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现场 | “助推器”发力, 村民富了!底气足了!

【我在现场】

《最后一公里》(ID:MqMsMx)为您提供权威发布平台,请把您身边精彩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讲述村里的变化,报道有价值的新闻,欢迎您的参与!


农民富了、乡村美了、底气足了!
村子也在振兴中不断发展……
借助着好政策、好点子
村民们致富路逐渐多了起来
村干部以及驻村干部
成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助推器”!


关键词:馕产业带就业

时间:近日

地点:精河县精河镇

通讯员:赵天娥


精河县精河镇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里,工人正在做馕。
近日,精河县精河镇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落成。
此前,精河镇党委利用精河镇辖区商业圈和民族特色餐饮发展优势,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吸纳低保户、就业困难人员中打馕技艺熟练者加入,建成精河镇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统一品牌,注册成立精河县精小馕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精加工和销售馕食品和各类面点小吃、糕点为主,逐渐推动美食发展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产业。
走进该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招牌、馕文化墙、以及关于馕的介绍和制馕工艺品展示等,打馕师傅们统一着装,正在忙着和面、揉面、做面坯,烤熟的馕颜色焦黄、麦香浓郁。这里有口味多样、形式各异的枸杞馕、皮牙子馕、芝麻馕、辣皮子馕……顾客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还了解了传统馕文化。
示范基地可以让20余名低保户、困难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成为居民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基地也解决了当地人对馕的需求,还为县域内各大商超配货供货。

精河镇馕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马英华说:“馕产业是一个亲民、惠民的产业,我们这个基地既可以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又可以提供困难群众就业培训,同时又能给各族群众提供不同的馕产品,我希望我们的馕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精河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现代化养殖

时间:近日

地点:墨玉县

通讯员:赵飞、潘姝羽、高乐


布萨伊普·如则麦麦提在鸡舍工作。

每天早上9点半,麦麦提明·居麦夫妻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说起现在的工作生活,两人特别满意。
麦麦提明是墨玉县萨依巴格乡苏盖提波斯坦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平时靠打零工增加收入,但并不稳定。去年,墨玉县引进新疆美比特集团有限公司建起了养殖基地,带动了100多名贫困户就业,小两口主动应聘成为了养殖基地的养殖员。
养殖基地一共有22座现代化鸡舍,因为采用的是智能化的养殖方式,鸡舍内不仅没有异味,而且喂食喂水都是自动化作业。
麦麦提明和妻子每天的工作就是熟练操作智能喂食机,通过认真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各项作业。看着小鸡苗一天天长大,他特别高兴。这个月,麦麦提明还独立负责起了一个鸡舍,光这个鸡舍里就有35000只鸡苗。工作中,麦麦提明·居麦格外认真,每隔十几分钟,他都会通过电子操控版,观察各项养殖数据,及时作出调整。
因为鸡舍管理实行倒班制,平时,麦麦提明·居麦和妻子都住在企业的宿舍。到了休息日,小两口都会回到家中。得益于安居惠民工程,这两年,他们住进了安居房,给家里添置了不少家电家具,还把庭院打造了一番。
“每个月我们俩工资加起来6000多元,年收入已经超过了6万元。我们赚的钱多了,口袋也鼓起来了,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满意!”麦麦提明的妻子布萨伊普·如则麦麦提开心地说。
如今,在墨玉县已经建设了12个科学养殖基地,建成了种鸡孵化、养殖屠宰、饲料加工、包装制品等现代化的肉鸡全产业链,月出栏肉鸡600多万只,已解决近6000人就业。




关键词:乡村巴扎

时间:近日

地点:莎车县荒地镇尤库日库依拉村通讯员:热依木克孜·斯马依

巴扎上,店主在打理货品。

在尤库日库依拉村,自治区发改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地缘优势,带着村民发展起了巴扎经济,形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商圈,不少村民在这里就业创业,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一大早,尤库日库依拉村的巴扎就热闹了起来。规划整齐的摊位上,大到牛羊,小到针线应有尽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布麦热木·艾麦尔经营着一家茶店,生意特别红火。她说:“这个店是免租的,每个月只需要付45元的水电费,条件特别好。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
尤库日库依拉村紧邻省道,以前,每周只有一天才是巴扎日,加上缺乏统一规划,货物品种单一,村里的巴扎人气逐年下降。为了让巴扎经济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最大效应,工作队和村“两委”申请了50万元专项资金用来修整巴扎和沿街店铺。
村民布麦热木·艾麦尔说:“以前村里没有给我们规划的时候,条件不好。现在给我们规划了店面,还搭建了凉棚,粉刷了墙,统一制作了招牌。”
村里设计了多个改造方案征求大家的意见,还打造了两个示范店铺,巴扎改造升级后,经营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各项功能区也进一步明确。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工作队和村“两委”还组织有创业意愿的村民到县里参加了技术培训。现在巴扎上,已经有101家商铺,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
巴扎还把过去每周一天经营改成了天天经营,已经小有名气。村党支部书记刘彦军说:“现在,村民们购物更加便捷,巴扎上一天的交易额在5万块钱左右。”(莎车县融媒体中心)


最后一公里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责任编辑 / 付瑞雪

推荐阅读


我在现场 | 乘风破浪正当时 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在现场 | 好味道带来好“钱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