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他们竟然摆脱了“春困”?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可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既不“困”,也不“乏”,

相反的是,

他们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这是怎么“肺4”呢,

公里君带您一探究竟。


绿壳鸡育出致富小“金蛋”


“今年我养了3000多只三凰绿壳蛋鸡,每天能收获绿壳蛋3000多个,1公斤将近20个蛋,按每公斤20元计算,一天就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些蛋可是我家的致富‘金元宝’!”和静县和静镇克再村村民陈梅贺一边拾鸡蛋,一边高兴地说。


陈梅贺和她的“小金蛋”。


走进养鸡场,左右两排鸡舍“住”满了绿壳蛋鸡,黄身黑爪,个个精力充沛,两边时不时有蛋滚落下来。相比寻常鸡蛋,这种蛋稍小,蛋身通体呈绿色,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这些鸡每天都能产100多盘绿壳蛋,定点批发供应给各大超市和商店,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倍。今后我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通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将养殖技术传授给村里的贫困户,让他们争取早日脱贫。”陈梅贺谈到后期的发展脸上乐开了花。


鸡舍一览。


今年51岁的陈梅贺养殖蛋鸡16年,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磨砺,从散养发展到现代化养殖场,她摸索总结出了自己的“致富经”。想要闯出一片市场,提高竞争力,就要养不一样的鸡。去年年初,陈梅贺多次考察周边县城养鸡市场后决定养三凰绿壳蛋鸡。这一想法得到了村委会与和静县自然资源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陈梅贺多次去外地考察学习,从山东引进鸡苗。


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长沙·哈西巴特说:“接下来,我们打算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绿壳蛋鸡鸡苗、饲料,邀请养殖大户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激发他们的养殖热情,组建养殖合作社,完善销售渠道,将养殖业打造成村里推进脱贫攻坚的‘加速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访惠聚”驻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李萍、唐玉)

  

走出去,开眼界,树信心


为了让勤劳能干、怀有创业梦想的村民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开阔眼界,近日,自治区党委网信办驻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托特塔什村工作队组织村里的养殖大户、合作社成员、青年村干部共18人,踏上了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学习之旅”。


出发啦!


大家先来到焉耆回族自治县天塞酒庄,这里有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葡萄籽制成的保健品引起了合作社带头人热孜万古丽·买买提的兴趣,她说:“我以前只知道葡萄是水果,没想到葡萄籽竟然可以做保健品!”


大家参观酒庄。


逛完酒庄,大家来到焉耆县五号渠乡塞克热肥牛养殖合作社。大家认真学习了解了合作社养殖产业各个环节后,养牛大户玉素甫·吾斯曼表示,回去以后要跟其他人分享在这里学到的养牛技术,和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为期一天的“学习之旅”。


一天时间下来,大家去了酒庄、肥牛养殖合作社、领头羊公司和孵化养殖场等地,感触颇多的亚森·依米提说:“我们以后不仅要更新养殖种类,还要提高养殖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增收。感谢工作队给我们提供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自治区党委网信办驻村工作队 王润涛)


扶贫羊产下“小金羔”


“看我家的羊长得多好,一个冬天就添了10只小羊羔,现在我的羊圈里一共有23只羊,这都要感谢工作队的帮助。”鄯善县吐峪沟乡团结村村民吾甫尔·卡德尔抱着小羊羔,激动地说。


吾甫尔是村里的贫困户,吐鲁番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了精准脱贫计划,鼓励他发展壮大养殖业,并协调兽医部门为他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和防疫。


扶贫羊。


“去年,家里的葡萄和羊给我们带来了近3万元的收入,今年我老公就近务工又赚了近1.5万元……我们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感谢、感恩!”吾甫尔的妻子高兴地说。


“我们一直把扶贫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挨家挨户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发展意愿,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宣传惠民政策,不断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不落下任何一个贫困户。”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于志雷说。(吐鲁番市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 沈杰)


小裁缝的致富梦


4月4日, 在阿瓦提县巴格托格拉克乡墩买里村的村办工厂内,几十个务工人员正等待着老板发工资。“在村里务工真好,既能照顾家人孩子,还能挣钱,转移就业一人,全家脱贫不是梦!”村民布萨然木·达吾提领完工资,开心地说。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扶持下,墩买里村慢慢变了样。


发工资啦


自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驻村工作队入驻以来,经多方考察调研后得知,村里许多妇女有缝纫技术,并且都希望就近就业,不仅方便照顾家人,还能挣钱减轻家中负担。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讨后决定,与企业合作,建村办工厂,帮助大家靠双手走上致富路。


工作队和村“两委”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到49万元启动资金。除此之外,工作队还联系了阿瓦提县卡鑫隆服装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3个月后,大家梦寐以求的工厂诞生了。


孕育希望的村办工厂。


工厂建立初期,工作队积极组织免费培训,手把手给村民们教技术、传经验。如今,村办工厂陆续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阿不力米提·色买提说:“织一件毛衣大概需要20分钟,每件可以挣3—5元,织得越多挣得越多,这不仅提高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让他们离致富又近了一步。”(阿瓦提县巴格托格拉克乡 王玉芳)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王 萌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推荐阅读


“法兰西”“恐龙蛋”,看西梅“兄妹”如何助力增收?


这个春天,“党建+”播种新希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