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贫困户的崛起之路


“请把我从贫困户名单里去掉吧”


“书记,请把我从贫困户名单里去掉吧。现在我每个月收入3000多元,不能再当贫困户了。”2月19日,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巴格万村村民海里且木·买买提对村党支部书记艾海提·库尔班说。


2008年,海里且木因病花光了家中积蓄,全家的生活陷入窘境。


“那时觉得天都塌了,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下去。”海里且木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她在村里开了家小商店,勉强维持生计。


2017年,库车县开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村干部找到海里且木,让她抓住这个商机,力争早日脱贫。海里且木参加了库车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学习格外认真。网购、充值缴费、金融服务、农资产品买卖等各项电子商务操作,她都得心应手。


“2018年,店里的收入越来越好,电子商务让我有了积蓄。还有不少外村的村民也来找我网购,或帮他们销售农产品。”海里且木说。


近年来,库车县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强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电商培训班59期,培训人员6489人次,建设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4个,村级站点125个。其中,对27个深度贫困村完成了站点全覆盖,带动创业就业125人。


现在,海里且木的商店每个月纯收入3000多元,她成了县里的电商“明星”,多次被邀请到各乡镇讲课。


“是党的惠民政策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机会,我一定要努力把电商做得更好,不仅自己致富,还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富。”海里且木说。(通讯员龚喜杰 王厚云)



3月21日,尉犁县兴平镇向阳村贫困户陈磊抱着扶贫羊产下的春羔。开春以来,陈磊家的2只扶贫生产母羊产下10只春羔,生长情况良好。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工作。李飞 摄



产量仅5吨,却接到50吨订单……

——黑木耳助力托万克麦盖提村产业脱贫


3月18日,乌什县前进镇托万克麦盖提村的果树尚未发芽,黑木耳温室大棚里已是春意盎然。


村民努尔·买买提信步来到村头的黑木耳大棚区。500余平方米的大棚内,架起密密麻麻的黑木耳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满黑木耳。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2017年开始在托万克麦盖提村试种林下黑木耳,2018年在该村全面推广种植,探索出了一条通过种植黑木耳让村民脱贫致富的精准扶贫之路。


随着村里黑木耳菌棒厂的建成以及黑木耳种植合作社的诞生,努尔等贫困户尝到了甜头。他们可以到菌棒厂务工,也可以通过采摘、晾晒黑木耳挣钱。去年夏天,驻村工作队给他们免费提供黑木耳菌棒和自动化喷灌系统,鼓励他们在自家庭院里种植黑木耳,由专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


“工作队给我家送的2000个黑木耳菌棒,长出黑木耳后每周能采摘一次。黑木耳在这里一年可种两茬,由合作社回收,我家纯收入1.5万元。”努尔说。认准了种植黑木耳脱贫致富路的努尔,一有空就往合作社跑。


记者看到,在离托万克麦盖提村菌棒厂不远处,一座现代化的精准扶贫产业孵化园已经建成。孵化园内制棒车间的外墙上,挂着“争分夺秒产菌棒千方百计帮老乡”的标语。


在车间里,记者见证了一堆堆修剪下来的果树枝条如何变成菌棒的全过程。从粉碎树枝到填装菌棒,从培养营养液到接种打孔,全是机器流水线作业。


黑木耳菌棒厂厂长陈经生说,原来合作社人工制作菌棒,每天只能制作3000棒,现在每天可以制作2万棒。这意味着,托万克麦盖提村及周边更多的农民,都可以参与到黑木耳产业中。


托万克麦盖提村在当地俗称“7村”,驻村工作队将村里自产的黑木耳注册为“7村黑木耳”,并已获批有机认证,还成立了合作社,打通销售渠道。工作队队长李科琼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至今,托万克麦盖提村已生产黑木耳5吨多,而合作社在线上线下接到的订单达50吨。如今,在工作队、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托万克麦盖提村黑木耳产业正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重要的脱贫途径。(记者张治立 徐健)


-End-

来 源 /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 王 萌

推荐阅读


爱国奋斗在新疆丨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新疆信息产业跑出创新“加速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