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文道:“叫魂”中王朝覆灭的来路

2016-06-30 看理想

这是 一千零一夜 

第134夜




“叫魂案”是历史中

无数次偶然事件的其中一件

而历史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第二路径

就是在于这些偶然推动了必然


在这一夜里

道长借《叫魂》分享了一种“大历史观”

听完这一夜的故事

我们透过“叫魂”

大概会对最后的王朝

有新的理解

你会看到

正是所有的偶然汇聚在一起

成就了王朝摇摇欲坠之现实


·

·

·


《叫魂》(二)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叫魂案”是满清一代的剖面


1768年的夏天,北京紫禁城里头很忙,忙着要准备去过夏天了。当时清朝的皇廷过夏天,就是以皇帝跟他一家人为核心,再带着几个大臣离开北京。北京夏天热,就往北去,去承德,承德有一个离宫,皇帝与大臣就在那夏宫里办公几个月。


当时正忙着要搬到那儿去,7月25日,乾隆皇帝却下了一道指令,指令说,他听说最近浙江跟江苏一带,有人在修桥或其他民间场合偷偷地剪人家辫子,拿人家衣服,拿人家姓名,迷了人家的魂。这等妖术蔓延,对社会相当不利。


7月24日,正好就在皇帝发出指令的前一天,山东巡抚富尼汉就上了一个奏折,他说,“皇上,我们这儿有妖人搞事儿。”富尼汉在皇帝身边是有人的,他知道皇帝听说山东有妖人搞“叫魂”,重视这事儿,所以他就赶在皇帝下令前先上了折子。他上这道折子还不只是说山东地方有妖人,他还说“我都查办了,我办了好几起了”,他说,臣怀疑这后头有人想造反。


然后,事儿就搞大了!他为什么要把这个事儿说那么大呢?有理由的,剪辫子是个大事,这意味着对满洲人的反抗。于是这在地方当官的,知道皇帝的政治忌讳,他知道他必须把这个事儿搞大。因为这时候皇帝心里早就将这事儿跟谋反联系上了,做臣下的能说中,皇帝才会觉得这个当大臣的“你厉害,你牛”。就这样子,“叫魂案”在当时的中国蔓延了十二省,搞了许多月,损伤了许多人命,闹得官场震动。


《叫魂》是今年2月16日去世的、美国伟大的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孔飞力先生,最有名的畅销著作。尽管它是一本专业的学术著作,但很多人都爱看,今天光是在我们国家里头就已经卖出了十几万本。


这本书好看在于,它里头牵涉的背景太多了。它表面上看是在讲一个案子,“叫魂”,但实际上,它牵涉到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与帝国的政治合法性问题,牵涉到了满洲人跟汉人的矛盾及融合问题,牵涉到了满洲帝国对于富庶的江南地区又爱又恨的心情,牵涉到了清帝国乃至于中国历代王朝的官场规则和潜规则,牵涉到了一个专制帝王怎么样去驱使和管理庞大的官僚体系与管理浩瀚的国土问题,还牵涉到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习俗和当时老百姓的经济状况以及心理情况……


你可以说,透过1768年的“叫魂案”,孔飞力调动大量的档案资料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史学、政治学工具和知识理论,让我们看到了满清一代的一个剖面。这个剖面一刀切进去,看到的却是整个中国上上下下,从中央到地方每一个环节的动态与血脉。因此这本书是一本丰富的、长人见识的书。尤其难得的是,孔飞力下笔太精彩了,这本书几乎像侦探小说一样,带领着我们现代的读者去看一个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奇案,去看奇案是怎么样发生,怎么样被侦破,又怎样让人无辜而死,最后又怎样还人清白的……



乾隆盛世


捂与不捂的官场逻辑


当时山东巡抚富尼汉,上了折子,说他调查出来地方上有人搞叫魂,不仅如此,他还发现,有几起叫魂不约而同都指向了江南地方更大的阴谋。于是,乾隆皇帝就追究了,责令江苏巡抚彰宝赶紧查办。江苏巡抚一边查一边觉得不对劲,于是他给富尼汉写了一封信,说,“弟兄,我怎么查不出我这儿有事儿,你那个案子能不能也再查一查,搞清楚点?”大家都是当官的,官员之间是有默契的。于是富尼汉说:“是这样吗?好,我重审!”重审,那怎么审?上夹子,上刑具。一上刑具就什么都招了。但通常都是乱招,这一招,阴谋的源头就变成了北京。


