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不再写小说,是中国文坛最大的损失之一 |《阿城精选集》(二)

2016-03-17 一千零一夜 看理想



听完故事,我们总要求说明,这个故事的教训是什么,但真正好的故事,一切的教训都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梁文道



x

第一百零六夜 北京·金台夕照





《阿城精选集》

(二)


看理想 x 一千零一夜

讲述人:梁文道



山有雾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读过阿城的小说《孩子王》。如果没读过,你也许看过改编自《孩子王》的电影——陈凯歌的《孩子王》。也许你都没看过,那你现在可真得找机会把他们回头看一看。阿城的《孩子王》固然是一代经典,陈凯歌的《孩子王》,同样在我看来,是至今为止陈凯歌最优秀的一部电影,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儿了。


陈凯歌 《孩子王》海报


说到《孩子王》这部小说,就跟《棋王》、《树王》一样,都是一个知青下乡的背景,有这么一些知识青年到乡里头,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主角老杆儿,被挑了出来到村子附近的一个地方给孩子当老师。


那些孩子正好念到初三,而他当年念过高一,所以就被认为有资格。尽管他心里面很不踏实,他觉得我只念到高一,能给孩子上课吗?于是,就真给孩子们上起课来,就是教书。


教他们作文,我们这个老杆儿有要求:你们写作文就要老老实实地写一件事情,自己有什么想法,经历了什么生活,你就随便写,从早到晚你干了一些什么事儿,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少给我来那些套话,少给我来那些套语。


然后,孩子们就说:老师,以前我们的老师说这种写法叫写流水账。


他说:写流水账也好啊!


结果,他班上最刻苦认真的那个学生王福就真的交了一篇流水账,但他觉得非常好:


我早上,我们家没有钟,我起床,我上学。


但是他加了一句,


我上学在山上,在山上,山有雾。


他就觉得“山有雾”这句话,你看,写得多好,多么有观察!你们别的同学观察到了吗?


这一段话,我刚才之所以那么拿出来跟大家谈,是因为在我看来,他也代表了这篇小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甚至是阿城这个作家他对写作的看法:


你老老实实地写东西,不要给我来一些腔调,来一些套话。


当然,在《孩子王》这部小说里面,这样子教学生的这位老师最后还是被辞掉了,因为他不按照规定来教书,太自由、太奔放、也太扎实了。



对“腔调”的拒绝


但是说回写作,我们直到今天,都还能看到很多人写东西就是一堆一堆的套话。我有时候看报看杂志,真搞不懂为什么有一些用得烂掉的俗词滥调还会被大家利用,尤其是一些公司、机关里面的公文。比如说,好好地要说今年我们要开一个年度会议,要讨论什么,你就一项一项说出来不就行了?不,他开头先来一句“春回大地,正是我们积极、严肃起来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你写这干吗呢!多难看,多无聊,多没有品位呢!


阿城,他就在自己的自述里面,像《闲话闲说》里面他就说过,他最怕的就是写小说带腔。刚才我说的那是最三流的一种腔调。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作家也都还是很难摆脱某种腔,某种文艺腔、某种小说腔,阿城非常讨厌那些腔。他就说到,寻根文学,有人把他归类为“寻根文学”,也不能说是不对,但是他最怕入了那个腔。



阿城


阿城((1949- )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是当代寻根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除小说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代表作是小说《棋王》。


所谓的“寻根运动”指的就是当时,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那几年里面,有许多作家他开始利用自己当知青的经验,到了上山下乡各个地方,他发现原来很多民俗文化,很多传统的民族文化很值得重视,就像阿城他写他的经历一样。同时,大家又发现,过去被破掉的那些“四旧”,那个东西真真正正是我们脚底下的土壤,我们应该重新把它挖掘出来,给回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一个滋养的养分。那么,所以阿城很自然也被归类在这里面。


