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民最急需土壤科普|“土壤日”社论系列

2017-12-06 陈能场 土壤观察

导   读


他们与土壤的感情最特别,与土壤关系最密切。


文/陈能场(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土壤观察微信公号主编)

来源:作者赐稿


又到了世界土壤日,让人不得不思考土壤这个和我们最密切、但又最容易忽视的战略资源存在的意义和保护的急迫性。


在众多科学家纷纷在土壤日撰文为土壤鼓与呼的同时,有一群人就如同土壤一样在默默地贡献着。然而,他们又是最急需要获得土壤科学知识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土壤的感情最特别,与土壤关系最为密切,他们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


之所以认为他们最急需得到土壤科普,其一在于他们是土壤管理和劳作的直接力量, 开垦荒地、耕作施肥….无不是出于他们之手,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进而影响着土壤流失、植物生长、元素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其二在于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食物安全,良好的管理和耕作可以获得更好的食物重金属安全、农药安全;再次,他们的劳作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前年,我到广西南宁对多县区进行“发展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市场优势”的科普,很多农民从田头赶回来,带着有问题的植株询问,让我深受感动。


当前,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意识到土壤存在的问题,影响着我们的食物安全。但正如在昨天土壤观察公众号推送的社论中,张教授有句震耳发聩的话“土壤不是问题的根源,根源在于我们没有善待土壤。”


的确如此。即使存在问题的土壤,只要得到合理的管理,土壤可以变得非常适合某些作物的种植。在前年我们对意大利的土壤健康考察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一块土质不良的地块在7年后种出丰硕、优质的葡萄,在秋天温暖的日子里,放在车里的葡萄半个月如同新鲜摘取的一样甜美。


在完成湘西某矿区的土壤修复工作后,我们发现当地土壤重金属虽然很高,但粮食却基本上很安全。我们的工作组的工作重点从土壤修复转到土壤保护上来,印制了浅显易懂的“保护土壤安全,关注重金属污染”的科普日历,对当地农民进行面对面的科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6年,陈能场博士与健康、环境与发展论坛(Forhead)同行在湘西农村开展土壤科普活动


如何让农民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护土壤成了关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农民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生产与土壤保护的双赢。但是,由于农民缺乏对土壤的科学认识,导致这些制度难以落实到位。如何通过更加通俗而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专业技术知识传播给农民,成为迫在眉睫又极具意义的事。


向农民普及土壤科学知识任重道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特此,在这本浅显易懂的土壤科普挂历推出新版之际,我们隆重推荐给所有关心和呵护土壤的你们,期待你们的订购。


本挂历的订购只收取工本费,快递到付。有意者敬请联系张小姐,联系方式如下: 
微信:zhenshuiwuxiang13, 18663002271
微信付费:30.0元
快递: 到付
征订登记截至日期:12月10日
提供信息:
通过邮箱提供信息(382122846@qq.com):
收件人姓名:
快递地址:
收件人电话:


近期推荐


陈能场等:“阴影难散”的镉大米|思想


环境保护部及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关注


美国发布全球农田30米高分地图 |研究


寂静的土壤要“说话”|观点


全球变暖,古老病毒和细菌会复活吗|观察



精彩视频


陈能场:生病的土地|精彩视频


走近科学:土壤的秘密(上)|精彩视频


走近科学:土壤的秘密(下)|精彩视频



欢迎各位师友加入土壤观察读者微信群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邀请加入(联系邮箱:149996384@qq.com 董先生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土壤观察兄弟号“环境与健康观察”,

以专业角度传播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观察最新文章研究表明水汽分子促进雾霾频发|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