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乡间大棚,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莎车县大力发展瓜菜产业促增收
一座大棚就是一个生产车间
“快尝尝,西瓜可甜了。”
7月25日,在莎车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连片的设施农业基地,安置点和谐村村民阿合其克孜·达来克忙活了一上午,采摘的西瓜堆成了小山。休息时,她一边擦汗,一边和记者聊起来。不远处,一辆装满西瓜的汽车正准备开往喀什市。
阿合其克孜说,比起西瓜的甜,她心里更甜。从霍什拉甫乡托勒坎村搬迁到和谐村后,1家5口人分得了10亩耕地、1座拱棚。在莎车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委会的帮助下,她把拱棚流转给了种植大户。“我们把拱棚流转了,再到这里来务工,就有了两份收入。”她说。
作为深度贫困县之一的莎车县,近年来,将蔬菜种植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布局,引龙头、建基地、抓基础、强服务、重销售,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引导村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推进瓜菜产业发展壮大。
“我们的瓜菜已销往上海、浙江、西藏及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莎车县消费扶贫农副产品购销配送中心的马文平说,截至目前,瓜菜销量已有2万余吨,比去年还多,种植户亩均收益达到1500元以上。
莎车县的绿色蔬菜因何走俏市场?马文平有自己的“种菜经”——紧跟市场走。
莎车县坚持增菜、优果、兴特色发展思路,将瓜菜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成立了瓜菜发展服务中心、种苗培育服务中心、购销配送中心等,实现了从种植布局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服务。先后培育、引进了新沙漠绿洲、和谱农业、恒星食品、英也儿农业、新疆七月等企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订单种植,带动瓜菜基地建设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了种得下、卖得掉、收入有保障,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
在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一栋栋蔬菜大棚蔚为壮观,村民努尔尼萨·阿布拉正在大棚里忙活。自从莎车和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建立设施农业基地,村民纷纷把自家的大棚流转给公司,一度闲置的乡间大棚,如今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现在在该公司上班,每个月至少有1800元的收入,加上大棚流转收入,我一年收入有两万多元。”努尔尼萨说。
在克什拉克村,记者看到,100多座建在戈壁滩上的大棚里,栽种了草莓、西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蔬。
“大棚所有权不变,经营权流转,实行统一经营,一座大棚就是一个生产车间。”莎车和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田升超说,“贫困户流转大棚后,还可以在企业务工。”
莎车县立足蔬菜产业,按照“春提早、夏排开、秋延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日光温室达到8200座,拱棚达到20959座。仅设施农业就使8000余人稳定就业。
通过露地、日光温室、拱棚、庭院瓜菜生产等方式,今年,莎车县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年产商品瓜菜40万吨,实现瓜菜亩均收入3000元以上,带动了全县9.3万户农户增收。(全媒体记者韩沁言)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