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舌尖上的重金属】怎么吃到少镉大米

2014-03-25 土壤观察

 

 

镉稻米与痛痛病

 

镉源自kadm ia,“泥土”的意思,1817年由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施特罗迈尔等三位科学家发现。

 

一战后,镉广泛应用于电镀、合金、焊料、电池、雷达、荧光屏、半导体元件、杀虫剂、塑料、枪械弹药等生产中。

 

1968年日本政府认定富山县神通川居民疼痛难忍的“风土病”源于当地居民食用含镉稻米所致。镉通过水稻吸收进入稻米,人体长期通过稻米摄取镉导致近端肾小管损伤,钙、磷以及低分子蛋白不能重新吸收而直接从尿中排出,钙镉离子半径相近,骨头的钙不断被溶出,镉取代钙进入骨头,尤其在缺少维生素D的情况下。

 

日本科学家分析,人一生中(50年计),摄取的镉不能超过2克。一旦累积超过2克,肾小管会开始受损,一步一步迈向痛痛病。

 

肾是镉的靶器官,肾脏累积的镉约占体内镉的1/3,其次是肝,约占体内镉的1/4,肌肉含量少。

 

镉在体内主要与蛋白结合,至今没有有效的排镉特效药,得了痛痛病之后,由于是镉取代了钙导致的疼痛,也没有有效止痛药!

 

日摄镉大米应低于274

 

亚洲人以稻米为主食,稻米便成为亚洲人镉的重要来源。

 

1992年和2000年我国的膳食调查中表明,来自大米的镉分别占人体摄取的镉的总量的54%32%

 

在广东等地区,2008年来自大米的镉可以占总摄取量的64%。如果以一生中(50年计),摄取的镉不能超过2克,且来自大米的镉占50%来计算,设想每天都吃同样分量的大米,大致得出,在目前的大米镉标准(0.2m g/kg)下,每天食用的镉标准大米不应超过274(1/0.0002/50/365×1000)。当然现代饮食结构下,不会每天都吃大米。

 

支招:教你少吃到镉大米

   

在目前镉大米含量缺乏监控和分流的情况下,比较笨的办法就是换着吃,找无污染的原产地大米吃。籼米较易富集镉,适当减食。

 

    镉在稻谷中分布相对均匀,外表皮(米糠层含量高34%左右),碾米能去除10%左右的镉。

 

镉从表层到核心区域含量逐渐升高,镉与大米胚乳中的谷蛋白结合,因此加工、淘洗、蒸煮的去镉都非常有限。

 

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等含量状况对镉吸收到体内的过程有较大影响,在这些元素充足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镉进入体内而直接从粪便排出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对减少镉的体内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