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朗读者 | 让青春在亚贝希村绽放最美的花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我们在朗读中,获取文字的灵魂;
生命在朗读中,获取成长的力量。
当生命遇见《朗读者》,
总有一个故事能触动你的心。
我们欢迎正在聆听文章的你加入朗读者的行列,
你可以向公里君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并朗读部分章节;
你也可以自己挥毫泼墨写就一篇精彩佳作,
并亲自将它演绎出来。
《朗读者》的舞台为你敞开,
我们期待你的华丽演出!
我叫杨磊,是新疆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2018年1月,根据自治区脱贫攻坚部署,我走出校门来到扶贫一线,成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的一名扶贫专干。
第三批实习生在亚贝希村合影。
扶贫伊始,村第一书记张鑫在村里就成立了“青年学子实践工作站”,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三所高校的中语系学生在此进行语言实习的同时,也成为扶贫力量的有益补充。考虑到我是高校教师,工作站日常运行管理服务就由我来具体负责。
从2018年3月起,按照教学计划,于得疆、陶敏玄、库提鲁克、阿力木江、肖玉军......共109名学生分批走进了我的扶贫生活,经工作站选派,在县、乡、村三级进行实践历练。
两年多朝夕相处的日子,学生们给我的感触颇多,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无限热忱都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丰富了扶贫工作的方式,引领着村民变得更加潮流,也让我从另一个视角重新认识了年轻人潜力中的无限可能。所以,和其他扶贫干部不一样,除了来自工作成绩被认同的幸福,我的幸福还要多一点,这都来源于村里的大学实习生。
南疆的娱乐文化活动比较单一,每次组织演出,各村组选送的基本都是舞蹈。为了让乡村大舞台的节目形式更多样,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实习生们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根据重大节日的特点,结合村情,很快拿出了一份《亚贝希村全年文化活动计划》。
有了计划,还得落实。刚开始,村民们对于新鲜的文化活动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为了调动村民的兴趣,漆怡、凌格、刘宝乐等实习生自己先学一个新节目,然后再一点点教给村民。渐渐地,红歌、快板、音诗画、广场舞、快闪、小品、冬季长跑、撕名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为村民所接纳,60多场文体活动下来,村里的风气变化很大,很多村民学会了用微信、玩抖音,开始享受信息社会带来的便捷。
海如拉•热合木吐拉到村实习前,从不操心“钱”的事儿,到了亚贝希村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着村民算好“脱贫账”:小麦、玉米、核桃、牛、羊等等都要换算成真金白银,还有务工收入、转移性收入……这些五花八门的收入分类,让他眼花缭乱。为了测算精确,减小误差,海如拉每天都跟着工作队员入户走访,上炕床,进羊圈……不多久,他就成了算好脱贫账的行家里手,伙伴们送他外号——铁算盘。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神州大地。眼看着假期来临,连同海如拉在内的五位实习生主动同带队老师提出留在村里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蔚嘉每天同工作队队员入户宣讲、摸排、测温,向村民们宣讲防疫知识,还同伙伴们一起制作双语宣传单、录制“疫情小喇叭”。
田恬积极参与助力春耕生产,帮忙协调村内各类农耕物资的配送,还对村中贫困人口劳动力就业进行摸底统计。
高庠、木拉提和海如拉则组成了摄影宣传“铁三角”,拍摄制作了30余部短视频,题材不仅涉及疫情防控工作,还将视角扩大到反映农村变化的每一个场景,他们的镜头记录着乡村的变化,乡村的变化也见证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过程。
如果说青年、国家、时代这三者是彼此滋养的树木,实践就是他们生长的空间,实践的多少决定着成长的高低。在我眼里,这109名实习生也是这个时代的行动者,他们让青春在亚贝希村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