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江源土壤资源考察|观察

土壤观察 2021-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土壤时空 Author 李德成

导    读


2018年10月1日~8日国庆节期间,为弥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编制(2014FY110200)”中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样点偏少的缺憾,由青海师大赵霞教授组织,我与沈阳农业大学王秋兵教授、赵霞教授青海师大同事以及她的两位学生王欣烨和王蕾等,专门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土壤调查采样,一路下来,颇有感慨……


文/李德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原文责任编辑:王安琪

来源:土壤时空公号(2018年10月19日),原题为“国庆调查采样三江源”



大美三江源


2018年10月1日~8日国庆节期间,为弥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编制(2014FY110200)”中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样点偏少的缺憾,由青海师大赵霞教授组织,我与沈阳农业大学王秋兵教授、赵霞教授青海师大同事以及她的两位学生王欣烨和王蕾等,专门赴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土壤调查采样,一路下来,颇有感慨……


三江源土壤考察人员

(左二赵霞教授、右二王秋兵教授)


一、为什么选择国庆节


这次活动之所以选择国庆节期间,是因为三江源地区一年中适合跑野外的时间是7月和9月,其他月份或太冷、或多雨、或多雪,不适合野外工作。赵霞教授和王秋兵教授非假日时候又课多无法外出,而我今年7月和9月又一直在外忙于在贵州、安徽、三系、内蒙古、西沙群岛、重庆和四川的野外工作,这样大家只有国庆节期间才能有空聚在一起。


只是国庆节期间,作为高海拔的三江源地区气温很低,并开始降雪,寒风刺骨,需穿多一点才行,而穿多了又影响野外工作,挖土壤剖面不太方便。


二、行程安排


本次行程安排大致为:10月1日晚上西宁汇合(主要是因我9月30日下午有会,无法脱身),2日一早由西宁坐绿皮列车于晚上17:00左右到格尔木。原计划是3日一早坐租的越野车赶往到唐古拉山口,住一晚。4日一早向西进入沱沱河流域,下午再沿S313到治多县城。但在沿途就被检查站的交警告知自风火山至安多路段发生了大堵车,已堵了一天一夜。于是我们只好放弃了前往沱沱河流域的计划,改由3日到昆仑山口后直接东拐沿S308到曲麻莱县城。4日一早沿新修的公路南下经过治多县城到杂多县城。5日一早沿S309东进到囊谦县城。6日一早沿G214北上到玉树市府。7日一早沿G214到玛多县城。8日一早继续沿G214北上经共和到西宁(图1)。10月9日结束各自返程。


图1 三江源土壤调查采样示意图(红色为休整停留的地点)


三、考察的样点土壤类型


本次共调查了10个样点,从土壤类型来看,包括了矿底半腐永冻有机土(1个剖面,图2)、普通钙积寒性干旱土(1个剖面,图3)、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1个剖面,图4)、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3个剖面,图5)、普通草毡寒冻雏形土(2个剖面,图6)、钙积简育寒冻雏形土(2个剖面,图7)。实际上沿途在较高位置大量的红色正常新成土和寒冻正常新成土(主要分布在山顶和陡坡位置)以及潜育土(主要分布在平坦低洼积水地段),新成土因过于简单,潜育土因积水和下雪无法挖掘剖面,只是做了简单记录描述而没有进行调查采样。



图2 矿底半腐永冻有机土  
 图3 普通钙积寒性干旱土


图4 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 
图5 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


图6 普通草毡寒冻雏形土
图7 钙积简育寒冻雏形土

 

有机土剖面位于治多到杂多县的多彩乡岗卡贡玛沟东南S224边,33.677252°,95.254758°,海拔4615m,靠近楚玛尔河边,地势较为平坦低洼,土体颜色偏暗,主要由湿生草被的新鲜、半腐、全腐的根系组成,有机质含量很高,细土很少,容重甚低。依据同事赵玉国研究员2010~2011年在类似区域开展的冻土调查结果,此类地段土体2m以内一般具有永冻层(挖掘机挖掘的土壤剖面)。