于是,在乾隆的忧虑及督促之下,案子越搞越大,成了一个全国大案。一时之间各地都有“叫魂案”上报……作皇帝天天写信骂下面当官的,当官的就诚惶诚恐,抓了一批人,紧接着又抓一大批人。这些被抓上来的人有的受刑死了;有的坐牢死了;有的在受审途中说瞎话;有的说一些搞不清是什么意思的话……不管是什么话,官员都能从中滋生犯罪的逻辑。于是就这样,这些案子一重又一重,搞得是一团糟,一团混。


在这里头,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清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地方上的省级干部们,全中国有60多个,这60多个人其实是个小圈子,小圈子是有默契的。从地方上传出来的案子,最好是要先捂住了,别往上报,因为一爆出来就成了负面新闻,而负面新闻是不利于仕途发展的,对不对?所以都想捂着。


但是,一旦坐在北京——现在已经到了热河的——那个主子他老人家发现了,他震怒了,整个官场逻辑就得反向而行,不再是维持默契,捂着东西不报,而是拼命大报,大报特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叫魂案”这个案子抓的许多人,明明与“叫魂案”无关,却都被屈打成招的原因。



清朝官僚团体有自己的默契与“理性”

 

民间陷害

 

问题是,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冤案呢?这些冤案里面除了官场逻辑,还有什么在助力?


“叫魂案”里还有一重关系是地方上的老百姓。老百姓们也跟官员一样,是很会联想的。他们一旦看到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妖人。即便明知道这个人很正派,比如上一集我讲的石匠,是一个个性朴实、秉正的人,却偏偏说他搞叫魂,为什么呢?因为跟他有仇啊!又或者看谁不顺眼,那也可以说他谋反,只要罗织一些证据出来,就可以告他。比如说我看这个灯光不顺眼,他比我靓仔,我就心想,“这么帅啊,那我搞死你!”就这么告一告,抓一抓,人人都被打,都被上棍子,上刑具,弄得骨头什么的全都碎了。就这样,出了这许多事儿。


为什么老百姓会变成错误的帮凶?我们可以来看一看孔飞力的解读。


作为现代中国的前奏,叫魂大恐慌向中国社会的观察者们凸显了一个特别令人难过的现象:社会上到处表现出以冤冤相报为形式的敌意。叫魂案从一开始就带有这种令人不快的特征。在叫魂幽灵的发源地德清,慈相寺的和尚们为把进香客从与他们竞争的那个寺庙吓跑而欲图挑起人们对妖术的恐惧。更有甚者,他们虚构了一个容易为人们相信的故事,即一伙石匠试图用妖术来加害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一场戏中戏,每一出都用民间的恐惧来做文章。除了丑恶的妒嫉,还有无耻的贪婪:县役蔡瑞为从萧山和尚们身上勒索钱文,也编造出了可信的罪证。


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这是扔在大街上的上膛的武器,每个人——无论恶棍或良善——都可以取而用之。在这个权力对普通民众来说向来稀缺的社会里,以“叫魂”罪名来恶意中伤他人成了普通人的一种突然可得的权利。对任何受到横暴的族人或贪婪的债主逼迫的人来说,这一权力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解脱;对害怕受到迫害的人,它提供了一块盾牌;对想得到好处的人,它提供了奖赏;对妒嫉者,它是一种补偿;对恶棍,它是一种力量;对虐待狂,它则是一种乐趣。

——《叫魂》


就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案子之所以搞那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因为民间互相诬告。他们的互相诬告,反映出来的其实就是清朝“盛世”背后严重的社会失序现象。整个社会,道德崩坏,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信任,个人也充满了一种危机感,害怕失去,害怕沦落。



清朝民间的生活景象

 

帝权的需要


如果只是官场逻辑与民间恐惧,那“叫魂案”也不至于发展到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政治案件。在这里,孔飞力给了一个很可怕的推想,他说,会不会是因为乾隆皇帝,他需要一场政治犯罪的案件。


