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老板的“帮带情”
又到了发放拾花费的日子,棉花承包大户张万兴按照拾花数量清单,将崭新的人民币递到拾花工手中。拾花工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有的一遍遍清点现金,有的讨论着今年可以盖个新房,有的已经拿起了电话向家人分享喜悦……
看着工人们的笑脸,张万兴想起了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自己和他们一样,拿到工钱的时候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决心。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马静、马保瑞报道
张万兴(左二)和工作队一起协调拾花工的事。
不惑之年再创业
2007年初,已过不惑之年的张万兴,面临两个孩子上大学的花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不能满足现状,让他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的出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万兴听说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玉斯屯克库拉斯村有人在招聘管理棉花地的小工,他心想:自己种植棉花多年,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给老板管地又是零投入,只要自己能吃苦,就不信挣不到钱。回家和妻子商量完,第二天一大早,张万兴就来到了土地承包者的家中,经过一番商讨,当日就签订了100亩的管地合同。
从春季播种到棉花采摘前,张万兴全权负责管理,棉花采摘期间,他和妻子又变身为拾花工。就这样,一年下来,管理费和拾花费加起来,夫妻二人足足赚了3万多元。拿到工钱,张万兴和妻子高兴极了,仿佛找到了致富的出路。
2009年,张万兴有了些许积蓄,他和妻子商量,给人家干总归不如给自己干,于是用不多的积蓄,想法设法承包了50亩棉花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天有不测风云。当年的一场冰雹让长势良好的棉花绝了产,大半年的辛苦劳作付之一炬,所有的投入血本无归,彻底打碎了他的丰收梦,张万兴摊在地头欲哭无泪。
经受了打击的张万兴并没有气馁,不仅承包了土地,还扩大了承包面积,没有承包资金就去银行贷款,人手不够就自己没日没夜地干。凭着自己丰富的种植经验和辛勤的耕耘,那一年张万兴的棉花产量达到了每亩地400公斤,远远超过了邻居们的产量。当年又赶上棉花市场的兴旺期,张万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还清了所有贷款,还有了继续发展的成本。
致富不忘乡亲情
几年过去了,张万兴的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亩,家里盖起了大房子,开上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但他从来也没忘记村里不富裕的乡亲们。他总说:“以前我穷的时候,他们时常帮我,送饭送水那是常有的事,现在我日子过好了,该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要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同村的赛买提·依米尔第一个主动找到张万兴,想要跟着他一起干。当时赛买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张万兴:“张老板,我给你打工可以吗?种棉花,我有一定的经验,而且我能吃苦肯学习,一定好好干活!”听了赛买提的话,张万兴高兴极了,他搂着赛买提的肩膀:“兄弟!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们一起干!技术不会没关系,我来教你!”
张万兴(左)与赛买提(右)。
这对亦师亦友的好兄弟相处得很有默契,张万兴手把手地教赛买提种植技术,从犁地施肥到播种放苗,从棉花打顶到放水打药,张万兴教得毫无保留、事无巨细,赛买提也学得入脑入心,事毕躬亲,终于将1亩地产量由15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赛买提给张万兴管理土地的这几年,他也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老板,还带出了俩徒弟,但他从没忘记张万兴对他的恩情。“他当时完全可以找个更有经验的人来帮他,只是因为我愿意跟他学技术。他希望能带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赛买提回忆道。
如今,每年张万兴的地里都要雇佣5到20个小工,他都将名额优先留给村民们,尤其是能吃苦又好学的年轻人。到了棉花采摘季,他和赛买提也会跟工作队、村干部一起组织闲散的村民们去拾棉花挣钱,多给村民们创造一些致富的出路。
“我总觉得,自己多做一点,过苦日子的村民就能少一点,我心里就更踏实一点!”已经55岁的张万兴闲下来时,跟自己的妻子说说心里话,日子过得安宁又幸福。(阿瓦提县“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