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继周院士:农业伦理观不能再继续缺失|观点

土壤观察 2021-04-29

导  读


中国农业沉疴的症结在于时代性的农业伦理观的严重缺失。将农业伦理观的严重缺失冠以“时代性的”定语,是因为中国农业伦理观的缺失已经具有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


文/王卉(中国科学报记者)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年2月26日)


为什么几十年来多种支农活动从未停止,却不见城乡差距的明显淡化?为什么倾全力维护,农民却仍旧收入微薄,甚至种地赔钱,青壮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为什么我国农村出现“空巢”现象,只留下老人和儿童?这留下的以千万计的“留守儿童”,将给社会带来多少隐患?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比进口产品到岸价还高?为什么水土资源被严重耗损甚至毒化,更殃及食物安全?


年逾9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一直没有停止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任继周表示,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显示中国农业的严重失常,必将涉及社会诸多方面。中国农业沉疴的症结在于时代性的农业伦理观的严重缺失。将农业伦理观的严重缺失冠以“时代性的”定语,是因为中国农业伦理观的缺失已经具有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


当医学伦理学、工程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商业伦理学等学科早已走上大学讲坛时,我国60余所农业大学中,还没有一家开设农业伦理学相关课程。


在任继周看来,农业伦理学是研究农业行为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的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并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道德关联的科学。比如,当前动物性食品已经由“辅食”进入食品的主流,其消耗量折合成食物当量,已经是传统“主食(口粮)”的2.5倍。对于这次静悄悄的“食物革命”,我们被“以粮为纲”的传统概念“一叶障目”,未能及时察觉。农业发展仍聚焦粮食,而对比粮食多2.5倍的饲料需求却未予以重视,从而引发了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严重错位。


任继周强调,应该明确的是,科学技术本身是无罪的,罪在农业伦理学的缺失,特别是“度”与“法”的缺失使农业行为缺乏自觉约束。人们甚至想以工业理念和手段来取代农业本身的伦理学法则,这种做法将贻害无穷。


在他看来,中国现代农业伦理学必将与中国现代农业文明相偕发展,两者如影随形,不可分离,共同臻于大成。否则,必将导致社会的时代性伤痛,这已为历史所证明。


任继周等提出农业伦理学的“时”“地”“度”“法”四维结构,即重时宜,明地利,行有度,法自然。他表示,希望它全方位呵护中国新农业系统的健康、持续生存与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以助力新的中华文明的成长。


温馨提示


《耕作革命:让土壤焕发生机》中文版与读者见面了,各位土壤观察之友可点击下面链接购买。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转发并点击“好看”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联邦土壤科学战略计划框架(Part 4)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IAP新成果|人为扰动对全球河流无机氮输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第五次农业革命——读《耕作革命:让土壤焕发生机》有感|阅读


“土壤家”是“土壤观察”、“环境与健康观察”兄弟号。“土壤家”公号开展土壤科学、研究成果、行业会议、企业技术案例等传播、合作和推广,欢迎垂询。加入土壤观察读者交流群、合作咨询请加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联系了解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