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模式被颠覆:2017年全球媒体的十大趋势预测

2016-12-15 天下湖湘


  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董事长



此时此刻我们在迎接2017年,尤其是媒体革命,我们可能会遭遇到什么,2017年全球媒体趋势的展望,我在这里做一个归纳。


趋势1:纸媒消亡与转型,电视衰退与关闭


这应该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点,2014年以后,日报和周刊的数量持续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不敢说中国大陆,就香港而言,创办之初的《苹果日报》最牛的时候一天销量是75万份,现在不到9万份。


香港的《明报》最兴盛的时候日销量45万份,现在不到2万份。其它的媒体,包括《晨报》现在闹得很凶,它已经没有纸媒,只有电子版。《明报》最挣钱的那一块已经被大陆的民营企业买走,香港的唯一一份英文报纸也被马云收购,他收购完以后,它的中文网就被关了。


英国《卫报》现在要电子报化,很多我们熟悉的传统的知名媒体都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趋势2:facebook等平台取代传统新闻,成为替代者


facebook已经成为一个媒体的平台,而且是综合的平台,包括视频直播等等。谷歌在全球没有一个制作团队,但是它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视频节目的储存,这是一个趋势,移动端已经取代了PC,我们现在每个人至少两部手机、一部平板电脑,这大概是标配,可能有的人还更多。所以这是一个情况。美国民众更多是从数字媒体平台获取新闻。


我再举个例子,欧美国家的很多旅游者有45%的人是通过移动端来决定他们的旅游目的地所有的消费取向。


所以facebook等平台取代传统平台成为替代者,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现实。facebook已经在推比较流行的短视频,短视频广告的投放已经精准到前6秒,你前6秒如果不能吸引到消费者,基本上起不到作用。


趋势3:广播听众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并转向移动客户端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都在现场,我们获取外面的信息是电台,是空投的很多手摇发动的电台,但这两年,广播尤其是移动端的电台已经成为了目前一个很值得我们重视,特别是做媒体投资的人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我现在在喜马拉雅电台也有一个收费的音频节目,音频节目已经取代视频,而且美国国家公共广播走出了长达数年的财政赤字,开始向数字内容扩张。


中国现在的移动端的电台、移动端的音频方兴未艾,而且呈现的趋势让人很惊讶。这也是一个趋势,不仅是在国际上,在中国也有这么一个趋势。


趋势4: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不断地攀升


这个数字很清楚,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使用互联网和拥有智能手机的人的比例有了显著提升。


香港虽然只有不到800万人口,但是有350万到400万人口,一人拥有两部及以上的手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移动端,就跟今天中国大陆一样,移动端已经在取代PC,已经成为我们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我们基本上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资讯的接纳、办公、通讯等等的事情。


社交网络的新兴市场在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互联网用户中非常流行,而今天我们深圳的华为、中兴,以及很多中国品牌的手机现在打向的市场不是中国大陆,而是印度,印度这方面的市场惊人。


现在在世界上,大概有三样东西是代表中华文化的元素,第一个是华为的广告,第二个是贵州老干妈,走到哪儿,什么餐厅都有一盒贵州老干妈,第三个是康师傅方便面。在南美洲方便面一盒要5美金,贵到吓死人。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要注意的趋势。


趋势5:新媒体3.0掀起的第三次浪潮


新媒体的3.0最重要是体验,是身临其境,包括技术带来的数据、讯息媒体化现象,借助移动平台“语义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技术,包括VR、数据化的技术、新闻广告等等,都会在3.0这个概念下展示,这就是凯文凯利在《必然》那本书里面提的两个概念其中之一。


第一是重合。在新媒体时代,移动端的时代,学科和学科是叠加的,重合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结果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人工智能化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是共享。所以这个过程在3.0的技术手段,虚拟化的音频、视频,数据信息媒体化,媒体化的智能信息要主导新媒体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现在第一方阵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个过程不仅是国际的趋势,也是中国的趋势。


海量的新媒体会打破传统媒体单一依靠广告市场的盈利模式,今天在座的很多媒体领袖,他们所在的单位,尤其是移动端平台,他们很多已经不是植入,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媒体可以打造多终端的网络信息服务,转型为融合性的信息增值服务。


趋势6:内容赞助将是媒体收入的三大来源之首,其次是数据和视频


视频已经是短视频,短到了1分钟、1分半钟,短到6秒决定广告投入的价值。


内容赞助也就是内容原创,这对我们很多不得不离开南方系的朋友们,是一个很值得兴奋的事情,因为原创是我们的生产力,但是不是原创就是我们的盈利模式也很难说,因为在中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


45.3%的受访者把赞助内容列为本媒体的三大金主之一,我理解这跟现在的自媒体的打赏有点相关性,但我非常讨厌“打赏”这两个字。读书人很酸,但是“打赏”这两个字有辱没文风之嫌,我为什么要打赏?


