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战争!不敢杀人的便被杀”| 一千零一夜

2015-10-22 看理想


“这里是北京,这里曾经是老舍的北京。在抗战期间他离开北京,在重庆待过,在纽约待过,但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

——第56夜:《四世同堂》(二)


我们抗战的意义到底在哪?[一千零一夜 | 梁文道]


这里是北京,这里曾经是老舍的北京.


在抗战期间老舍离开北京,在重庆待过,在纽约待过,但对这座城市念念不忘。抗战期间,他写得最好的作品,仍然是关于北京的,那就是我们今天,继续跟大家接着谈的《四世同堂》。


在《四世同堂》里面,它展现出一个被日军占领下的北京,是怎么继续运转的,北京人怎么继续生活。


假如说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让我们看到的还是以香港跟上海沦陷区的抗战为背景,对于抗战的书写,老舍却是很正面很直接的,同时他还试着全面地把整个北京城,当时的状态谱写出来。比如说当时,原来汪伪政权在南京,和北京的傀儡政权是有点明争暗斗的,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很立体地让我们看到了北京那几年之间的状态。



老北平



对人性的理解仍然想要更复杂一点


我们继续看书里的那些人,虽然像我们前面所说好人坏人很明显,被人批评脸谱化。但这些人并不总是那么单纯,并不像大家初读这本小说或者电视、电影里面得到那种印象。


比如说这本书里面,其中一个最正面的角色,那个爱国诗人,老头子钱默吟,他后来搞暗杀、搞爆炸、投入抗敌工作。可是我们回想一下,他当初为什么会那么积极地做这件事,他是很典型的有国仇家恨,他老婆孩子都死了,有时候你不容易分得清,他是想为小家复仇还是因为真想要打走日本人。


我们读这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慢下来,仔细一点你会发现,这个老舍还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老舍,是一个不容易把自己固定捆绑在,某一条意识形态主轴上面的老舍。也许他不再像战前的时候那么的幽默,但是他对人性的理解仍然试图想要更复杂一点。


比如说我接下来读的这一段:这本书里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瑞宣,我常常觉得这个瑞宣就是老舍的一个缩影。他在很多方面都有一种老舍般的感情。这一段写他眼中看到的两个日本人,他们早先日据时代来中国做买卖,随着战局的深入,不得不被迫参战,他们的妻儿去送他们。


他注视着他们,他的心中不由的想起那些残破不全的中国的外国的诗句“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兄弟。


可是他挺着脖子,看着他们与她们,把那些人道的崇高的句子硬放在了一边。换上些“仇恨、死亡、杀戮、报复“等字样。“这是战争!不敢杀人的便被杀”他对自己说。

——《四世同堂》




中国小说家最爱的主题


家庭是现代中国小说家最喜欢写的主题之一,他们透过一家好几代的故事,去讲一个社会国家历史的变迁;又或者透过一个家庭的长辈跟子辈之间的冲突,来谈革命年代;或者新文化时期的下一代人,对于老的中国传统的反抗跟解脱。


但在《四世同堂》里面,老舍用家庭当结构或者当中心,有一个特别的用意,他要让我们看到这四代人如何能够和谐地住在一家里面。同时四代人又有一个依次的变化逐渐展开。


这个大家长祁老爷子,他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人。就是无论如何对他来讲,最好的事儿,世界上最美满的事就是像他这样四代同堂,不管上头城头变换大王旗,谁当皇帝都可以。这其实某方面来讲,是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你要懂得妥协,要懂得忍这口气,就像老祁爷子一样。他想的是他的家族能长存,一个政权能够存在的时间,说不定比一个家族存在的还要短得多得多。


这个家族的第二代天佑,是一个典型民国年间的老掌柜,尽忠职守,克勤克俭,但是最后又不堪受辱,投河自杀。接下来是第三代了,第三代里面这个瑞宣是长子,所以肩负起要扛起整个家庭重业的责任。他喜欢像他的三弟那样,去投奔抗敌工作,他觉得那真是了不起的事。但是他也说得很清楚:我走不开,我要是走了这家怎么办,这么做是自私的。守在家里他也不能够像他的二弟那样,跑去当汉奸。


这个瑞宣呢,他是夹在中间的一种人,他既不是那种能够很勇敢地投身地下工作的人,另一方面他又有家庭的束缚,这都在让人想起非常孝顺他母亲的老舍。



田沁鑫版《四世同堂》话剧海报



我们抗战的意义到底在哪?


在这本书里面,正如过去老舍别的书一样,你能够看到他对北京人的刻画。一方面北京人是一些很有修养,很懂得生活的人,很温文尔雅,温良恭俭让,但是另一面他们就是太容易妥协,太容易忍气吞声。


整本小说,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如果大家批评它,说它很脸谱化,太过通俗剧了,正邪的对立太简单了,我觉得这是情有可原的。


我们中华民族在那十几年里面受的苦、受的累,我们平白无故地被人侵略,我们莫名其妙地受了那么多的苦难,死了那么多的人。这一切是为了什么呢?身为一个作家,尤其像老舍这种,有广泛同情心和慈悲心的作家,他一定不能忍受这个局面,他一定要想我们抗战,对我们来讲它的意义在哪里?


就像这本书里面的祁老爷子所写的,它的意义就在于,经过这场抗战之后,中华民族有希望获得新生。我们虽然有很多传统的美德在身上,但是我们这个民族需要一些新的东西,就像祁家的老三,要有一种刚毅的革命的性格,又或者像钱默吟一样,要有那么一种不畏死的爱国精神,要把过去所有的渣子都洗掉,这个清洗有时候甚至可以很暴力、很残酷。


比如说钱默吟,他就觉得那些汉奸,那些带有封建思想的人,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渣子,要把他们清洗掉,我们好的东西才能够留存下来,重获新生。所以整个小说,它其实是想赋予抗战一个意义,抗战不只是我们被侵略,我们抵抗最后我们赢了这么简单。它对我们内在而言,是一次整个中华民族改变民族性的一条康庄大道。


而民族性问题,恰恰就是整个“五四”一代,所有作家最关注的问题。老舍不像鲁迅,那么狠烈地批判中国人的传统民族性。老舍总是有种温存,他对中国文化,对他的北京城,对他所属的这片土地上面的人,他有一种温存感,他不忍,但是又怒其不争。


于是我们看到,《四世同堂》里面种种很复杂,很矛盾,很微妙的心情。就像刚才读的那一段。瑞宣他一方面同情那些被迫出征的日本人留下的孤儿寡母,觉得她们也很可怜,但回头一想又不对,她们也是敌人,如此的矛盾。


这就是《四世同堂》里面一个很隐秘的核心。


《四世同堂》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副标题: 英文缩写本的中文本

定价: 36.00元

装帧: 精装


这里是北京,这里是正在生活的北京。



(视频节目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下集预告

第五十七夜 《四世同堂》(完结篇)

10.25 晚上线




“这里当然是北京,但它再也不是老舍笔下的北京,不是他所生活过,他当年深深爱过的那个北京了。”

——梁文道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微信排版|编辑 小飞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记得,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