张锁成说:“去年我们棉花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今年这个长势,可能达到450公斤左右,一亩下来除过成本管理这方面,挣个900块钱也是有希望的。”
棉花长势喜人。
张锁成说,棉花之所以高产都得益于龙河村推广的滴灌技术。改革开放初期,龙河村浇灌是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成本很高。自2004年推广滴灌技术以来,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现在装成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坐到房子,电脑一操作,手机一按,可以浇水、施肥、打药,操作更方便了。
仅2017年,昌吉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91元。2018年,昌吉市按照“稳粮、调棉、强种业、上特色”思路,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机械化采摘棉花。
昌吉市总播面积达76.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19万亩,占总播面积的32.3%;经济作物50.66万亩,占67%;饲草作物0.5万亩,占0.7%。全市州级以上龙头企业62家,培育建设38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落实国家级万亩高产示范片5个、面积7.3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面积6.05万亩。建立了小麦、棉花、玉米、加工番茄20万亩标准化基地,辐射带动全市均衡增产。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杨 凤
责任编辑 / 张婉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