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肥牛出疆记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的扶贫产业捷报频传,尤其是近日,一位慕名而来的内地客商,让贝希村的肥牛走出新疆,销往了内地。这笔近60万元的订单极大地调动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最后一公里》(ID:MqMsMx)  通讯员杨磊报道


“这牛长得可真壮实!” 12月3日,在乌什县前进镇亚贝希村养殖小区,看着一只只西门塔尔牛个个膘肥体壮,来自安徽的采购商李伟忍不住上前摸摸牛头,拍拍牛背,发出由衷的感叹。陪在一旁的聚鑫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穆萨·阿不都热依木看到李伟毫不掩饰的笑意,心里有了数:这笔单子有戏!

内地客商慕名来



李伟常年做牛的买卖,走过不少地方,也经手不少品种的牛。今年,他听圈子里的人说,“乌什县有好牛,且价格合适”,便不远千里来到了乌什,各种辗转后,他联系上了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应急管理局、交通局驻村工作队。

当天,在工作队副队长吐送·毛力的引导下,李伟来到聚鑫畜牧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小区。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一排排蓝色的彩钢棚映入眼帘,成群的西门塔尔牛被分圈在三排牛栏里,看起来个个体格健壮、毛色发亮。

养殖小区里统一饲养的西蒙塔尔牛。

问、看、摸,李伟用他一贯的经验“检验”着……一切指标符合他的期望,甚至高出预期。

看到每头牛都有编号,翻看着保险、定期防疫记录的李伟连连夸赞:“难怪牛长得好,养殖真规范!这趟真的没白来!”

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穆萨·阿不都热依木则说:“能有好牛、能把牛养好,每一步都离不开工作队的筹划和付出。”

养殖小区的来历


聚鑫畜牧养殖合作社的养殖小区建于2018年年底,是村里的扶贫产业。

2018年3月,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民普遍有畜牧养殖的经验,但很多村民都有外出务工的想法。怎样才能让养殖和务工两不误?给牛一个托管的地方,释放富余劳动力,逐渐变成大家的共识。

养殖小区里统一饲养的西蒙塔尔牛。

申请项目资金、抓工程进度、严把施工质量,在工作队的点滴努力下,一座崭新、功能齐全的养殖小区从图纸变成现实。

2019年1月养殖小区投用,村民依马木尼亚孜·亚森第一个将自家牛托管进去,他高兴地说:“这里的条件比自己家的棚圈好多了,把牛放这里我放心,外出打工也踏实!”

 千里寻找 腾舍换牛


穆萨·阿不都热依木作为养殖小区的负责人,在小区投用初期很是苦闷。因为村民托管的牛,多是土牛,饲养两个月下来,只见牛吃饲料,不见体重增长。

问题很快就反馈到了工作队,经多方咨询,托管的牛多数不是育肥牛品种,饲养效益比较差。

“腾舍换牛!”村第一书记张鑫与大家商议后,果断决定。

按着这个思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哪里有好牛,就到哪里去。养殖小区的牛最终全部换成了西门塔尔育肥牛。

“看着这些漂亮的牛,我们每天喂饲料、清牛粪心情也好,它们每长胖一点,我都能高兴好几天!”养殖小区饲养工艾力·亚森见证着牛的变化,干劲也越来越足。

专家助力 科学饲养


对于品种改良后的饲养,穆萨·阿不都热依木很是满意:“有乌鲁木齐来的畜牧专家手把手地教,养出来的牛,肯定好!”

原来,为了争取养殖效益最大化,驻村工作队邀请了自治区畜牧科学院的专家定期到村查看、辅导,教授村民科学养殖技术,为养好牛保驾护航。

在合作社务工近1年的村民艾力·麦麦提说起养牛颇有心得:“按比配好玉米粉、麸皮,定时给水,每天运动,观察牛的状态,注意牛舍卫生……绝对出好牛!”

内地客商参观牛舍。

听着饲养过程,李伟当即决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7元的价格,在亚贝希村采购24头肉牛。

穆萨·阿不都热依木看着合同和一次性到账的货款,高兴得合不拢嘴,边张罗着过秤、装车,边感叹道:“幸福生活真是干出来的!”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编 辑 / 胡晓蓉
责任编辑 / 索志铭

推荐阅读


他们各有特长,是百姓眼里的“能人”


算好增收账 蹚出致富路,他们做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