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住得舒心、干得开心”


南疆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享贴心服务
“我们住得舒心、干得开心”

“如今,乡亲们变化真大,越来越开朗,他们都想出去见见世面!”墨玉县劳务输出务工人员带队干部艾则孜·吐尔荪感慨地说。近年来,受益于党的好政策,通过有组织转移就业等方式,南疆不少贫困农牧民走出家门,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迎来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就业务工环境好


3月31日,在精河县一家纺织企业生产车间内,托合提麦麦提·阿卜力米提已经可以独自操作仪器,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

托合提麦麦提家在皮山县,过去,一家8口人仅靠种地和他打零工为生。今年初,跟随转移就业外出务工的浪潮,他与同乡们一起从皮山县乘坐火车来到了精河县。

“刚下火车就看到了迎接我们的横幅,我感到非常温暖。企业也为我们准备了干净整洁的宿舍,还给每个人配备了被褥、洗漱用品等,非常齐全。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和学习,多存点钱寄回家,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托合提麦麦提充满信心地说。

据了解,为确保此次转移就业工作顺利进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提前与南疆深度贫困地区进行沟通、联系,组织专列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点对点”输送,通过企业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实现转移就业。

“我们提前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明确岗位数量,建立用工台账,制定就业培训、岗位设置、食宿安排、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专项工作方案,确保转移就业人员能够稳得住、留得下,做到转移一人、致富一家,转移一片、致富一方。”博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朱晓明说。

激发增收新动力


4月1日,在布尔津县一旅游景点门前摊位,21岁的阿卜都西库尔·萨拉买提一边熟练地串着羊肉串,一边吆喝着。

一年前,阿卜都西库尔还在墨玉县帮着家里种棉花、小麦,父母年龄大了,家里还有3个未成年的弟妹,一家6口人的生活,就靠他和父亲种几亩土地以及外出打零工维持。前不久,得知可以去外地务工的消息后,他积极申请,最后来到布尔津县,进入当地一家旅游企业工作。

“现在我每月有3000元收入,后面工作稳定了我打算把父母接过来,在这里定居创业。”阿卜都西库尔说。

像阿卜都西库尔这样通过有组织转移至阿勒泰地区各县(市、景区)找到称心工作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而他们对新的就业环境、岗位满意的背后,是从地区到县(市、景区)、各部门(单位)和用工企业单位统筹协调、优化服务的结果。

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张华勇说,为了提高就业人员技能,阿勒泰地区指导各县(市、景区)由财政注资,成立国有劳务派遣公司,专门负责岗位拓展开发,人员技能素质培训提升等,确保人岗匹配,让用工企业(单位)和务工人员都满意。

转变观念学技能


4月2日,在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有机红枣种植基地,31岁的阿不力提普·纳瑟尔在师傅唐浩银的指导下,对一棵棵枣树进行修剪。

阿不力提普是墨玉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14日,他和妻子响应县里外出就业务工号召,一起来到若羌县,成了枣树管理工。通过半个月的学习,阿不力提普已掌握了枣树修剪基本技能,还当上了班长,每天带着工友一起干活,月收入4000元。为了下地干活方便,夫妻俩还购置了电动车。

在尉犁县工业园区的一家纺织企业车间里,来自伽师县的待业青年米合热格亚·玉苏甫成为了一名挡车工。“在我的带动下,今年也有很多姐妹和我一起走出家门就业。”米合热格亚说。

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住得舒心、学得用心、干得开心,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县市人社部门和接收劳动力就业企业建立了微信群,多方联动,及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还建立起激励机制,对于掌握技能较快、表现优异的员工定期发放奖品、奖金,激发了外来务工人员学比赶超的动力和信心。(记者张婷,参与记者宋雅文,巴州记者站李伶,通讯员刘是何、安晓龙)


-End-

来 源 / 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 / 陈大庆

推荐阅读


各尽所能,这里驶入致富“快车道”!


两年间,这个扶贫第一书记在忙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