所以我的音频节目要收费,我的公众号是从来不搞打赏的。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趋势,但是这个趋势不一定很明显,因为我们有很多优质的内容刚登出来很快就被灭了,这两天刚好东方网和腾讯闹得不亦乐乎,可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我觉得他们好像是同一个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打架。


趋势7:会员与付费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人不喜欢付费,搞智库的很痛苦,搞智库的人如果不付费,我们是很难受的。我最近几年都在搞这方面,有时候很悲哀,你说了半天,他说他也有所考虑。会员和内容付费是接下来最难做的业务,尤其是在中国,其次是数据和电子商务。


有三成的人在自媒体推出了付费内容,不过付费内容还是在试水,所以为什么我们很多转型的朋友,到目前为止真正有盈利模式的不多。很风光、很多人点赞,但就是不打赏,你要付费很难。我的音频节目上线以后,每个月只有100多个人愿意付费,98块钱的年费他们不愿意付,但是我相信我的真诚会打动大家。


电视的付费用户减少,流媒体的付费用户不断增加。电视的收看率大幅减少,每年在30%以上,10年前我们一进酒店是拿出遥控器打开自己喜欢的频道,我那时候在凤凰,当然打开电视就是看凤凰卫视,现在到了酒店,首先是打电话问wifi密码是多少,习惯已经不同了,收视、收听的方式不一样。


16%的电视用户取消了付费服务,北上广深电视开机率每年下降30%。我在酒店里面,我是不打开电视的,我是做电视出身,我现在所有的资讯,我的办公,我开电话会议,布置任务,我的财务给我报表,完全靠微信,我连邮箱都不用,有时候录我的音频节目我是用微信,又不要钱,而且还清晰。


趋势8:新闻众筹时代,将会全面来临


当人们习惯于付费或者逐渐习惯于为某个信息付费的时候,众筹就应运而生。新闻众筹的项目的数量和得到的资金远远不能跟传统媒体新闻相比,但是在数码化的时代,众筹新闻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为公众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来生产、支持和传播新闻,也为新闻增加了获得收入的选择。


虽然不容易,但它是个趋势。2009年到2015年,受到资助的新闻项目逐年增加,这个在华盛顿邮报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很多新媒体的众筹新闻上已经有明显的效果,这一块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趋势9:机器人生产新闻会越来越多,但原创报道仍有价值


现在有很多的媒体已经在尝试用机器人写新闻,尤其是体育新闻和财经新闻。但是原创报道还是有价值的,所以南方系出来的朋友你们不要心酸,内容原创还有价值。


2/3的美国人认为,50年内机器人和电脑就会接手目前人类的许多工作。民众对机器人和电脑带来的危机,心态极为微妙。


30年前、20年前我们认为很荒唐的事,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什么时候想过我们用过的手机,在20年前像砖一样巨大,但是现在像纸一样的薄,而且可以卷起来。


数码化时代把人类进步中很多不可能和难以想象的事情,都在逐渐变成可能和现实,这是趋势。


所以我特别佩服凯文凯利,20多点前他就预测到了人工智能的出现,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尤其是在新闻报道、新闻媒体从业者方面,比较受用的应该是新华社,因为老发通告,包括六中全会,我看了一下中央级的媒体,省一级党报的媒体,版面都是一样的。我有一个朋友是某个省报业集团的总编,他说直接把人民日报的版式拿过来一套就行了。


我们不去批评他,但是他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我认为趋势已经呈现,如果我们不能适应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化时代我们以后就会被淘汰。所以我很钦佩褚时建,1995年他就引进了机器人,在生产车间里面用机器人运作,装箱、包装、运输,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世界先进的,他在1995年就做了,所以这个老头很了不起。


趋势10: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舆论场,数字新闻环境加剧用户政治倾向


你的微博、微信以后就是你的品牌,就是主要的舆论的品牌,数字新闻环境加剧用户的政治倾向,这届的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仍然在用传统媒体为她造势,花了不少钱,但是特朗普不依赖媒体,不投放广告,这个东西会不会影响选举倾向呢?


