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创的五官争“功”,是什么经验?

2016-04-06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马季先生创作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嘴、眼、耳、鼻等器官相互争辩,深刻剖析、展现了当时社会上某些“红眼病”者争功逐利的病态心理,相声末,马季先生总结说“五官分工不一样,得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起来才能干出点事儿来”。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村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五官争“功”》,让五官各个争着发挥自己的功能,助力“访惠聚”。


《最后一公里》(ID:MqMsMx)通讯员 朱坚冰报道


一、善于发现的眼睛


眼睛是五官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走访入户时,“屋里看屋外看、院前看院后看”,眼见为实;对待群众的疾苦,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慧眼识珠,培养合格后备干部;在反对“三股势力”、抵制“非法宗教”、去“极端化”工作中,要“火眼金睛”,明辨是非。




工作中既要立足眼前,又要着眼未来。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工作肯定能做到细致到位。


二、善于倾听的耳朵


倾听既是一种开展工作的方式,也一种与人交往的智慧。通过倾听,了解群众的疾苦,耳听心受,贴近群众。




对群众、同事针对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洗耳恭听,推陈出新;

面对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予以坚决的打击。




行车时,人们都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访惠聚“工作如同行车,也要耳听八方,例如村贫困户的认定,只听一面之词,只做实地走访,可能信息仍不准确,这时可以倾听、研究、分析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做到使决策更加准确、全面。


三、善于捕捉的鼻子


每个住村工作组都有不少利民、惠民的好政策。在媒体报道和电视宣传中要及时“嗅到”政策的走向,及早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




善于“嗅到”信息的来源,把工作做到点上,例如“嗅到”扶贫攻坚要 “狠抓饲草料种植、促进农林牧结合”时,大家就可以提早着手调研适合当地的饲草种植项目,为正式接到通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工作中“嗅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不能不闻不问,置之不理;对老百姓的穿着、举止、语言不能嗤之以鼻,更不能对老百姓的意见、建议横挑鼻子竖挑眼。


四、善于说话的嘴巴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语言的杀伤力。




与同事沟通时要注意嘴巴用词的贴切,这样才能维护队伍的团结与和谐。与村民沟通,更需要会说话的嘴巴,一方面不能信口开河,空承诺,信口雌黄,胡乱说;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很多住村工作组的组员由少数民族同志与汉族同志共同组成,很多汉族同志在工作中需要少数民族同志帮助做语言翻译,农村工作中语言翻译讲究准确、通俗、质朴、易懂,特别是对一些汉语中的凝练字句更应如此,这样才能让基层百姓听的舒服、理解的透彻。所以在“访惠聚”工作中要加强翻译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理解能力,练就会说话的嘴巴。


五、善于思考决策的头脑


思考是大脑的探索活动,决策是大脑做出决定和选择。“访惠聚”工作既不能缩头缩脑止步不前,又不能昏头昏脑冒失激进。




面对眼睛发现的问题、耳朵听到的消息、鼻子嗅到的讯息,决不能拍着脑袋做决定,要使用科学的方法,从发现问题到判断其状态,再到拟定多个方案,最后评价方案并作出选择,每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做到位,大脑才会做出正确决策。




我们相信,只要发挥、运用好五官的功能,让五官个个“争功”,2016年的“访惠聚”工作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墨玉县巴扎博依村工作组 )


-End-

推荐关注

谁是你刻骨铭心一辈子的朋友?


【热点追踪】少数民族朋友们,名字中间“点”的烦恼就要解决啦


一个父亲与五个孩子的求学之路


在一个春光烂漫午后,和心爱的TA,行走在那花的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