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在哪 我们就要守护在哪里”
“边境线在哪 我们就要守护在哪里”
——记阿克陶县布伦口乡护边员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
6月28日,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在乌鲁木齐参加完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后,回到阿克陶县城,中午就赶往山上的家——位于帕米尔高原海拔4000米的布伦口乡苏巴什村。
车子越山岭、穿隧道,大约3个小时后,停在了莽莽大山中的几排平房前,这里便是他生活的地方。麦麦提努尔说,40年前,他的父亲、同为护边员的吾布力·艾山走这条路只能骑骆驼,得走3天。
如今,这里的石头路已变成了柏油路,骆驼换成了汽车。麦麦提努尔说:“从我的爷爷算起,我们家护边已经到第四代了,共出了16位护边员。”
不忘嘱托
20年巡边不辍
从阿克陶县的住处离开时,麦麦提努尔仔细整理了自己的随身物品——一个崭新的小皮箱。里面整齐地叠放着他领奖时的衣服、道德模范奖状和奖杯,鲜红的绶带对折两次,放在最上面。
出门时,77岁的老母亲替他整了整衣服,轻声叮嘱:“去了好好工作,注意身体。”
山下阳光明媚,山上朔风劲吹。崇山峻岭之间,麦麦提努尔和另外11户牧民的两排平房显得很小,但房前迎风招展的国旗却鲜艳夺目。风越刮越急,夹杂着雨点扑打下来,妻子将炉火烧得通红,麦麦提努尔将一段荡气回肠的护边故事细细道来。
37年前,7岁的麦麦提努尔第一次跟着父亲走上了边境线。看着庄严矗立的界碑,父亲告诉他:“那边是别人的国家,这边是我们的国家。”他跟着父亲一边放牧、一边护边,在高原上日复一日,一过就是17年。父亲质朴坚定的信念深深影响着他:“边境线在哪,我们就要守护在哪里。”
麦麦提努尔家的护边史,是从爷爷开始的,后来又交给了父亲。在麦麦提努尔24岁这一年,父亲把护边的任务交到麦麦提努尔手上。父亲说:“我岁数大了,你们要继续护边。”记着父亲的叮嘱,麦麦提努尔在高原上坚守至今,已经20年。
10年前,麦麦提努尔在院子里立起了旗杆,每周和护边员们在这里升国旗,他说:“这是祖国的象征。”
初心不改
不辞艰辛守护家园
高原上的天气多变。6月28日下午短短几个小时内,先是下雨,不一会儿转成豆大的冰雹,傍晚时分又飘起了雪。过去几十年里,麦麦提努尔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里坚守着祖国的边境线。
山上气候恶劣,当地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掉牙齿。麦麦提努尔这些年一共掉了6颗牙。他说:“冬天巡边时,口渴了就吃雪,时间长了,牙齿就掉了。”
常年艰苦生活,麦麦提努尔得了胃病和风湿病。此外,麦麦提努尔还有一紧张心脏就不舒服的毛病。他说,那是一次巡边历险留下的后遗症。
2008年冬天的一天,麦麦提努尔巡边时,有一段路摩托车骑不上去,只能步行。不料下起了大雪,他还没走下来天就黑了。再往下走时,他猛然看到了四只发光的眼睛。“那两只狼当时离我也就二三百米。”麦麦提努尔回忆,情急之下,他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抄起地上的石头乱砸过去。狼跑了,麦麦提努尔狂跳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几十年风吹雨打,麦麦提努尔深知护边的艰辛。他说,自己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守护边境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再辛苦也值得。
矢志不渝
四代人坚守边境线
麦麦提努尔的大女儿古丽加玛丽·麦麦提努尔是家里的第四代护边员。这几天,她和母亲、妹妹守在电视机前,激动地观看父亲在乌鲁木齐领奖的画面,并把拍下来的照片一次次发到微信朋友圈里,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古丽加玛丽读完高中就回到山上,当了一名护边员。她坦言,刚回来时也后悔过,但看到父亲和那么多护边员年复一年守护边境,她觉得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麦麦提努尔的大哥,今年已年过60的塔吉·吾布力也是一名护边员,说起麦麦提努尔,他夸赞说:“弟弟是一个优秀的护边员,像爸爸一样优秀。”
麦麦提努尔每次下山回来,他的母亲塔西布·斯拉木都要问一下护边的情况。说起麦麦提努尔,老人十分心疼:“每次下来我都劝他去看看病,可他总是匆匆忙忙就上山了。”但老人还是要求儿孙一定要守护好边境。她说:“老伴儿活着的时候总说,‘我的儿子和孙子只要在这里生活,就必须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几年,麦麦提努尔获得了不少荣誉,一张张奖状、一条条绶带,都被他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母亲说,“那是党和国家给儿子的荣誉。他是个优秀的护边员,把祖国的边境守护好是他的职责。”(记者王兴瑞)
-End-
来 源 /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