干旱土剖面位于格尔木到拉萨的G109国道的纳赤台乌鸡龙凤宫附近,35.859930°,94.352677°,海拔3764 m,为季节性干枯河道边的阶地,植被多是旱生草灌,覆盖度约30%左右,地表结皮明显,地表石砾较多,表层以下土体中可见较多的假菌丝体(碳酸钙新生体)。


均腐土剖面位于囊谦县到玉树市之间的拉秀镇拉根赛村东南G214边, 32.553024°,96.451955°,海拔4263m,靠近隆曲河,地势较为平坦,为两山之间的马鞍处,土体较厚,水分条件良好,故而植被生长良好,覆盖度高,土体中根系密,且下扎深,造成整个土体有机质含量高,且没有陡降现象,整个土体颜色偏暗。与有机土相比,均腐土土体中的细土相对较多。


五个草毡寒冻雏形土中(表1),三个属于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两个属于普通草毡寒冻雏形土,这五个剖面,草毡表层明显,厚度一般介于10~18 cm,高寒草被的根系占土体的70%左右。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母质多为富含碳酸钙的风积黄土或其再搬运物质,草毡表层之下土体中可见较多的假菌丝体。普通草毡寒冻雏形土母质多为红砂岩,土体中基本不含碳酸钙。



两个钙积简育寒冻雏形土剖面分别位于曲麻莱县城-治多县城之间的治渠乡乔各陇村南S308边(34.01038°,95.79814°,海拔4110 m)和杂多县城-囊谦县城之间的东坝乡尼达滩村南S224边(32.32097°,95.52695°,海拔4066 m),南坡向,旱獭洞多,草被长势差,覆盖度介于低于50%,表层土系中根系体积不到土体的40%,达不到草毡表层的要求,为淡薄表层,之下土体可见较多的假菌丝体。


四、一路艰辛


自10月3日进入曲麻莱县境内起,海拔基本均在4000 m以上,几乎天天下雪(图8和图9),气温在零下2~8℃,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野外工作。本想调查一个沿河低洼地段潜育土剖面的,但看到地表积水多,人若是站在积水的坑里很容易冻感冒,而高原上一旦感冒就非常危险,所以只好放弃了。

图8 冒雪工作    
图9 好奇的牦牛


由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高原反应,在白天挖剖面或修剖面的时候,不能剧烈活动,稍微动几下铁锹就是气喘吁吁,只想张大嘴巴多吸一点氧气。因此一个剖面往往是多人轮流挖掘完成的。


三江源地区是青海条件最艰苦的地区,这次跑的曲麻莱、杂多和囊谦县城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差(图10和图11),或没有暖气和热水、或停电、或没有网络,我们多是晚上八点多到县城后,简单吃过晚饭就是倒头睡觉。大家几乎都是凌晨两点左右由于缺氧头疼而醒来,依据以往的经验,有的靠吸氧才能继续入睡。我坚持没有吸氧,因为知道吸氧后就会有依赖症,白天更无法工作了,所以只能闭着眼睛回想一下白天的工作,等困极了就自然再次入眠了。


饮食方面,10月2日格尔木的晚餐、10月8日玛多的中餐和晚餐是由当地朋友接待的,属于大吃小喝了。其他地方的饮食非常简单了,早餐和餐一般是一碗面条,中餐是在途中的一个大饼加上一袋榨菜,每人要每天自带一瓶热水。

 


图10 曲麻莱县城街景 
■ ■■■■


 图11 早餐或晚餐


五、趣事


在曲麻莱前往杂多的途中,由于已经调查采样了两个剖面,很多人已感到疲劳,于是就准备直接到杂多县城住下休息。但在途中,国内众所周知的剖面狂人王秋兵教授突然发现了一个断面(图12),让司机停下了车,于是我们只好也停了下来。我大致观察了这个断面,感到其所处的景观面积不大,且所处环境不稳定,代表性不够,加上太疲劳,就不想调查采样。但王秋兵教授说这个断面非常有故事,坚持要做。赵霞教授也希望做一下,这样让两位学生多学一些土壤发生分类的知识,于是我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了。


