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认识和管理土壤的工具|云展览 微科普

土壤观察 2021-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院史天地 Author 赵玉国 杨飞 等

导  读


本期“云展览 微科普”


带您走进中国土壤的世界

来源:“院史天地”公号(2020年10月12日)

系列

专题

云展览 微科普

走进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认识和管理土壤的工具


秋高气爽,田野金黄

放眼望去

衣食住行,各行各业

离不开肥沃的土壤

对中国土壤的系统分类

加强对土壤的认识和管理

是利用宝贵资源的有效手段

本期“云展览 微科普”

带您走进中国土壤的世界



“百谷草木丽乎土”,这样对土壤功能的精妙阐述出自于我国3000多年前的《易经·离》注。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五大圈层的纽带,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根基。由于这一薄薄表层的存在,而孕育了绚烂多彩的生物世界。在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土壤中,生长繁衍着全球几十万种植物、容纳着至今我们还知之甚少的无数微生物种群。来自于土壤的丰富产出,为人类提供着衣食乃至行住之源。

土壤圈陆表位置图


如同世间万物,土壤自身有着发生、发育和演变的历史生命。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这是土壤内部以及土壤与其他生态要素之间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同生命体一样,土壤的发育也有幼年、成年、老年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发育程度的土壤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并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与附生生物之间的生态系统模式。

我国古代就对土壤的分类有着直观的认知与尊重。《禹贡》九州图(距今2500年)里把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白坟、赤埴坟、涂泥、坟垆、青黎、黄壤等。今天的北京中山公园里保留着明代所建的五色土社稷坛,取自中华大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青、红、白、黑、黄五色土壤,作为国家和社稷的象征。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现代科技水平下我们对土壤的认识已经远不同于祖先,同时人口和社会发展对土壤业提出了更高强度的需求,为服务于农业、环境和生态相关领域,我们需要对土壤进行科学的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和特性的土壤,进行科学的利用和管理。

我国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历史。任何一个国际上现有的土壤分类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因此必须创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土壤分类系统。为实现这个目标,从198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资助下,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主持,先后有全国50家科研单位500多人的队伍,共同建立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科学突破与国际影响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我国第一个有定量指标、可检索、谱系式的土壤分类体系。实现了我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为我国土壤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

创建了一系列我国特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包括干旱表层、低活性富铁层、草毡表层等。首创了人为土壤的诊断体系,被国际土壤分类组织WRB(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全盘采用。成为“全球土壤伙伴计划”与“全球数字土壤制图计划”亚洲中心。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建立的十四个土纲


2、摸清我国土壤“家底”

建立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基层分类标准,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壤基层单元(土系)调查,共采集5696个典型土壤剖面,2.3万多个发生层土样,获取了54万多个剖面形态描述信息。制作了330个典型土系土壤整段标本。出版了各省级行政区土系志。

中国土系样点空间分布图与中国土系志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1:600万中国土壤图


3、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开发了土系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覆盖全国范围内典型土系的环境信息、形态特征、理化属性、养分状况、土地利用现状等信息,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后备土地资源管理等多领域发挥支撑和服务作用。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社会服务


4、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

培养了一批能独立开展土壤调查工作的技术人才。组织了全国土壤技能大赛,并率队在国际大赛中获奖。积极举办面向社会及大、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寂静的土壤》等一批科普作品获多项科普奖。

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普



特别感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赵玉国 研究员

杨飞 助理研究员

张甘霖 研究员

提供以上内容


鸣谢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院史天地

微信号:CASYSG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作物营养问题可能成为害虫问题


酿酒葡萄园的土壤和场地选择注意事项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我国学者在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适应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耕地健康产能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荐   书


   





  更多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土壤观察推文!联系我们,加入土壤观察群请加13719364476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