但是,阿城写的东西之所以跟人家不一样,那是因为他的文字,他写小说的技巧,写东西的技巧是那么的……怎么讲?其实要比他们还要古典,但是另一方面又是非常非常扎实的。


阿城,在写作的那个年代,中国流行过笔记小说。但是没有人,在我看来,没有人比得上阿城的。阿城的笔记小说真得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精髓,他就老老实实地写一个故事,就像上次我跟大家讲的本雅明《说故事的人》一样。他没有什么太多的教训在里面,看起来完全是没有什么刻意的一些结构的安排,但是这一切全是巧心营造出来的一种环境。你看他的句子,你看他的句式,他常常用一些很短净的句子,写的是非常的精炼,但是读起来却又是隽永有味。



起风了


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一篇,叫做《大风》,就收录在他非常有名的《遍地风流》这部短篇集子里面。


《大风》讲的故事很简单,就说这么一个杂志社,这个杂志社上头大家要讨论一个问题。讨论谁的问题?就是老吴的问题。老吴这个编辑有什么问题呢?他太认真!他最喜欢的话就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就是说:“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最认真!”


然后,他真的很认真起来,于是就出事了。怎么出事了呢?因为他做杂志编辑要发文章,他发一篇毛主席的文章之后,就发现里面有错字,于是他就校正。别的他的同事们,比如说老齐、老孙就不干了,说:你这什么意思啊!难道毛主席也会犯错吗?!毛主席怎么会是我们一般人呢?!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列主义思想家跟导师啊!他怎么会犯错!


于是,老吴就说:你这话讲的,那意思就是毛主席不是人了!这时候就陷入一个僵局。于是,大家眼睛就望向进驻进来的军宣队主任。这个军宣队的主任是个老粗,他一开始就说:照俺看,俺会种菜,俺会打枪!你们会什么?你们什么都不会!要不是这个文化大革命闹起来,我也不会来城里你们这个地方,指导你们学习毛泽东思想,你们还在这边学这个老婆子拌嘴,不像话。后来,统统都给我下去!下去哪儿呢?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学员劳动前学习《毛泽东语录》


到了五七干校干吗呢?学种地,学种地就得要学掏粪,因为粪可以当肥料。现在我要跟大家念的就是他们掏粪的故事,重点在于他的文字。大家注意!他用的字没有什么生字,没有什么生字。但是你看那个语法,那个句法,完全是饱蕴着一种中国传统汉语,我们文字里面的、语言里面的一种韵律,一种腔调。那种腔调,不是我一开始所说的各种各样的文艺腔,各种的套数,而是一种非常清明的、在现实观察之中,以及掌握语法里面双结合起来的一种很优雅的,真的叫得上是中州正韵的腔调,哪怕他写的是粪便。


粪不难掏,难的是防猪吃和狗吃。


猪和狗,都有背景,不是好惹的。猪是贫下中农的猪,狗呢,也是贫下中农的狗。打狗须看主人,轰猪呢,自然也须看主人。


于是,不是屎被猪和狗吃了,就是猪和狗叫老齐打了。批判会上,老齐的罪,最轻的是,不认真。老孙发了言,老吴也发了言,大家都发言了。


老齐连夜写了检讨。以后不断地写检讨,因为狗改不了吃屎。


粪倒在场上,晾一两天,就成了粪干。粪干需要大致捣碎,之后扬到地里去。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不让老齐看猪和狗了。老齐,老吴和老孙,都去捣粪干。


老孙捣得很认真,居然在干校的大喇叭里被表扬了一句。


老吴和老齐,决心更认真。先用石头把粪干砸裂,再砸,粪干成了小块。再砸,粪干由黑变赭。再砸,由赭变黄,变金黄,变象牙白,呈短纤维状,轻轻的,软软的,有一股子热烘烘的干草香气,像肉松。


起风了,突然间就很大。


粪都在天上。


老吴,老齐,老孙,猪,狗,都望着天上。他们觉得,好久没有抬头看过什么了。



笔记小说的光线

 

