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甜瓜之乡:现在的日子比蜜甜!


古再勒巴格村坐落于莎车县荒地镇,这里有“甜瓜之乡”的美誉。今年以来,自治区发改委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致力于乡村发展,让当地群众生活更甜蜜、村庄更美丽。

 

现如今,村庄道路宽阔平坦、庭院干净整齐,村民们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小小的村庄也因这些变化而更加美丽。


刮起“实干风” 打造新“堡垒”


“我们家缺少劳动力,16亩棉花到了收获的时候,村里就组织志愿者帮助采摘,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感谢党的干部们。”村民努尔艾合麦提·马木提激动地说。

 

麻绳最容易从细处断。为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使村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工作队与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召开会议,大家把工作任务分解到班子成员身上,签订责任书,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这样一来,工作开展更为顺利了,干部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


工作队与村“两委”还通过开展“结对帮带”活动,让大家互相学习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传授工作经验,党员干部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工作队从抓“三会一课”“一事一议”等常规工作入手,完善、规范管理运行机制,激励村干部身体力行、履职担当,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

 

“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我们村党支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办事效率也高了。作为老党员,我拿出自己的热情,给其他人做出榜样。”老党员帕太木·亚库甫说。

 

古再勒巴格村先后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志愿者等为村民服务,解决村民困难诉求。在此期间,有95名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提交入党申请书。

弘扬“劳模风” 激发脱贫活力



古再勒巴格村是自治区深度贫困村,长期以来,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棉花产量较低,村民增收缓慢。 为此,工作队与村“两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把农民夜校作为“加油站”,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等课堂,按需讲课、因人施教。有了这一堂堂实用的课程,村民们学习的技术多了,能做的工作也就更多了,为今后就业创业打好了基础。

 

工作队根据现有资源、市场潜力等情况,打造了“生态枣园鸡”产业链。该项目以坚持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为目标,积极发展畜禽养殖,150亩的枣园里养殖鸡苗13000余只,提供就业岗位10余个。

 

养殖合作社里的鸡苗。


就近就业只能解决村里一少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转移就业能够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就业。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一户就业一人”的计划,逐户开展就业指导,提振村民就业信心,打好转移就业“特色牌”。目前,全村已转移就业70人,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放学的孩子们走在村里干净平坦的水泥路上。


“工厂管吃管住,每月纯收入3800元,还能够多学技术、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技术越来越好,生活也很快乐,这多亏了工作队的大力帮助。”在昌吉彩贝乐食品有限公司务工的阿迪力·米吉提感激地说。

 

通过产业带动、转移就业,62户贫困家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踏上脱贫“高速路”。如今,贫困户家中瓜果飘香,庭院里鸡鸭成群,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倡导“文明风” 引领社会新风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村能有这么大变化:土坯房变成了砖混房,泥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看到村里的变化,65岁的老党员阿力马斯·那玉普激动地说。

 

为实现村美、人更美的目标,工作队与村“两委”立足实际、强化措施,围绕“文明创建、文明教育、文明礼仪、文明行动”作出安排,将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庭院整治作为工作重点。

 

秋日里,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


工作队出工出资帮助贫困户修缮庭院围墙、硬化院落,还帮助村里修建公共水冲式卫生间、公共浴室,现已投入使用。为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工作队和村“两委”实施卫生区域责任制,让村民主动承包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从收拾庭院卫生开始,工作队队员们帮我搬木头、和水泥,又请人帮我砌围墙、打地坪等,我家的庭院从一无所有到焕然一新,变得越来越漂亮了,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村里去年一脚下去还都是土,吃水要靠人拉,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庭院里,感谢党的好干部!”村民帕提古丽·麦麦提说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如今的古再勒巴格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呈现出“村容村貌大变样,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丽景象,越来越多的人欢歌笑语、共奔幸福的愿景已经实现,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运笔如飞、徐徐展开。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任编辑 / 马 倩

推荐阅读


坎苏河畔的“牛司令”


脱贫“梦工厂”、“向日葵球队”……这些温暖瞬间值得你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