中国的王朝体制,不一定总是能专制得起来的。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这个国家是一个幅员如此广大,三亿多人口的帝国,皇帝再专制,总还是需要有官僚办事。而官僚办事最重要的是要有官场的规矩,即官场逻辑,官场逻辑反过来是会制约到皇权的。


我举一个例子,每天全国大小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事儿都要报到军机处,需皇帝过目、签名。皇帝天天这么看,大部分时候,都只是随便拿来签个名。久而久之,皇帝就可能变成一个签署机器,画押了事。然而对于一个有雄心的、常常在关心自己的帝国是不是实质上在自己手中的帝王来讲,他是绝不容许自己变成一个庞大行政机器里的小齿轮的。如若他真要下手管,他面对的就是全国几十万官僚阶层,要冲击这些官员的惰性,或者说共同的理性,他就需要发动一些运动,让运动来使得大家紧张起来,严肃起来,顺便也活泼起来。而这种运动,没什么比一场政治罪更好的办法了。


乾隆的时代,是积累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国威的盛世。乾隆也很喜欢盛世,他需要用这样的盛世,来装点并确立他王朝统治的合法性。然而即便是这样,他的心里还是有一些忧虑,他忧虑有人会不满意,有人会造反,有人要谋权……这些是一个皇帝脑子里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民间只要出现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破坏和谐稳定的东西,他的第一个反应便是,这事背后有阴谋,有集团!


 ⑤

最后的中国大臣和王朝的结局


“叫魂案”在官场逻辑、民间陷害与帝权需要的推动下,最终发展成了全国性的大事件。这个案子抓了许多人,其中被指定的主谋大多被地方官员判了死刑。


但要判死刑——记不记得我们上一集讲过——得上皇帝老儿那去审。在皇帝那儿,先要过军机处大臣那一关。军机处大臣,是当时最高级别的一群官员,他们作为皇帝的亲信,历练够久,有足够的自信,有足够的判断力。因此案件被呈递上来后,军机大臣就要反复的交叉审问那一大票疑犯,在翻阅了无数卷宗之后,他们终于发现出了不对劲,搞半天“叫魂案”根本就是一个冤案。比方说上集我讲过一个叫吴东明的石匠就是这样,都是被冤枉的。


这批冤案最终得以结束,正是倚靠了这批人。为什么这批大臣未陷入到地方官员官场逻辑的泥沼中,反而却可以对案件起到关键性作用?孔飞力的解释是,这几个军机大臣敢对皇帝说真话。一来,是因为皇帝很信任他们,二来,是因为他们不以为自己是服务于一个政权,他们不期望从某个帝王的短暂王朝中去谋求短期利益。他们所寻求的,是对于整个帝王制度的维护,他们是那个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守卫者和信仰者。由于他们有这样的自信,他们才敢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作出坦白、明快且直接的决定。这些人大概是中国王朝时代,最后一代的精英分子。这些最顶端的一小部分人,再过一百年,也都没有了。而那个已经过去了的帝国,终究是在所有官僚的欺上瞒下中,步入了它最终的结局。

 

讲到这儿,大家或许已经明白,为什么我在开篇说“叫魂案”是满清一代的剖面了。孔飞力这一代的历史学家,与他上一代的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大家不一样。他的上一代,包括很多西方汉学家,甚至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学家也好,都常常将近代中国的大变局归结为刺激反应。“刺激反应”就是说我们中国原来好好的,没什么事儿,只是因为后来有了西方的入侵,才发生的巨变。这种假设的意思好像是说,如果没有西方人来叩关,我们大概继续还会维持这样下去。


可是,到了孔飞力这一代,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整个推翻了这个讲法。他们想说明,即便是没有西方人来,王朝的危机也已经埋伏在那儿。比如说乾隆这样强盛时代,就已经在培育着中国未来变化的原因和根子。王朝的破败早就已经存在于它的内部,而后来西方人的到来,只是风雨飘零的王朝走向它最终结局的助燃器。



本文为节目文字摘录

完整节目请点击阅读原文收看

节目用书


作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原作名: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
译者: 
 /  
丛书: 


长按扫描二维码购买


延伸阅读




【下集预告】

第135夜 | 《火的记忆》(一)

7.4 零点上线




梁文道三十年的日常生活

读一本书,听一首歌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本期编辑 | River




阅读原文

收看 [ 一千零一夜|《叫魂》(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