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新闻阅读习惯呈现出差异性。在深圳、北京的地铁上没有人看书,在日本还有人看书、看报纸。在香港、深圳、北京的地铁没人看书,连免费报纸都没人看,人人都是看手机,但是香港人拿手机很多都是视频和电子游戏,我不知道大陆怎么样。


简单地归纳趋势,人工智能的发力、社交媒体的壮大、新闻平台的更替、新闻众筹的兴起,就等于2017年之后的新闻媒体的发展趋势,就是三个字——多元化。这跟我们整个社会的转型是一样的。


这是锦绣麒麟传媒创办人、董事长杨锦麟在第三届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上分享的内容。


相关链接

转型与重生:门户网站如何面对挑战

文:陈朝华    来源: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ID:SZIDIORG)



陈朝华  搜狐网总编辑、搜狐公司副总裁


快10点了,现在还在听的都是真爱。我其实不习惯在台上说话,我今天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我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骗的。当然今天在台上分享的嘉宾的干货还是挺多的,我今天还在跟苟骅说,现在大家都在谈智能分发、内容创业,我现在还在思考门户网站的未来,我想了想,没什么好说的。苟骅说,理事长很重视,你还是要讲一讲,我回去就想了一下,写了几点,一个是我想重新定义,门户网站到底是什么,可能过去大家想的就是传统的四大门户,刚才魏武辉已经在说,可能过去的门户就是一个渠道,包括以前讲为什么叫门户,就是你上网之后,就从这里开始去网上看看新闻,逛逛论坛,看看贴吧等等。我去年到搜狐来,张朝阳讲要重新定义门户或者再造门户,很多人说门户已经开始没落,我先亮明一个观点,门户没有没落,只是没有以前那么风光。当然搜狐、新浪在以前入口比较少的时候,每天最高的访问量有几个亿,现在只有1/10了,但是每天还是有几千万。手机搜狐网的流量还有4000万,我们的手机APP下面的今日头条日活那么高,还有2000多万,还有每天触达1.2亿用户的存在,所以还能活得比较好,它就是有渠道,有一定的用户规模,而且有自己的内容生产能力,或者说定义内容的能力的融媒体,我觉得它还是比单纯的信息分发平台要有一些优势。我们说搜狐的优势还是要把三方打通形成合力,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门户网站缺失明星产品


当然门户网站也有很多不足,它现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明星产品缺失,当然腾讯除外,它有一个QQ、微信。另外一个是资源比较分散,过去的门户就是以前的海量模式,面面俱到,不够突出,另外是大而不精,基本上都比较平庸,推出什么东西都比较平庸,虽然它有渠道,有用户,转型或者布局的比较早,但是因为新的产品做得不够极致,用户体验不好,很快就被取代。老一点的网民知道,在没有腾讯之前,四大门户是新浪、网易、搜狐、TOM,TOM布局很早,基础通讯它也做,视频也做,游戏也做,搜索也做,但没有一个做好的,现在就彻底消失了,所以我觉得门户网站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明星产品,当然像搜狐这种,它的游戏也做,当然分拆出去独立上市,现在搜狗做得比较好,但是搜狗第一大股东还是腾讯,搜狗这边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APP做得很早,但是它做得还不够极致,大家都在做微博的时候,搜狐做不过别人,然后它开始做新闻客户端,新闻客户端累积用户讲起来很大,因为做得很早,差不多5亿的装机量,但是现在日活跟网易只是不相上下,比起腾讯和今日头条要差一些,所以这一块是门户网站存在的问题,就是它对自己的明星产品打造得不够。


门户网站在夹缝里生存


另外一个,我来搜狐网一年多,最大的问题是主管部门把你当成媒体来管,而且认为你有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影响力,然后又不给你相应的赋权,不像传统媒体还有采访权,所以我们在夹缝里面艰难地做出自己的努力。在今年上半年,大家可能还在说,我们几大传统门户接管了过去那个市场化媒体的深度调查的能力,有很多的出品,不管是我们还是腾讯、网易、新浪,至少一周都会为中国的新闻资讯消费者提供一个比较有质感的深度报道,但是现在严管之下,基本上都没了,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人希望通过新闻报道获得更多的共识,或者进行鞭策和舆论监督的,在门户网站,我们曾经以为有这个能力,现在已经很难了。


门户网站的出路还需回归初心


现在门户网站基本上都是商业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老板们考虑问题和我们媒体人也还是有些不一样,他们很多人对进入头条这种非常便宜的内容获取成本智能分发之后,感觉用户的粘性、触达率以及用户时长这种比较长的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生意模式,所以他们拼命地去媒体化,这是近段时间在门户网站方面碰到的比较大的问题。当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突然感觉有些变化,这些老板们又突然觉得真正到最后要谈附加值的话,可能还是要回到内容这一块。在座的很多都是文科生,对智能算法可能很膜拜,我也一直抱着敬畏之心,但是从理工科或者说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不是很大的门槛,现在基本上所有新闻客户端都有这个能力,做到60分可能很容易,但是做到80分、90分就非常难。我接触了一些门户的大佬,他们在开始反思,机器智能分发,从文化的意义上或者传播的角度上,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态会带来什么改变,包括刚才吴晨光讲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大家的视野越来越窄,更多的是在迎合你的兴趣,你点了一个比较low的东西,给你推的是更low的信息,这个循环已经开始有人在思考。这种情况下,对门户来说,它的出路可能还是要回归初心。既然政府也把你当成一个媒体,大家还是希望门户是一个有态度的媒体机构。


