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永远相信在同流合污与犬儒逃避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

2016-05-26 看理想

在开始126夜之前

先来预告

今天下午乌镇的视频直播


陈丹青×梁文道:为什么是乌镇?

直播时间:14:00—15:30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收看直播



·

·

·


126夜的开头,道长就介绍

阿拉伯文与希伯来文中见面的问候语

都是“愿你平安”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两个问候时都互祝平安的民族

却无法和平共处呢?




《曾经有一个国家》(二)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为什么两个都把“平安”当问候语的民族无法和平相处?


阿拉伯文中,见面打招呼时的第一句就说As-salamu alaykum,意思就是,愿平安降临在你身上;犹太人所讲的希伯来文,打招呼的第一句话叫shalom,也是“和平、平安”的意思。希伯来文里的shalom和阿拉伯文里的As-salamu,其实考其根源都是“平安”与“和平”。这两个民族彼此内部大家打招呼的时候,都是愿人家平安,但是为什么这两个民族今天没办法和平相处呢?


犹太人的“圣经”,他们最重要的经典《托拉》,也被基督教信仰接受为他们《圣经》的“旧约”,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而整个《旧约》里面所讲的一切的故事,也被穆斯林完整地接受下来。


双方还有许多共有的神话。比如说:亚伯拉罕要把自己的儿子祭献给神,但是神就派天使来制止他,就说:“我是考验你的信心,你绝对不能够牺牲自己的孩子来祭献神。” 这样的一个故事,是三大宗教共同尊崇的。亚伯拉罕是三大宗教共同尊崇的人类的共主之一。所以他们相似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亚伯拉罕献子祭神被天使阻止


不只是这样,连日常的吃、喝、住、行,他们也都还有很多共通点。大家都喜欢吃鹰嘴豆泥,大家都不能吃猪肉。为什么这么相似的宗教,这么相似的民族,却不能够好好的和平相处呢?


其实人类历史上很多时候,越是有血缘关系的文化,他们彼此屠戮起来才越是残暴。在基督教的历史上面,天主教徒当初怎么样去迫害新教徒;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又彼此怎么仇视;伊斯兰之中的什叶派跟逊尼派又如何的水火不两立……


这不都是一些很明显的见证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来了解,为什么以、巴不能够成为兄弟,也就是非常清楚的一件事。而这种事情背后的种种的文化的根源,就在我们这本书里面,《Once Upon a Country》里面得到了第一手的见证。


这本书的作者Sari Nusseibeh(萨利·努赛贝赫),这位巴勒斯坦最有影响力的大知识分子跟哲学家,他就提到,曾经有那么一个国度,巴勒斯坦人、犹太人、西方人都能彼此共存。



《Once Upon a Country》

作者:(巴)萨利·努赛贝赫Sari·Nusseibeh 


但是今天你一想到阿拉伯人,你绝对不会想到阿拉伯人之中也有基督徒。那样的一个世界,已经离开我们很远很远了,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但是站在今天,也许我们会回顾一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让我们了解不到过去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出现的理由?又是什么把我们推向了今天这样的一个地步?



以巴冲突不是我二十分钟能讲清楚的


这也是我们这本书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但是我远远无法在这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的节目里面跟大家讲清楚所谓的中东冲突,或者说以巴冲突的来源。那个太复杂了,那是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故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犹太人经历过了多少苦难,他们在欧洲怎么样被赶到一些聚居区域里面,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里面,大家困在一起不得外出,这个情况难道不也是今天以色列土地上面巴勒斯坦人的情况吗?


他们被隔离墙隔离起来,每天从隔离区的这一边到那一边要去看看自己年迈的爷爷奶奶,可能过关检查一趟三小时,回去一趟再三小时,你不觉得你自己是一个跟人家平等的人类,你是这个土地上面的二等公民。但是你站在犹太人的角度讲,我不建隔离墙,每天不就有很多恐怖分子混进来吗?我吃着饭餐厅爆炸了那该怎么办?