像刚才我读的这篇小说《大风》,你说它有什么意思呢?它是一个讽刺吗?它是一个批判吗?它是一个反省,是一个挖苦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这一切可能的,我们读者们急于得到的教训都蕴含在这个故事里面。这又回到了我之前跟大家说到的,本雅明所讲的说故事人那样一个观念。


这样一种说故事的人,他讲的这个故事,本身非常饱满,有如珍珠一般的,或者有如夜间油灯的灯火一样,有一个润泽的光晕围绕着它,温暖地照满整个房子的这种光线,恰好也是我们中国古代很多笔记小说所拥有的一种光线。那些笔记小说,它记录的是各种民间的传奇,或者是民间各种的奇人异事。或者哪怕就只是一些小故事,看起来也不多奇怪,但就觉得有意思,于是就拿来说。说故事的前提,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有意思,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故事说出来吗?


红旗下成长,纪念堂顶撒尿


同样的,在《遍地风流》这个短篇集子里面,我们还看到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例如说其中一个,以今天标准来看,很多人觉得非常政治不正确的,就是《成长》。



这篇小说的主角叫王建国,他正好是当年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父母就给他改名建国。到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发现班上好几个同学都叫建国,这也挺麻烦的。


但是,我们这个建国不一样,他很上进,是个好孩子。于是,到他小学要写作文,老师颁布一个题目《在红旗下长大》,他就写得非常好,非常地符合主旋律,于是得了个全班第一。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又给个题目,这回的题目叫《在红旗下成长》,他还是写得很好,结果他的文章还被选入了《中学生文选》,看来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这些1949年出生的建国们17岁那年正好就是“文革”爆发的时候,于是纷纷下乡。


好,后来回城了。回城了干吗呢?他就成了北京城的一个扎铁工人、捆铁工人。结果,这个建筑公司有一天把他调到一个很神圣的任务——盖毛主席纪念堂。而盖毛主席纪念堂,他扎铁要站得很高,毛主席纪念堂那么高大的建筑物,对不对?然后他尿急,怎么办呢?他就问过身边的老师傅,


(老师傅)说:“这很正常,你在哪儿扎铁干活,多么高不怕,就往下撒吧。”


“啊?为什么?这行吗?”


“可以,这叫吉利!干这行的都是这样,哪有理由几百米、几十米的还到下头找个地方上洗手间去?不,就这么撒吧。”


于是,他就站在这个他正在修建的毛主席纪念堂的顶端撒尿。


而这个王建国一辈子是个好孩子,好青年,他这时候眼望高处,一眼看过去——你想想看毛主席纪念堂往前看,那就是天安门城墙,看到毛主席亲切的肖像,再看一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由于毛主席纪念堂要比人民英雄纪念碑还要高,于是正好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顶,他就在这样的风景底下撒尿。撒完了之后,风一吹,阿城最后的四个字是说他双眼就下了眼泪,故事就完了。



你们想要什么版本的“五四运动”?


你说这故事是什么意思?事实上,阿城许多小说都是这样,谈吃,谈喝,花非常重的笔墨去写粪便,去写拉屎,几个人在洗手间都没带手纸,那怎么办?写这种问题,写一个人怎么撒尿,全是俗到不堪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都写成小说,这是因为阿城最关心的就是一个世俗问题。


而世俗之中,总有一些人你会觉得有些事不是那么符合我们日常想象的那个格式的。


比如说,像《豆腐》这篇小说里面,做豆腐的这个人老孙,他是怎么样的人呢?他是当年学做豆腐,后来,当时的北洋政府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不是派了很多华工去欧洲支援战争吗?他也去了。去了那儿结果被德军俘虏了,德国人发现他会做豆腐,“中国人的豆腐大大的好!”让他做豆腐,他做豆腐。后来去法国,又给法国人做豆腐,总之一辈子就给老外做豆腐。后来回来,那继续就开豆腐坊。


