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业部长韩长赋:增产不是化肥“喂”出来的,农业要绿色发展|关注

2018-03-05 土壤观察

导   读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第二场“部长通道”正式开启。


记者向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问了一道关系到“舌尖上的安全”的问题,韩部长从三个方面对在场媒体记者答疑解惑。


来源:“农民日报”微信公号(2018年3月5日)


记者:您好部长!近年来我们的粮食连续增产,但是有人说咱们这些粮食的增产是化肥“喂”出来的,而化肥和农药都对我们的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问韩部长,化肥农药能否不施呢?农业部又能从哪些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韩长赋(农业部部长):你提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三句话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第一句话,我国粮食确实是连年丰收,而且登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连续5年稳定在1.2万亿斤,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十几亿人口,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今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讲到了粮食产能达到了1.2万亿斤,而且又提出2018年及今后几年还要继续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所以对我们国家粮食生产取得的巨大成就应该充分肯定。


第二句话,化肥确实是对粮食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能说是化肥“喂”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粮食产量从当年6千亿斤,达到了今天的1.2万亿斤,连续增了6个千亿斤台阶,靠什么呢?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还有一个说法,大家都熟知的: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在增产的科技要素当中, 良种化、农机化、水利化,诸因素发挥了作用,化肥也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都测算过了,种子的增产作用是第一位的,大家都知道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


第三句话,我们的化肥确实用的多,要减量。化肥有重要作用,因为化肥也是科技进步的成果,它给植物提供氮磷钾。但是化肥施多了,农药施多了,一方面增加生产成本,另一个方面,就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提高它的肥效药效、减量使用。从“十三五”开始我们就大力地开展化肥农药的减量,效果是明显的。2015年,我们全国的农药施用量开始负增长;2016年,化肥的施用量开始负增长。我们提前3年实现了“十三五”的目标,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专门讲到了这一点。这几十年来,我们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一直在增加,现在实现了负增长,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而且我认为是历史性的。


下一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号召——绿色兴农,我们农业部门要大力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和提效。


第一,抓重点品种。特别是在果菜茶园艺产品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国的园艺产品,特别是在果菜茶的重点生产线,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行动,推广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


第二,抓新型经营主体。指导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头减化肥减农药。


第三,大力推科技创新。提高化肥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创新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创新,对有机肥进行补助等措施来促进化肥农药的减量实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总之,我们要按照这次大会的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和要求,来进一步地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坚定地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使我们的农业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谢谢大家。


很多读者还没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做得不错,记得点个赞表示鼓励哦。


近期推荐:“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从问题到解决方案:土壤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荐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推荐


我国土壤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分区治理修复策略|“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粮食安全保障|“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我国农田土壤酸化调控的科学问题与技术措施|“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面向作物产量和环境双赢的氮肥施用策略|“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生物质炭与土壤可持续管理:从土壤问题到生物质产业|“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潜力与速率:认识、挑战与研究建议|“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土壤侵蚀:从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与肥力提升的成效与建议|“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专题


欢迎各位师友加入土壤观察读者微信群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邀请加入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土壤观察兄弟号“环境与健康观察”,

以专业角度传播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环境与健康观察最新文章: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于2018年2月27日在京发布|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