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位像孔融的梨子

2017-09-25 杨照 看理想


为什么司马迁写《世家》要从吴太伯开始?这里面包含了怎样的考虑?



王位像孔融的梨子

本文摘自[古今:杨照史记百讲]第76期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所以这个吴太伯是谁,是周太王的儿子。而在周太王的儿子当中,有一个很重要,那是季历。


季历非常地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周太王还在世的时候,季历已经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周太王的孙子,也就是西伯昌,就是后来的文王。


当时太王已经看到了他的这个孙子有独特的能力,他心里面有了这么一个念头,想要让季历接他的位子,季历去世之后,这个位置就可以传到这个格外杰出的孙子昌的身上。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季历是老四。伯仲叔季。太伯是老大,仲雍是老二。


他们两个人知道了爸爸的心意,而且也看到了不只是弟弟季历自己本身有特殊的能力,而且季历所生的这个儿子昌看更加的杰出,所以他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他们两个人就刻意地离开了他们所在的周原,也就是周人他们所诞生,他们所成长的这个基本的根源地。


为了让周人找不到他们,他们远尘跋涉,到南方去,到非常非常远,已经离开了当时文明领域的荆蛮之地。


不只是他们跑到了非常远的地方去,跑到了东南方,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了让周人在周太王死了之后,不要找他们,不要想再把王位交给他们,他们做了更戏剧性,更绝对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到了荆蛮之后,把自己变成了野蛮人。


他们的动机和用心非常清楚,叫做以避季历。


所以季历果然接了王位,变成了王季,才会有昌也接了位子,才有后来整个周代,才有了文王,才有了武王。


所以光是第一段,我们就已经明白为什么司马迁选择吴太伯作为世家第一。他的用心是如此的深刻,对照后面列传的第一篇伯夷叔齐,他们为什么饿死在首阳山,因为他们互相让王位,这不是完全一样的故事吗?


杨照是如何解读司马迁的用心的?


更多内容

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收听《古今:杨照史记百讲》

▽ 

识别二维码,或豆瓣APP搜索“杨照”



【古今:杨照史记百讲】

音频课


“经典摆渡人”杨照

带你穿越“what”

走入历史的“how”&“why”


节目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926thi5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个年轻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知道世界有多大。《史记》跟很多经典一样,它在帮助我们离开我们的现实。”

——杨照


想了解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想理解中国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能不读《史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中国第一部“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从神话时代到汉武帝,52万字,叙述3000年的中国历史。《史记》又是中国文学的高峰,司马迁让汉字“活起来”,开拓性的书写方式,一直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位中国人。
 
在《史记》百讲中,杨照用他特有的“历史式读法”——将传统经典还原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脉络中,解释当时重大人物事件的因由。


让今天的我们穿越回历史剧中的现场,贴近真实的历史;配合“文学式读法”,解读司马迁的视角与态度,让远古文字鲜活地跨越时空与读者对话,并对当今世界有所映照。


点击了解详情:梁文道:如果你没读过它,那作为中国人的资格就很可疑了



《经典里的中国》



《经典里的中国》

华文世界独一无二的经典领读者杨照

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

阅读中国的经典,走进经典里的中国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购买)


本系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荀子》《尚书》)的选读和导读。


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


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这些产生于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文献,记录的毕竟都是人的经验与感受,我们今天也就必然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与其经验、感受彼此呼应或对照。


也就是,我们能够从中读到相似的经验、感受,隔着时空会心点头;也能够从中读到相异的经验、感受,进而扩张了我们的人生体会。

                                                                                   ——杨照



本文编辑 | 云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