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情节:那些坚持的幻觉 | 台北人(一)

2016-03-07 看理想

今天还是8点给大家推送啦

但先做几点说明


· [一千零一夜] 现在为每周一、四零点在优酷土豆上线

· 目前每集的微信图文含 文稿精选-延伸阅读-道长问答

· 提问道长:扫描节目最开始答问的二维码提问


和道长保持一点时差

今天,我们白天入夜


☀️




豆瓣上面看到有网友说它:什么台北人,满篇都是遗老遗少,就是没有台北本地人。说得非常准确,但是这个评论者可能忽略了一点,这恰恰就是这本书的书名讽刺的地方。”


——梁文道


第一百零三夜

《台北人》

(一)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消亡的国度还是离乡的人

前几年不是有过一阵子民国热吗?民国热让很多年轻人都在怀念那个他们从来没见过、从来没有生活在其中的,那个老去的、已经消失掉的中华民国。甚至还因为种种的怀旧,为它添上了一层玫瑰色的色彩,把它说得十分的美好。


但是就在大家这么做这么想,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今天能够那样地去怀旧,前提是它已经消失了,但是这个消失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我们一般的讲法就是1949年之后,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就像中国历史上面无数的王朝之间的兴替一样,新兴的国家取缔了一个旧的国家,于是中华民国就消亡了。


但事实上,我们不要忘记,在1949年之后,当国民党跟它带领的这个政府败退到台湾的时候,其实对那边的人而言,至少对当时国民党带去的两百万人而言,中华民国并没有消失。它只是苟延残喘,它还是个现实。大家不要太敏感,我现在谈的不是一个政治上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我在谈的是一个客观的现实环境下,人的情感的问题,人的生活经历的问题。



白先勇和《台北人》


说到这儿,就要谈到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经典小说集——《台北人》,它的作者白先勇,不需要我多介绍,已经是今天蜚声海内外的大家。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文学创作硕士。


白先勇先生呢,很多人知道他的父亲就是白崇禧将军,可以说是将门之后。其实他当年,在台湾完全是个文学青年,他小时候出生在广西南宁,然后迁移到桂林,然后跟着又去了南京,又去了上海,最后辗转到过香港,又到了台湾。在台湾成长,在台湾读书,后来到了美国留学,基本上大半辈子都在美国住下。


当他二十来岁留学美国的时候,常常夜里面睡不着觉,常常想起家,他曾经说过到底什么是我的家呢?


好像应该是台北,台北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城市,我在那儿成长,我在那儿念书,但是好像它还不是家。


那么是老家桂林吗?好像也不是。那么到底哪儿是家呢?于是他就说到,这个家啊仿佛是个不存在的一个东西,是一个在想象之中的东西,也就是我们今天很多人会讲的那个,我们用想象力跟知识去构筑投射出来的文化中国。


他在想的是这个家,是文化中国。那个文化中国他如何能够回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这支笔,把它呼唤回来,召回在他的笔端之下,于是有了这一册《台北人》。




不是台北人的台北人


这《台北人》,我在豆瓣上面看到有网友说它:什么台北人,满篇都是遗老遗少,就是没有台北本地人。说得非常准确,但是这个评论者可能忽略了一点,这恰恰就是这本书的书名讽刺的地方。


这本小说集里面所谈的人物包括一些当年国民党到了台湾去的一些高级军官将领、高官贵人,也有一些过去上海百乐门里面的大班舞厅小姐,有秦淮河边的歌女,有被贬在下头的一些老士兵,也有一些普通人,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都有个共通点——没有一个是纯正的台北土生土长的台北人。他们全都是被迫地无奈到了台北这个异乡做客,这个就是书里面讽刺的地方。



国葬


这本小说的结尾那一篇叫做《国葬》,他的叙事者、他的主要的人物就是秦义方,秦义方是李浩然将军的副官,跟随他南征北讨几十年,当然也投入到了国共内战,最后败走台湾。然后这个一生戎马的李浩然将军,最后终于在台湾病故了。他死了之后,跟了他一辈子这个老副官秦义方,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浑身又犯病,常年住在医院,他这时候要赶来灵堂,要送他的老长官最后一程。


整个故事讲的就是那一程,在那一程里面我们看到这个秦义方,他不断地见到许多熟人,有一些当年一些的副司令、副长官,那些人也都全不成样子了,有的人逃到了香港隐居起来,有的人出家了,有的人拖着一个肥胖的病重的身躯而来……


出殡的行列,一下子便转到了南京东路上,路口有一座用松枝扎成的高大牌楼,上面横着用白菊花缀成的“李故上将浩然之丧”几个大字。灵车穿过牌楼时,路旁有一支部队正在行军,部队长看见灵车驶过,马上发了一声口令。


“敬礼!”


