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经》能度一切苦厄吗?| 一千零一夜

2015-12-17 看理想


佛法所讲的空,并不是指的世界上什么都没有,也不是指的是世界上什么都有,而是指的是有或没有都不是一个绝对的状态。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绝对的相信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

——第八十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二)




《心经》能度一切苦厄吗?

[一千零一夜 | 梁文道]



紧箍咒的原型就是《心经》


大家都记得周星驰版本的《西游记》。那里头的唐三藏法师,被罗家英演得没啥出息,一天到晚啰哩啰嗦,烦得孙悟空要死要活的。孙悟空是法力高强,但偏有一招能治他。就是念紧箍咒。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疼得没办法,满地打滚满地爬,饶了我吧师傅,下回不敢闹、下回不敢胡来了。


这个故事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紧箍咒的原型就是《心经》。


我念的《心经》版本,它的汉译版本就是玄奘法师所译的。


据玄奘法师的传记《大唐慈恩寺法师传》看,他最早接触《心经》是他年轻的时候,还在四川,有一趟在路上,看到一个又穷又病的法师,玄奘法师非常慈悲,赶快把他接进一个庙里头,给他吃喝,医好了病。这位法师要报答他,就送给他一部经文,就是《心经》。


自此之后,玄奘法师就把《心经》当成是自己的一套护法心咒。传说他后来去西域,就是西天求法的时候,经过新疆哈密,也是又饿又累,据说有一晚遇到很多的妖魔鬼怪在四周环绕,玄奘法师就立马护心,持念《心经》,于是一切平安。


“了悟空”


为什么这段原型来自《心经》的紧箍咒能治孙悟空呢?你想想看孙悟空的名字,“悟空”是他的一个法号,“了悟空”,你要悟到“空”到底是什么,“空”是最重要的,这就说回来我们的主题了。


《心经》是大乘佛典里面《般若经》的一个心要。《般若经》最重要讲的就是“空”。空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天天都在讲空,动不动就说,不要那么执着,放下吧,什么都是空。到底空是什么,它跟这个“般若”又有什么关系呢。


“般若”这个梵文的意思是智慧prajñā,它指的不是一般世俗的智慧,它指的是一种佛法之中的甚深智慧。这样的一种智慧,该怎么来理解?很简单,我们直接来读读《心经》头一句话: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从观音菩萨“度苦厄”说起


这第一句话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很简单的一句话。我们要很花工夫来解释。它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全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观自在菩萨,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译名,那就是观世音菩萨。


我们讲一般的佛经里有一个“主成就”,指的就是这个佛经是谁说的,绝大部分都是世尊释迦牟尼佛本人所说。《心经》一上来就观自在菩萨。看来这部经不是佛陀所说的,是观自在菩萨讲的?关于这一点,其实有很大争论。


有一派的解读是,它其实还是佛陀所说,因为《心经》是从《般若经》里面节录出来的一部分,其实这个经并不是观自在菩萨讲,而是佛陀讲,对谁讲呢,就是后面出现的舍利子。讲什么呢,讲你看看观自在菩萨,真了不起,她这个功德,真伟大。


佛陀是要以观自在菩萨的功德,来给他的弟子像舍利子他们来示范,到底“般若波罗蜜多”它有什么妙处。


接着看下一句,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什么叫行深呢,行就是行使、运用、实践。当观自在菩萨进入了一个很深的状态“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他就会“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就能够“度一切苦厄”。


佛家的苦


苦厄苦厄,什么叫苦厄?


我们知道佛教喜欢说苦,人生真苦,世间皆苦。当年释迦牟尼世尊就是看透了生老病死,觉得人生太苦了,于是翻墙离开王宫,展开了他的悟道之旅。


佛家讲的苦,说起来很复杂,我才疏学浅,只能很简单地说,它有三部分:


  • “求不得苦”我们人生之中,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能够得到满足,准确地讲,我们大部分的欲望都不能够得到满足。那么这个时候,你沮丧、你不开心,你总是为它烦恼,这种苦就叫求不得苦。


  • “爱别离苦” 你跟你很亲爱的人,他们要移民,要留学,甚至病重、去世,你会不会很难受?甚至这种爱,还可以包括你心爱的一个宠物,你心爱的一个东西要离开你了,再也见不到了,你很痛苦,这叫爱别离苦。

  • “怨憎会苦” 你不喜欢的人,反而天天你要跟他厮守在一起,怨啊真是怨啊。这“怨憎会”啊,就是又恨又怨,但是偏偏要聚会在一起。


我们就说这三种苦吧。苦不苦,真的挺苦的。人生中充满了这样的苦,更不要说还有厄,苦厄的厄指的是什么,就是厄运。


人间有很多的意外的灾祸,而这个灾祸里面,其实仔细来讲它不一定都是意外。比如说兵灾、战争,它是意外吗?你如果去了巴黎,遇到恐怖分子袭击,那是个意外。但是仔细看,它是有人故意策动、串联、发动出来的,那是人祸。由人造成的一些的灾难,这都可以叫做厄。


人生有这么多的苦厄,怎么办?


佛法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佛法不是一种简单抽象的哲学,虽然它非常抽象、非常复杂、非常精妙,它其实对当年的中国人来讲,有那么大的刺激是因为,中国过去原有的思想系统,并没有这样的一种细琐精密的思维方式。


当年的印度人,也许对历史事实不甚了了,但是他们对于数字、对于很精细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比如他们说,一念之间,能够有几十个刹那。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分解得非常仔细,佛法也是这样。


把世间万物分解得那么仔细,探究它的起源,它的因缘原理,为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追求智力上的一种快感,而是为了要解决人生最大的问题——


一切苦厄。


这一切苦厄怎么样才能够度掉,超脱掉,解决掉呢?就像观自在菩萨一样,她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照见五蕴原来都是空的,她度了一切苦厄,所以她自在、自由,解脱了。


所以有人认为,这部经里面,开头所讲那个观自在菩萨,她还不一定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


《佛经》里面常常有很多的同名同号的菩萨,包括观自在菩萨在内,因此我们可以说,它讲的其实是,也许只要是到了八地以上的等级的菩萨,他都能够行深般若波罗蜜多,都能照见五蕴皆空,都能度一切苦厄,那他就是观自在菩萨了。


可是讲了半天,我仍然还没跟大家解释完这第一句话,甚至连经名都没解释完,那是因为,我们要是不了解什么叫苦厄,为什么要度这一切苦厄,我们就没法讲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


且留个悬念,下集真的要跟大家讲讲,般若波罗蜜多怎么样行,又如何地行深,行深之时又如何能够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空又是什么。


《金剛經、心經-弘一大師手書》

作者: 李叔同

出版社: 南方家園

出版年: 2010

定价: NT450

装帧: 精裝



一千零一夜 · 第八十夜的北京



(视频节目请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下集预告

第八十一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

12.20 晚上线




“这里面背后都有一个“合己意”的问题,就是你觉得我要的东西如果都能要到,那就好了。又或者是我不想要的东西,我都没碰上,那就好了,那就合己意了。但世间的事儿,是否真的能够这么合己意呢?其实是不能的,我们都知道。可是我们总假设,好像正常状态,应该是合己意的,所以我们才会贪,因为贪而不高兴,因为嗔而不高兴。”

——梁文道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记得,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