犹太人他们过去在欧洲的时候,有几百万人被人当畜生、牲口一样的屠杀,那么我们又怎么来看今天巴勒斯坦人念兹在兹的代尔亚辛大屠杀呢?当初英国托管时期的末期时,一批犹太武装分子,冲入了一个阿拉伯人居住的一个村庄里面,逐家逐户地屠杀里面的人,最后还抓了几十个人,带到耶路撒冷游街之后也都杀掉,死了250个人。


这件事情震动了当时这片土地上的阿拉伯人,大家都害怕透了,觉得这些犹太人太可怕了,集体放弃了自己祖祖代代生活的家园,逃离出去。



代尔亚辛大屠杀发生后,阿拉伯人逃离家园


你如果从巴勒斯坦人的角度去讲这件事,说犹太人多不人道,那你又怎么去理解,当以色列被联合国承认,宣布它能建国的第一天,当时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和约旦四国联军入侵以色列、摩洛哥,还有各种阿拉伯世界的国家武装起来,想要消灭他们呢?


今天的巴勒斯坦人觉得虽然名义上他们叫做建国了,但是始终领土是被割裂的,食物、水源都得不到保障,但是你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他们一天到晚听到的就是那些阿拉伯人说,我们要抹除掉这个土地上面的犹太人,我们要彻底地消灭这个国家……你又怎么去理解他们那种成天提心吊胆的恐惧感呢?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你能不能够了解其他人。



真正的慈悲心是对他人的好奇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佛教的法师告诉我,他说我们常讲慈悲心,什么叫慈悲心?慈悲心不只是可怜和同情,那种可怜和同情都是虚泛的。真正的慈悲心维系于好奇。你对其他人会不会好奇?你见到人在路边乞讨,你会不会好奇他怎么会这样子?他每天的经历是怎么样,他每天蹲在路边他的感受是怎么样?


同样的,今天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彼此有好奇心吗?萨利·努赛贝赫他就有这样的好奇心,所以当他在牛津念完书之后,他开始学希伯来文,试图理解那些从小到大就住在他隔壁,但他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话的那些人,到底在讲什么。他甚至回到了以色列,加入了基布兹——以色列人的人民公社。


努赛贝赫当时就加入了一个基布兹,去看看那些以色列人到底在干什么。他很为他们感动,觉得他们理想非常远大、非常崇高,但是他知道这些人随时准备武装起来对抗外敌,而所谓的外敌就是像他这样的巴勒斯坦年轻人。他发现这些人,他们心中都有很崇高的人道主义的热情跟理念,只不过那个人道主义里面所谈的“人”,好像并不包括阿拉伯人。


他再回看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同胞也好像从来没把犹太人当人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开始变成一个和平主义者。



萨利·努赛贝赫 Sari Nusseibeh  (1949——)


努赛贝赫推动过许多巴勒斯坦建国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运动。但是到了后来,他成了一个双方都不太欢迎他的人物。因为一方面他了解,那些犹太人,那些以色列人,世界上无处容身,终于回到了这个两千年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面建立家园,他们无论如何不可能再搬走。这个已经成为现实的以色列这个国家,不可能再让它消失。


但是另一方面,那些已经被赶离出来的巴勒斯坦人,是否也应该要放弃自己回归故土的权利呢?他认为是的。我们就住在我们现在拥有的这片土地,然后让以色列接纳我们,双方拆下围墙,恢复所有正常的往来,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个两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这就是所谓的以巴问题的“两国论”。



“我们要的不是妥协和谈判,我们要的是敌人”


他是这样的一个主张的支持者跟一个信仰者,所以很多巴勒斯坦人,尤其是激进的人,特别是武装分子,像哈马斯很讨厌他,想要暗杀他。而以色列那边,当然有些人很欢迎他的意见,但是也有人很讨厌他,其中最讨厌他的人,恰恰是以色列政府当中的鹰派,尤其是他们的安全部门。因为所有的鹰派,都会讨厌任何主张和平、非暴力的人。


因为你主张和平非暴力,你的意思就是要坐下来跟我谈判,双方就要让步才能达成和平。不,我们不要这样的和平,我们不要妥协,我们不要让步,我们要的是敌人,我们要的是穷凶极恶的敌人,我越能够把敌人描绘成十恶不赦、极端邪恶的状态,我全民才能够在我这边巩固起来,支持我任何强硬的主张。最后怎么样达到和平呢?消灭你。