整个部队士兵倏的转过头去,朝着灵车行注目礼。秦义方站在车上,一听到这声口令,不自主地便把腰杆硬挺了起来,下巴颏扬起,他满面严肃,一头白发给风吹得根根倒竖。他突然记了起来,抗日胜利,还都南京那一年,长官到紫金山中山陵去谒陵,他从来没见过有那么多高级将领聚在一块儿,章司令、叶副司令、刘副长官,都到齐了。那天他充当长官的侍卫长,他穿了马靴,戴着白手套,宽皮带把腰杆子扎得挺挺的,一把擦得乌亮的左轮别在腰边。长官披着一袭军披风,一柄闪亮的指挥刀斜挂在腰际,他跟在长官身后,两个人的马靴子在大理石阶上踏得脆响。那些驻卫部队,都在陵前,排得整整齐齐地等候着,一看见他们走上来,轰雷般地便喊了起来:


“敬礼——”


——白先勇《台北人》



刚才我们读到的那一幕,是这整本《台北人》里面其中一幕最让人感动的一幕。为什么它让人感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今昔对比之感。这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学里面,非常常见的一种写法,透过今昔的对照,来回忆往昔的风光盛世,但是今天却是沦落到这步田地,如此的荒凉,如此的沧桑。


这样的一种沧桑的感慨是中国历史上常有的一种情怀。而白先勇透过他写《台北人》里面一个又一个这样民国人的故事,大的基调就是这样一种沧桑感。


国葬的待遇,那是备极哀荣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底下他看见这个场面,看见那些士兵,他不由得就会想起来他们当年最风光的那个日子。当然我们晓得没过两三年整个局面就已经完全改变,但是那一刹那就是让这些老人牵挂了一辈子的一刹那。


所以白先勇这篇小说,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写出了这样的一个暗示,仿佛被埋葬的不止是当年曾经参加过北伐、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的将领,而且还是他们效忠的,他们有份创建的那整个民国,都已经要被埋葬了。



反攻大陆?

而在这本书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一些比这个李浩然将军还要老资格的一个人。比如说《梁甫吟》,有一个叫朴公的老头,年纪很大,腰杆子还是很挺拔,穿着一身有暗黑花色的长袍,戴着一个紫貂帽。他是谁呢?他原来是当年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一个老人,那么后来当然也是一个很有地位的一个老将领。但是他出场的这一刻,却是参加完一个当年跟他一起在武昌起义的一个老战友的一个丧礼回来,在那里面我们又看到这样一个今昔之态。

 

这个老将军嘱咐那位死去的老友的门人,跟他们说,你千万要记住,你们老师,就是他那个老战友,他的军装他的勋章要留着,将来我们反攻回大陆的时候,要灵柩回去的时候得带回去。

 

这么说话当然十分的威武,但是你怎么听都觉得像是一个笑话?因为就连当年的台湾人都已经知道,所谓的什么反攻大陆是蒋介石拿出来说说的,根本不可能实现,他们早已彻底败北。但是这个老人仿佛还认真地相信,于是显得可笑。



楚囚对泣


一个中国文学史上,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典故,叫做“新亭对泣”,出自《世说新语》。


当时西晋灭亡了,然后很多北方的士族贵族纷纷南逃,过了长江,逃到哪呢?他们把这个首都建立在建康,这些世家大族聚在这儿,每到天气好日子不错花开得不错,就要出去新亭这个地方赏花喝酒。


然后大家本来很高兴,但是这时候忽然有一个侯爵说了一句话:“哎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什么意思?他说你看我们今天出来赏花,我们这一大批逃难的人,流亡的人,风景没有变过,但是江山已经早早地被改变了,于是这时候大家忍不住相视而泣哭了起来。


这时候只有一个人王导,说了一句“王与马,共天下”。我们当然要好好努力,为王室复兴,打回北边去,要效劳,怎么可以像现在这样子,做楚囚相对?


楚囚又是个典故,指的是春秋的时代有一个楚国的官员姓钟好像是,被俘虏到了晋国去,他思念故土,还常常带着楚国的帽子,后来大家叫这个“楚囚”。于是王导就说:我们怎么能够当楚囚呢?


“新亭对泣”,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那么有名,就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王朝兴替的次数太频繁了,总是有一群失败的人,有一群流亡的人,有一群散落了的人,这些遗老遗少他们怀念故土,怀念过去的荣光的时候,难免相对就要相视而泣。


《台北人》这部小说,在这个意义上讲,也是这么一群人,新亭对泣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集里面没有王导能够说出振奋人心的话,能够鼓舞大家振作士气的人,没有。因为时不我与,整个局势已经彻底改变掉了,剩下的是什么?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楚囚。



作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
页数: 320
定价: 4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延伸阅读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白先勇

《对谈白先勇》符立中

《三看白先勇》李奭学


扫描二维码可购买白先勇作品



道长答问

小灰VV@道长:梁文道老师您好,我十分钦佩您广博的人文素养以及一直以来从容不迫的语调姿态。您在最近一期节目中提到男性之间兄弟般的感情,这种情谊我觉得是建立在彼此间的认同之上的。我现在的好兄弟是我的初中同学,当年我们有着一致的爱好和行事风格,形影不离,然而数年过去,沟通时间减少了,彼此间出现了许多不同之处,比如他开始倾向于阅读、创作青春抒情类的文章,而我的风格愈发贴近现实思考;音乐、审美我也发现有着较大的差异……


请问梁老师有过和好朋友渐行渐远的经验吗?彼此因为审美或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慢慢疏远,请问该如何维系?或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友谊的?




梁文道:……事实上我认为任何真正深刻的感情,都不只是建基于两个人有什么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话题,有时候可以完全没有,完全相反,照样可以是好朋友。


…… 另外一方面,我们人生之中总有很多很多的际遇,像我这样子,我在那么多不同的地方生活过,所以我每一次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我就等于要丢失掉一大圈的朋友,这都是生活际遇造成的,听起来很无奈,但事实就是这样,我觉得人生在世要学懂这门课。



第一百零三夜 · 北土城





【下集预告】

第104夜 | 台北人(二)

3.10 零点上线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

收看 [一千零一夜 | 台北人(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