门户网站最重要的是占领更多的入口


我最近也在接触比较多的销售端的客户需求,现在我们卖的都是一些程序化的产品,我的流量越高,程序化购买以后,消耗库存就行了。但是这一块只有走在前面的一两家会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后面比较多的用户基础的APP,包括万能wifi、UC浏览器、墨迹天气都希望做资讯入口,这个模式是否能够走得通,包括真正花钱的广告主还是在犹豫,但是为了打消广告主的犹豫,他们开始不断地要流量,有更多的流量才能讲故事,流量现在在哪里呢?像我们这样的门户因为都有自己的移动端,都在移动互联时代有一个护城河,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渠道,但是这个渠道越来越窄。我现在思考,最后的渠道在哪里?是在硬件上。现在硬件变成了渠道之王,我觉得平台没有渠道那么重要,渠道又没有入口那么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入口,回到媒体属性之后,你不仅仅是占有自己的渠道里面的主要入口,你是否能够打破门户之见,去跟所有的内容创业者一样,跟所有的机构媒体一样,能够占领更多的入口,我觉得这对一些门户的老板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挑战。


媒体还是一门生意,门户肯定还能存在,它是一门生意,但不是一个大的生意,当然也是活得比较好的生意,因为获取信息的成本比较低,包括自媒体人贡献的一些内容,他希望跟平台做一些互相借力,平台可能会比自媒体人在与用户的主动接触关系方面更弱,但是平台还是有它的优势的,它还是有存在价值的,只要它自身能够获利,它的存在价值还是会被保证的。京华时报为什么会被兼并,新京报还能存在,就是因为新京报还在盈利。搜狐十几年下来,它的生存能力还行。


门户网站需摆脱海量模式 做减做精


另外,突出媒体属性对门户是很重要的。我昨天还在跟我们销售同事讨论,传统他们卖CPC的程序化购买的,一个CPC可能卖两三块钱,但是他卖品牌广告,一个CPM可以卖到70块钱,这种影响力的品牌议价还是很高的,门户在坚守它的媒体影响力这一块,从自己的生存现状考虑也有它的价值。如果从这方面来看,我觉得现在对门户来说最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摆脱海量模式,要做减法、做精,重新做栏目的梳理和频道的拆分,鼓励垂直整合,鼓励内部创业。包括搜狐在内,很多垂直领域的子品牌都是不错的,接下来是否能够在这些门户网站内部引入新的内部创业模式,整合垂直领域,构建一个生态链。另外一个,在网页的呈现方式上,过去是传统的板块结构,我们一直在讨论,包括我也很认可,现在基本上所有的信息浏览模式都被手机的信息流的习惯改变了,所以我个人是比较支持接下来PC端网页的呈现也是以信息流为主。


在客户端这一块,自媒体正在积极发展,但是编辑部如何坚守,是我们这类有媒体属性的新闻客户端需要坚持的。在算法这一块,大家在讲用户画像,我这几天在想另外一个词,对我们移动端的内容组织和分发,是机器算法加编辑筛选,再加反向计算,接下来是人机智能的3.0,过去他的用户画像就是你喜欢什么,我给你推同类项,接下来希望这些算法工程师能够通过各种标签的对应关系,对一个用户推一些他不曾感兴趣,但是你推给他,他会感兴趣的内容,我希望接下来的真正的人机智能3.0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我是期待着一种反向算法,加上现在普遍的兴趣算法,在这一块能够再造一个新的智能分发平台。包括搜狐现在也出了新闻客户端,有另外一个团队在做兴趣产品,将来出来的可能和天天快报、今日头条不大一样,我们也一直在沟通,希望有这种新的产品出来。


门户网站依然有着绵长的生命力


总之一句话,我觉得门户网站还是有比较绵长的生命力的,它还有一定的用户,它也已经拿到了移动互联的船票,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传统的门户网站在对接移动互联之后,它的产品能力,还有就是它对用户的服务能力。


另外,社交化还是一切,如果社交没做起来,你的门户基础做得再好,你也没有达到真正的集群效应。直播现在很多人都在做,网易在资讯这一块已经做不过今日头条,所以它在做直播。但是不管是秀场直播还是新闻直播,到底能够获取多少新用户关注,我还是打个问号,我始终觉得直播还是一个社交增强的方式,有社交之后可能直播会起来,包括现在微博能起来,一直播带给它的互动的效应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善于在台上讲,大家如果感兴趣的可以在台下跟我沟通,我会把我的思考或者正在做的东西跟大家更好的分享。站在门户的角度,我认为门户现在不是很风光,但它也不会没落,它也有重生的机会。



湖湘君综合自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