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制作1:50万青藏高原土壤图——对话中国土壤学会秘书长、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甘霖|观察

郑蔚 土壤观察 2021-04-28

导  读


土壤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但土壤是庄稼之母,土壤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受到公众的关心是很自然的,这也为保护土壤提供了“无可奈何”的契机。

文/郑蔚

来源:文汇报(2019年11月17日)



文汇报:国家从2017年正式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意义十分重大。请介绍一下我们土壤科考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甘霖: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土壤科考是其中涉及地表系统的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整个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南京土壤研究所具体承担的科考内容, 是“土壤质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专题中,直接以土壤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土壤的类型和分布的子专题。土壤和农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对青藏高原的土壤数据有全面的了解。当然,早在40年前,当时的青藏科考和全国性的普查就做过土壤调查,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青藏高原的很多区域去不了,有的实验做不了。所以虽然那时老一辈土壤科学家画出了青藏高原土壤分布图,但精度有待提高,而且40年过去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很大,全球气候变暖也带来了青高原植被和土壤的变化。如今,已经有了更好的技术手段,可以进入过去没能进入的无人区,并获得新的观测数据。今年的南京土壤所3支科考小队各自行程上万公里,总计完成了250多个土壤样点。


文汇报:请介绍一下您领衔的这次土壤科考的总体安排和重点是什么?


张甘霖:这一科考项目,我们有个5年规划,计划野外分区作业3年,今年是野外作业的第一年;后2年主要进行室内研究分析。科考重点是研究土壤不同尺度的分布规律,目标是制作完成精度比过去高一个等级的青藏高原“土壤图”。首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前辈们制作了1:100万的青藏高原“土壤图”,而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完成1:50万的土壤图。过去图上1平方厘米代表100平方公里,而新图的1平方厘米代表25平方公里,虽然比例尺精度只提高了1倍,但土壤采样工作量增加到4倍。且由于土壤在空间上的变化很复杂,我们要找到土壤变化的区域和边界,发现不同尺度的土壤变化规律,同时将土壤空间的信息更精确地体现在土壤图上。



▲记录数据。


文汇报:作为土壤科学家,您在这次科考中最关心青藏高原土壤的什么问题?


张甘霖:深入理解土壤在青藏高原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我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其次,研究青藏高原隆起过程对土壤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上很多远古的土壤曾保存着很多逝去的岁月信息,但后来环境变化了,所以希望能解读在地壳抬升不同阶段环境过程对土壤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再者,近数十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活动增多,都有可能加速土壤退化的危险。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多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大自然相当于为我们在青藏高原这个严酷的生态环境做了一项实验。我们期待着解读这个实验的结果,来丰富现代土壤科学,揭示新的科学规律。


文汇报:您认为青藏高原土壤最神奇、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张甘霖青藏高原有着许多独特的神奇之处。因为它地处高寒地区,我们通常认为青藏高原土壤发育和母质风化都很慢,但实际上青藏高原剥蚀区又是全球剥蚀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还发现,虽然青藏高原有些土壤发育程度仍在幼年期,但其实下面覆盖着很古老的土壤。我深感我们过去对青藏高原土壤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最吸引我的,就是发现与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不吻合的地方——就是科学的未知点。


文汇报:曾拜读您写的土壤学科普著作《寂静的土壤》,这书名非常有意思,道出了“寂静的”土壤学。确实,除了“含镉大米”还能引发社会舆情关注外,民众似乎对土壤的关注度不大,您对此有何评价?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土壤和土壤安全呢?


张甘霖:土壤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但土壤是庄稼之母,土壤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质量,因此受到公众的关心是很自然的,这也为保护土壤提供了“无可奈何”的契机。从系统的角度看,土壤是连接地表圈层的纽带,是生态之基,因此关注土壤问题决不是只有污染问题,土壤还面临多种退化威胁。我们要认识到土壤是正在被消耗的自然资产,虽然从理论上而言是“缓慢再生的资源”,但对人类世代而言,却是“不可再生”的,关注土壤的安全不仅仅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子孙后代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值得每个人都来关心和保护。



荐   书



购书链接:





购书链接:





购书链接: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科学》杂志最新研究报道:植物根部微生物宝库正揭开冰山一角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刘峻峰课题组在Cell子刊《One Earth》发表针对全球大气污染排放增幅趋缓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的研究成果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土壤学家,俯首倾听青藏高原的喃喃低语|观察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