图12 焦点争议剖面


我将这个剖面的照片发到了微信上的“中国土系群”,立即引起同仁的反应,土壤所的张甘霖研究员、中国农大的张凤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的吴克宁教授、湖南农大的张杨珠教授、上海大学的胡雪峰教授、西南大学的慈恩教授、四川农大的袁大纲教授、华南农大的卢瑛教授等纷纷在微信上就这个断面的形成背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争论和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多小时(可惜我没有保留微信截图)。最后还是王秋兵教授博采众长,在综合归纳了大家的意见后,提出了让所有人都能基本接受的观点:这个剖面应该是位于老的河道上,50 cm以下是埋藏土体,其上是后来覆盖的风积黄土(手感粉粒很多,砂粒较少,基本没有粘粒),有草毡表层,其下土体有假菌丝体,属于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50~60 cm为老表层,60~80 cm和90~108 cm 为冲积-沉积细古红土(母岩为红砂岩),80~90 cm为洪积的石砾(红砂岩等),108 cm以下为冲积-沉积的灰色河砂(目视和手感基本全是砂粒)。50 cm 以下土体中虽然也有假菌丝体,但应该是上面土体在碳酸钙淋溶下移形成的。下部土体由于50~60 cm,根系很少,不是草毡表层;厚度不到25 cm,不是暗沃或暗瘠表层,只能归到淡薄表层,因此为钙积简育寒冻雏形土。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该剖面上部“新覆盖土体”厚度正好已满足≥50 cm的要求,因此需以上部土体确定来土壤类型,因此为将该剖面归到钙积草毡寒冻雏形土。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玛多县遇到了赵霞老师以前的学生仇帅(图13),聊过之后才知道他还是我的小老乡(来自安徽省淮南市),而且2015年在青海师大读书时,曾陪我们团队的学生李山泉和陈吉科到玉树市调查采样过。他毕业后主动要求到了条件艰苦的玛多县(全县面积2.53万km2,海拔在4200 m以上,年均气温-4℃,人口约1.6万人),现在县宣传部工作,笔杆子功夫非常好,工作非常积极努力,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县里上上下下非常喜欢和器重他,应该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年轻人。

 

图13 喜逢小老乡(右,仇帅)


在杂多-囊谦途中,调查了一个剖面,附近住着一户藏民家(图14)。一家人看到我们工作,感到很好奇,就走过来后我们一起聊了起来,这位藏族小伙子今年36岁,有5个孩子。他比较腼腆,汉语说得不太流利,基本都是我们问,他回答。他告诉我们他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到了学龄孩子都送到了玉树市区的学校去学习。他家里以养牦牛为生,一共养了86头牦牛。我看到他除了震后政府盖的新房外,还有一个种植大白菜的大园子(藏民种菜的非常少见)。临分手的时候,我给了最大的孩子100元(图14,右二),叮嘱她要一定带着弟弟妹妹好好学习。


图14 朴实好学的藏民

 

六、美景


三江源地区确实很美,网上介绍多的是,不必由我细说,这里就贴几张自己拍摄的美图供大家欣赏(图15-图27)。

 


图15 昆仑山口气宇轩昂
        图16 通天河畔人间仙境


图17 丑陋的秃鹫等待觅食   
   图18 藏野驴成群结队


图19 牦牛是老子天下第一


图20 雪山冰川巍然耸立


图21 通天河与扎曲泾渭分明

 

图22 新构造运动形成的石灰岩龙门

 

图23 喇嘛庙庄严肃穆


图24 震后重建新玉树美不胜收


图25 黄河源头:扎陵湖


图26 黄河源头:鄂陵湖


图27 山区公路九曲十八弯

 

这次的三江源野外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没有去成三江源西部的沱沱河流域,仍是一大缺憾,不过我坚信会有机会实现这一夙愿的!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给我们点个赞鼓励一下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重金属在灰尘中


从土壤修复走向土壤健康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让城市健康,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系统方法” ——“变化环境中的城市健康与福祉”国际研讨会综述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近期3则土壤科研进展|研究


保持土壤肥力,就是保护最重要的资产|观察


“土壤家”是“土壤观察”、“环境与健康观察”兄弟号。“土壤家”公号开展土壤科学、研究成果、行业会议、企业技术案例等传播、合作和推广,欢迎垂询。加入土壤观察读者交流群、合作咨询请加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联系了解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兄弟号矩阵,请长按识别或扫一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