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万历皇帝对“司法独立”的一次亮剑

2017-01-18 偏见的小明 沪法网

430年前的万历十五年,和今天一样。表面上看似平平淡淡,但骨子里却暗流涌动。

 

1587年,大明上下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要算的话,大概有这么几件:24岁的万历皇帝“消极怠工”不上朝不露面了;28岁的努尔哈赤崭露头角统一建州五部;60岁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家中去世;72岁的道德楷模海瑞死在任职岗位上。

 

但今天,社长(ID:路边TMT)要聊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一位区县县长兼公安局长因为抓了不该抓的人被免职了。《明史·列传第一百八》记载:

 

“大兴知县王阶坐挞乐舞生下吏,帝密遣两校尉侦之,谳日为巡风主事孙承荣所拒。校尉还奏,帝怒诘世达。世达言侦伺非大体。承荣竟夺俸。”

 

几个乐舞生在北京东城的夜宵摊醉酒闹事,还阻挠前去执法的警察,被大兴知县王阶打了板子。一般来说,副厅级的领导(京县知县正六品)依法打了艺人的屁股,小菜一碟、小事一桩,打了也就打了。不巧的是这些乐舞生是太常寺在编的工作人员,和王阶一样,也吃皇粮。太常寺的领导们认为,副厅级干部王阶打的不是乐舞生的屁股,而是正部级单位太常寺的脸。而太常寺主管朝廷祭祀礼乐,藐视太常寺就是藐视列祖列宗,就是藐视当今朝廷。摊上这么个大事儿,王阶不仅被撸了头顶乌纱,还被捉拿下狱。

 

要说事情到这里也简单,芝麻大个官儿,别说关起来,就是杀掉,在官老爷比骡子多的北京城也惊不起半尺浪。




偏偏这时候,不怎么露面的万历皇帝却掺和进来。他听说有副厅级干部藐视朝廷、妄议中央,这还了得?!于是亲笔批示,锦衣卫两个校尉奉旨组织专案组指导办案。刑部负责主审的法官是正六品主事孙承荣却很不爽,认为皇帝派锦衣卫来与朝廷制度不符。按照《大明律》的规定,刑部是司法机关,皇帝不应干涉。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还作过批示:


“诏内外狱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


有最高指示傍身,副厅级干部孙承荣对前来参加办案的锦衣卫说了“不”,两个锦衣卫校尉甚至连最高法院的大门都没进得去。

 

锦衣卫碰壁后,回头添油加醋禀报皇上。老大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皇帝传谕国务院内阁,意欲将此案移交锦衣卫镇抚司,并传旨刑部,大兴问罪:


“先年严尚书在部,亦曾著人听记,如今为何不容?从公问理,没有私弊,如何怕人听记?(《明神宗实录·卷一九二》)” 


皇帝不仅搬出了以前干预刑部办案的先例,还发出了诛心质问:既然堂堂正正地办案,为何不敢让老子的人去监督!




然而,刑部尚书(最高法院院长)李世达也是个牛人,居然直接跟老大互怼了起来:“祖制从无锦衣卫校尉听记刑部审案的先例”。乌纱帽攥在人家手心里,副国级干部李世达仍能坚持原则、不忘初心,必须点赞!皇帝也知道这帮知识分子不好惹,只好收回成命退一步,扣除主审官孙承荣两个月工资奖金福利以示处分,案件仍由刑部负责审理。

 

明朝这帮知识分子干部实在是没有大局意识,更没有核心意识。居然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用到了皇上那里。皇帝已经服软了,大臣们却不干了。刑科都给事中唐尧钦,他是最高纪检监察机关主管司法领域纪律监督的负责人,给皇帝打了个报告,说:


“校尉专管缉访,可施行于民间,不可加于部院。严清为刑部尚书时,镇抚司校尉押犯人到部,开庭时站立一旁,并非听记。”


用现在的话直说就是:没有校尉直接办案那回事儿,锦衣卫只能在法庭上站着听听,维护维护庭审秩序。皇帝派去的人最多只算是法警,绝对不可能做法官。

 

唐尧钦打了头阵,负责纪检监察的同志们纷纷赤膊上阵。一时间,给事中梅国楼、和震、郭显忠、侯先春和御史郭万里、文德等一窝蜂地上疏和皇帝争辩,要求皇上“重体统、尊祖制、慎使令、停伺察”。由此带动,更多的部位局办院的官员暗中串联,准备搞一个大型的集体请愿来捍卫“司法独立”。


最终呢?万历皇帝决定不生气了,摆出一副“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上疏不接,请愿不见,汹涌民意,视而不见。任你们怎么闹,依旧我行我素,谁也奈何不了。

 

这件小事实际上开启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恶劣先例:皇帝用私人警察去干涉司法!换成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行政干预司法”。万历皇帝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敢于向大明官场的“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亮剑。


作为私人警察,锦衣卫不仅维护政权和皇帝的安全,还监视百官搞“廉政建设”。但随着职权无限制的扩张,锦衣卫不仅不能维护国体皇权,反而冲击了政体的结构,损害了制度的秩序,最后还危及了皇帝的自身利益。




权力从来都在制度的笼子里,事情往往坏在拿着钥匙的那些人。厂卫特务机构代表皇帝凌驾于国家司法机关之上,国法如同历史教科书一般被随意解释,“法无成法”,“缇骑四出”,皇帝与百官、朝廷与民众间的稳定互信怎能建立并维系?官民互信一旦被破坏,“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留给后人的,就只剩下煤山顶上那棵老歪脖子树了。

 

万历十五年,表面上,大明王朝依旧是四海升平、歌舞盛世。实际上,随着这一次“司法独立”的终结,大明帝国这列驶向深渊的火车突然提速了。车轮滚滚、轰隆作响了56年之后,承载着太多传奇与梦想的大明列车,终于跌落并消失在历史的最深处。


本号已经开通原创留言功能,欢迎大家来勾搭社长,一起交流探讨。


偏 见 即 主 见,主 见 即 自由

路边TMT,最主观的行业观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