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年,近5000个典型土系,《中国土系志》有多重|好书推荐

土壤观察 2021-04-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赛杰奥 Author 张甘霖

导   读


土壤变化区分的精细程度决定了对土壤功能理解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所采用的属性指标也决定了其与功能的关联程度。

文/张甘霖

来源:赛杰奥公号(2018年1月2日)

 

土壤分类的实质和理论基础,是区分地球表面三维土壤覆被这一连续体发生重要变化的边界,并试图将这种变化与土壤的功能相联系。区分土壤属性空间或地理空间变化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在不断进步,这种演变构成土壤分类学的历史沿革。无论是古代朴素分类体系所使用的颜色或土壤质地,还是现代分类采用的多种物理、化学属性乃至光谱(颜色)和数字特征,都携带或者代表了土壤的某种潜在功能信息。土壤分类正是基于这种属性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构建特定的分类体系,为使用者提供土壤功能指标,这些功能可以是农林生产能力,也可以是固存土壤有机碳或者无机碳的潜力或者抵御侵蚀的能力,乃至是否适合作为建筑材料。分类体系也构筑了关于土壤的系统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土壤之间在属性和空间上的距离关系,成为传播土壤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毫无疑问,对土壤变化区分的精细程度决定了对土壤功能理解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所采用的属性指标也决定了其与功能的关联程度。在大陆或国家尺度上,土纲或亚纲级别的分布已经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大尺度的土壤空间变化规律。在农场或景观水平,土壤的变化通常从诊断层(发生层)的差异变为颗粒组成或层次厚度等属性的差异,表达这种差异正是土族或土系确立的前提。因此,建立一套与土壤综合功能密切相关的土壤基层单元分类标准,并据此构建亚类以下的土壤分类体系(土族和土系),是对土壤变异精细认识的体现。

 

基于现代分类体系的土系鉴定工作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早期(1949 年以前)所建立的土系沿用了美国系统分类建立之前的Marbut 分类原则,基本上都是区域的典型土壤类型,大致可以相当于现代系统分类中的亚类水平,涵盖范围较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在完成高级单元之后尝试开展了土系研究,进行了一些局部的探索,建立了一些典型土系,并以海南等地区为例建立了省级尺度的土系概要,但全国范围内的土系鉴定一直未能实现。缺乏土族和土系的分类体系是不完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类在生产实际中特别是区域土壤资源评价和利用中的应用,因此,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下的土族和土系十分必要和紧迫。

 

所幸,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支持。自2008 年开始,我们联合国内20 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先后组织了“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项目编号2008FY110600)和“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中西部卷)》编制”(项目编号2014FY110200)两期研究,朝着系统建立我国基于定量标准的基层分类体系迈近了重要的一步。自项目开展以来,近百名项目参加人员,包括数以百计的研究生,以省区为单位,依据统一的布点原则和野外调查规范,开展了全面的典型土系调查和鉴定。经过10 多年的努力,参加人员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不畏艰辛,调查了近7000个典型土壤单个土体,结合历史土壤数据,建立了近5000 个我国典型土系,并以省区为单位,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基于定量标准和统一分类原则的土系志。这些基础性的数据,无疑是自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重要的土壤信息来源,可望为各行业部门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最新的、系统的数据支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得到了两届项目专家小组和项目主管部门、依托单位的长期指导和支持。孙鸿烈院士、赵其国院士、龚子同研究员和其他专家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诸多重要的指导。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及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持续给予关心和帮助。

 


值得指出的是,作为研究项目,在有限的资助下只能着眼主要的和典型的土系,难以开展全覆盖式的调查,不可能穷尽亚类单元以下所有的土族和土系,也无法绘制土系分布图。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调查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土系会被鉴定,而基于土系的应用将展现巨大的潜力。

 

由于有关土系的系统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对于土系划分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土系划分标准的建立上肯定会存在诸多不足乃至错误;而且,由于本次土系调查工作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的局限性以及项目执行期限的限制,文中错误也在所难免,希望得到各方的批评与指正!

 


购书链接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科学耕作,永远的黑土地


“智慧碳carbon smart”农业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吗?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流域水体人兽药物残留污染物谱的流行传染病学和人类活动驱动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Global Change Biology:农田塑料污染威胁长期粮食安全|研究


我们是“土壤观察”(turangguancha),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转发给好友,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请加13926117407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如果觉得土壤观察干得不错,请转发朋友圈或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