回来的时候,正好是五四运动,他继续做豆腐。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几十年后——学校的共青团里面听说了,“我们做豆腐的这个孙爷爷,他经历过五四运动(那时候在北京),请他来学校给大家讲讲五四运动。”他来讲讲什么?他讲的全是“我当年在法国做豆腐……”把人家都听懵了。



阿城不再写小说,是中国文坛最大的损失之一


阿城的很多故事都是这样,让你觉得哭笑不得,非常地难堪,非常地尴尬,但是每个人又都会有一种会心的微笑,或者有一种悲哀的情绪。好像一个故事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不同的韵味在里头……这,正是中国传统笔记,也是我们所谓的传统的说故事的人所讲的那种故事,特有的一种韵味。


而这样的一个世俗世界,本来就是会盛产这样的故事。但是,这样的世俗世界曾经一度地在中国史上是被压抑到几乎要消失的地步。所以,阿城要透过他的创作,把这样的世俗呼唤回来。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评论阿城,阿城讲的这个世俗讲得只注意到一面,注意到的是一个国家机器怎么样压迫世俗,管着老百姓该看什么,“这个东西太俗了,不准看!”“那个东西很低俗,也不行,要拿掉!”或者管大家的吃喝言行……


但是,他没注意到他所谓的那个“世俗”也不是那么自在自为的活生生的一个民间乡土的世界。因为我们现在还有资本的力量,这个世俗很可能完全是在商业操作底下制作出来的娱乐工业跟文化工业。


我记得阿城那时候跟我谈这事,他觉得我这个讲法倒也不能说错,只不过他认为在中国这个语境下面,他谈的这一点看起来还是会继续生效的。


那么大家可以判断,今天我们这个国家是不是仍然该保留或者发扬阿城所说的那个世俗?抑或,我们反过来说:“不,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太俗了!”

 

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立场,什么样的判断都好,我都可以在这里大胆地说一句,阿城自从九十年代搁笔不再写小说之后,我不知道他现在对于他当年那些小说有什么看法,我也还不晓得他还会不会继续写小说,去把他那样的饱满的世俗精神,中国传统笔记风格的小说写下去,我只可以说的是,阿城不再写小说,在我看来是当代中国文坛最大的损失之一。



 


延伸阅读


《世俗的技艺:闲话阿城与小说》王德威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

《阿城文集》阿城 


(点击图片可查看详情)



文中提到的三篇小说可点击阅读:阿城小说三则



道长问答


打豆豆@道长:您是因为读书多变得聪明绝顶,还是因为信佛才剃了头发?


梁文道:这位朋友很有意思,问我是不是读书太多,所以“聪明绝顶”,还是因为学了佛之后就剃头!




读书读得多不会让人掉头发的,各位,我头发也没掉,你仔细看,我头发其实很密集的,你看到没有?然后,我也不是因为学佛才剃头,我反正没出家,是不是?我纯粹是因为我长头发很难看,你想象一下。再加上我的头发又粗又硬,要不然你把我照片拿过去PS一下,长了头发你看会是什么样,受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哈哈)


Hugh@道长:道长为何你从不试试写写小说?或者你写了没有出版?


梁文道:也有人问到,我有没有想过要写小说呢?小说我真……(文字无法描述本答案回答,请阅读原文收看节目视频)



【下集预告】

第107夜 | 《老人与海》(一)

3.21 零点上线



如果你都看到这了…


1、提问道长 :请在节目最开始的答问环节,扫描二维码提问





2、如你所见,现在每次节目更新我们都很忐忑,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大家看图文比较好,所以,你希望什么时候看见节目更新的图文呢?





节目回顾

进入看理想公号,在底部菜单栏或回复节目名称可以回顾三档节目已上线的视频





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

阅读原文

收看 [ 一千零一夜|《阿城精选集》(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