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疫苗全民免费!6大关键问题有答案了


12月31日,我国首款新冠病毒疫苗正式附条件上市。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在当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价格可能会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有所变化,但有一个大前提,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举国之力,98天做出的疫苗靠谱吗?
日前,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在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病毒与人类健康”主题论坛介绍了相关情况。

此前,中国生物北京公司和武汉公司“背对背”分别获得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批件。“我们用了98天做了临床前所有的工作,可以说是举国之力,依托了已有的人才团队和产业优势。”
一般而言,一个疫苗需要8-10年才能研发出来。98天做出的疫苗是否靠谱?“我认为还是非常靠谱的。对于SARS灭活病毒疫苗我们进行过应急研发,有一定的经验可借鉴。这一次,我们遵循的是标准不降低、流程不减少的原则,各种质量指标没有降低,只不过把以前串联走的流程进行了并联,流程没有少一个。”


病毒变异后,疫苗会失效吗?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科研攻关组召开多次会议,专家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冠变异病毒会对疫苗的使用效果造成实质性影响,但需要高度关注。


疫苗在国内上市后,哪些人最好先接种?

早在12月15日,我国已经开展了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此次疫苗附条件上市后,将全面有序地推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种,后续再开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


此前建议的重点人群主要是9类:

1、涉及进口冷链食品口岸一线海关检验人员

2、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

3、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

4、因公因私出国学习人员

5、面临较高境外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

6、医疗卫生人员

7、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人员

8、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

9、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


国外疫苗要想进入中国,

需要经历怎样的流程?


从复星医药引进德国Biotech的mRNA疫苗的现阶段经历来看,这款疫苗在国外通过第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效果和安全性后,还在国内进行了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以证实该疫苗对国内人群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不是保护效果)。


再往下一步走,可能需要进行Ⅲ期临床试验,也可能不需要。由于目前还没有成功上市的案例,具体还是看国家审批机关如何决策。


已经接种了国内的疫苗,

还可以再接种国外的吗?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


1、接种一款疫苗后发生了过敏


这种情况需要更换为另一家公司的疫苗,建议换同种类型的疫苗(比如这次打的是灭活疫苗,换成别家的也应该是灭活疫苗)。


2、单纯为了增进效果


以宫颈癌疫苗为例,一般认为2价疫苗对宫颈癌的保护率为65%~93%,9价疫苗针对的病毒型别更多,保护率会高于2价疫苗[25]。


有些人接种过2价疫苗后,还希望接种9价疫苗进一步提高保护率。这种愿望并没有被禁止,但一般认为没必要那样做,安全性没问题,主要是性价比太低了。


新冠的灭活疫苗比mRNA疫苗的保护率低约10个百分点(前述表格数据计算可得,95%减去86%),接种灭活疫苗的人想再接种mRNA疫苗也可以理解,不过新冠疫苗比宫颈癌疫苗特殊,在现实中如果告诉接种医生已种灭活疫苗,这次再来接种mRNA疫苗,估计不会被允许。


总体来说,由于作用机理不同,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是两种不同的免疫机制。


所以,在没有足够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还是建议遵循医嘱,不然可能产生很多安全问题。


各种类型的新冠疫苗有什么区别?


疫苗成功的关键,是能阻止病毒感染宿主细胞。


从原理上讲,新冠病毒的入侵机制已经明确:


病毒就是靠它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结合,才能吸附到细胞上并侵入细胞。


而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以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失去吸附人体细胞的能力,就能阻止感染。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虽然机制很明确,但如果没有拿到实锤的S蛋白免疫保护率证据,谁也不敢打包票。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年初制定了5条技术路线研制新冠疫苗:


其中1条是传统灭活疫苗路线,包括了病毒的所有类型蛋白成分;另外4条基于S蛋白进行设计(重组蛋白疫苗、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


1、灭活疫苗


安全性高,技术成熟,仅激发体液免疫,生产受场地限制。


灭活疫苗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颗粒,包含所有的病毒结构组分,接近或等于天然病毒颗粒,是最易于研制的疫苗种类。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灭活疫苗是一种传统疫苗技术,有120年以上的使用历史(第一个是伤寒灭活疫苗,1896年开始使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目前,儿童常用的灭活疫苗有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手足口疫苗,全人群常用的疫苗有狂犬病疫苗(孕妇都可以接种)。