后来,第一次波斯湾战争爆发,伊拉克空袭以色列,趁着这个机会,以色列逮捕了努赛贝赫。罪名是,说他在当伊拉克的间谍。这个事件当时是个轰动国际知识界的事件,国际上面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和学者,都联名签署很多公开信谴责以色列政府。


虽然萨利·努赛贝赫在监狱里面的生活还不算是太坏,但是他也绝对有理由去仇恨以色列人。因为是他们,把他莫名其妙地投入监狱,坐了6个月的牢,而这个监狱所在的地方不远,就是他的爷爷下葬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现在完全被犹太人占满了。




涂鸦“教父”班克西在以巴边境隔离墙上的涂鸦


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才使得今天的萨利·努赛贝赫他提出的各种和平方案,显得分外的感人,甚至有说服力。因为他居然告诉自己的同胞,“算了,我们放弃那个回归的权利吧。”


这个话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马上就会牵涉到关于什么叫做领土,什么叫做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的种种的迷思的核心。


到底是一千多年来连续在这居住的巴勒斯坦人比较有居住在这的权利,还是那些犹太人说他们的根就在这,两千年前他们是从这出去的,他们更有权利呢?这种道理可以无休止地辩论下去。但如果我们真正想要达致和平的话,我们是不是应该看清楚我们眼下的情况是什么情况?


眼下的情况是,以色列这个国家是现实存在,谁也别想把它从地图上面抹掉。反过来讲,那些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也确实存在在这个地方,几十年前这里面都是他们的家,今天他们有了一个新的聚居地,这也无法抹除。



在同流合污与犬儒逃避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共存呢?萨利·努赛贝赫曾经主张“两国论”,作为一个解决中东问题的一个终极方案。但是现在他放弃了,他认为应该是一国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的一国就是,由两个民族共同构建一个不分种族、信仰跟文化的国家,每一个人共同支持他们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理由,是一个对所有人公平的《宪法》,也就是所谓的《宪法》爱国主义。


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这样子的,而不是以种族为基础,而不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因为今天要强分两国已经变得不现实了,尤其是巴勒斯坦人,他们生活上面许多东西,都在依赖着以色列那边的犹太人,你让他们怎么可能完全地独立呢?而且今天这片土地上,还不断地在被犹太人继续以各种各样的殖民区、开垦区来侵蚀着他们,这该怎么办呢?60 26124 60 15792 0 0 3415 0 0:00:07 0:00:04 0:00:03 3415an>


像努赛贝赫这样的一个人,几乎是左右为难,不合时宜,无论放到哪都不会受欢迎。那么他还能够乐观吗?他还能够相信,这个地方会有一个奇迹般的解决方案出现吗?


萨利·努赛贝赫过了几十年,到了今天这一刻,他仍然相信,就算世界让你觉得再灰心也好,再不可靠也好,奇迹仍然是存在的。


《纽约时报》曾刊登了一篇对这本书的书评,作者引述了是罗马大思想家、大作家塞内卡的一句话,他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很邪恶、很糟糕的世界的时候,你要不就是加入它,成为它的一分子,把自己变成恶鬼,你就不会怕鬼了;要不就是彻底地拒绝、回头、逃离,假装这个世界不存在,你成为一个隐世的、遁世的一个人,把自己困在一个犬儒的一个小圈圈里面。


但是萨利·努赛贝赫,他相信做人还有第三条路,就像他的好朋友,《爱与黑暗的故事》的作者,希伯来语大作家,以色列大文豪阿摩司·奥兹一样,他们都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还有第三个选择的人。




本文为节目文字摘录

完整节目请点击阅读原文收看


节目用书


作者:(巴)萨利·努赛贝赫Sari·Nusseibeh 

出版社: Picador; Reprint (2008年4月29日)

平装: 584页

语种: 英语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


【下集预告】

第126夜 | 《费马大定理》(一)

5.30零点上线



梁文道三十年的日常生活

读一本书,听一首歌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阅读原文

收看 [ 一千零一夜|《曾经有一个国家》(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