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
2月12日,在互道祝福中送走当天的最后一批游客,吐逊古·月尔沙汗终于有空端起杯子喝上几口水了。
春节前后,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藏寺和仙姑庙参观的游客虽不及夏季多,但一趟下来近半个小时的义务讲解,已让吐逊古的嘴唇有些干涩。“只要有游客愿意听,我很乐意为他们进行讲解,因为我热爱这份事业。”吐逊古说。
今年43岁的吐逊古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文物管理局的一名干部。她出生在哈密市的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就对中华文化具有浓厚兴趣,大学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00年大学毕业走上现在的工作岗位后,除了日常的文物管理工作,她还担任县里的文物讲解员。
多年的历练让吐逊古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而她却认为自己还不够专业。她说:“做好讲解员需要过硬的综合素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历史文化知识等着我去了解掌握。”
巴里坤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文物古迹众多,各种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形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吐逊古看来,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离开了中华文化这个怀抱,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时没有专门的讲解员,因为我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于是我自告奋勇做起了讲解工作。”吐逊古说,记得自己第一次领到一摞讲解词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字和生僻的专业术语,使她对自己一时的冲动有些担忧,怕胜任不了这项工作。但详读下来后,她就被精彩的内容吸引住了。她暗下决心,要让更多人知晓巴里坤的人文历史。
“讲解员的职责就是要让静止的文物‘活’起来,不能让游客大老远来到这里走马观花。”吐逊古说。带着热爱和责任,吐逊古经常穿梭在各文物景点练习讲解,她像做连线题一样,把巴里坤的历史文化知识与展品、古迹对应起来。遇到游客提出的问题自己答不上来,她便记下来查阅资料,通过自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吐逊古曾被派往河南省博物院参加为期15天的讲解员培训班,结业汇报时,她作为学员代表演讲了一段关于巴里坤大河唐城的故事,并获得了三等奖。不少内地同行被这位少数民族女性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标准的发音所折服。“我从祖国的西北边陲来,我的事业根植于中华文化。如果连普通话都说不好、对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都不了解,如何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吐逊古说。
在吐逊古的心中,讲解员是一个有着无限提升空间的岗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会沿着这条路追逐梦想,永远做中华文化的优秀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这里。”吐逊古说。(记者王蕾)
编辑点评
吐逊古从一个青涩少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源于她的精益求精,源于她的热爱和坚守。工匠精神不仅仅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代名词,更是体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梦想的火炬。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敢筑梦、能圆梦,在百折不挠、追求卓越中成就精彩人生。
-End-
来 源 /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