但灭活疫苗也有缺点:


一是,不能模拟病毒的感染过程,对免疫系统的刺激比较弱,通常只产生以抗体为主的体液免疫;


二是,需要先培养活病原体,再灭活做成疫苗,对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等级要求高,产量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就新冠病毒来说,它含有4种结构蛋白(S、E、M、N蛋白)以及更多其他蛋白。


如果确认S蛋白才是形成免疫关键成分,而灭活疫苗还含有其他组分蛋白,就相当于同等疫苗剂量下,灭活疫苗的S蛋白比例低于其他类型疫苗,有效成分降低,可能不利于产生足够强度的免疫反应。


这样一来,在病毒培养和疫苗制备过程中,可能易残留宿主蛋白或其他杂质成分,除了可能影响免疫效果外,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重组蛋白疫苗


效果和安全性高,产能较高。


重组蛋白疫苗的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经有了很多产品走向市场。


这种疫苗的本质是将有效的抗原成分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在其他细胞内完成蛋白表达,然后分离目标蛋白、添加保护剂等,最终封装为市面上出售的疫苗。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乙肝疫苗是重组蛋白疫苗的鼻祖,已经有30年的应用历史,此外还有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目标非常精确,就是病原体的关键蛋白成分,所以它的效果和安全性很可能优于灭活疫苗。其生产过程也不会产生活病原体,对生物安全的要求低,培养细胞来生产病原体蛋白的效率很高,所以产能也高于灭活疫苗。


当然,重组疫苗也有缺点——由于表达宿主的限制,复制出的蛋白与天然蛋白常常不同,可能影响免疫原性。后期需要进行纯化分离与封装,也面临杂质的影响问题。


3、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


产能最高,但不良反应明显更多,安全性有待观察。这两种技术都是把编码病毒S蛋白的基因转到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自己来生产S蛋白。


前者通过无害病毒(比如腺病毒)作为载体,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后者是直接把S蛋白基因转入人体细胞。

(非复制型病毒载体疫苗,也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主要研究类型。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整理翻译)


所以,这两种技术路线的疫苗,其实质已经不是疫苗,而是“疫苗蓝图/图纸”。


把“疫苗图纸”送入人体,人体就能依照“图纸”生产出疫苗来,确实非常神奇。


(俄罗斯新冠疫苗的腺病毒双载体技术  来源:Sputnik V官网)


核酸疫苗分为mRNA疫苗和DNA疫苗,mRNA会在人体中降解,安全性不用担心。


(来源:《自然》杂志,腾讯医典翻译)


DNA疫苗则有可能整合到人体基因里,其安全性还有待观察,所以进展缓慢。


蓝图/图纸很容易得到,且可以批量复制,所以这两类疫苗在研发效率和生产效率上有可能碾压其他技术疫苗,这是这两种技术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mRNA疫苗。


在应用于新冠疫苗前,mRNA疫苗只在不到2000人身上试验过[21],更没有上市过,所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从新冠mRNA疫苗来看,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安全性方面,其常见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灭活疫苗。


一般认为,mRNA疫苗可以刺激人体的抗体免疫和细胞免疫。


(来源:耶鲁大学免疫学家AKIKO IWASAKI制作,腾讯医典翻译)


在刺激细胞免疫的过程中,人体会有明显的不适。细胞免疫也比较复杂,如果过度则可能影响抗体免疫的效果,甚至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面瘫和吉兰巴雷综合征)。


因此,mRNA疫苗需要在细胞免疫方面控制好分寸,过犹不及。


细胞免疫就像警察,主要作用是“发现犯罪现场”,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更长久地维持免疫力;


抗体免疫则像警车,能将病毒控制起来,让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


如果产生的抗体足够多,病毒就不能感染新的细胞,已经感染的细胞也会死去,所以单纯的抗体免疫也能保护机体;


增加了细胞免疫后,会更有效地清除体内被感染的细胞,更好地清除病毒、恢复健康。


一图看懂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全历程

↓↓↓



-End-

来 源 / 光明日报、国资小新、腾讯医典、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 / 杨 凤

推荐阅读


重磅!新冠病毒疫苗,全民免费!


新疆这些传统村落被挂牌保护,有你家乡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爱上新疆石榴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