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EL | 蚯蚓在长期免耕土壤中促进了根系来源碳向土壤大团聚体的累积

土壤观察 2021-04-2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土壤生态学快报SEL Author 朱新玉等

导    读


本研究通过13CO2标记示踪控制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耕作措施农田蚯蚓的存在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和根系来源碳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蚯蚓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土壤大团聚的量,促进了根系来源碳向土壤大团聚体的转移,这种作用在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中更加明显。

来源:土壤生态学快报SEL公号(2021年1月8日)


RESEARCH ARTICLE

Earthworms promote the accumulation of rhizodeposit carbon to soil macroaggregate in a Mollisol of Northeast China, primarily in long-term no-till soil

Xinyu Zhu, Yunchuan Hu, Zhiguo Li, Donghui Wu
Soil Ecology Letters, 
doi:10.1007/s42832-020-0062-2.

论文链接:http://journal.hep.com.cn/sel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是土壤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过程,土壤动物的活动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动态分布特征。作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蚯蚓通过挖掘、取食及排泄等活动影响土壤结构、养分循环,进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土壤有机碳的稳定过程高度依赖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而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也受到蚯蚓活动的影响。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动态过程等的影响会随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等的变化而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表土残体利用率,减少土壤物理扰动,增加蚯蚓的数量,从而改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土壤结构。虽然蚯蚓能够调节土壤碳的固存,但对相对易被矿化的根系来源碳的影响仍不清晰,而这部分碳也是影响土壤碳固存的重要因子。


本研究通13CO2标记示踪控制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耕作措施(14年)农田蚯蚓的存在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和根系来源碳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蚯蚓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土壤大团聚的量 (>2000mm和250–2000mm),在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中作用更加明显。在标记后的第30天,在蚯蚓存在的处理中,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中>2000mm和250–2000mm团聚体中的根系来源碳含量显著高于常规耕作措施土壤,且δ13C在同大小的土壤团聚体中的含量特征呈现出相同的特征。这表明,与传统耕作措施相比,在蚯蚓的作用下,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土壤促进了更多的根系来源碳向土壤大团聚体的转移。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蚯蚓与根际沉积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土壤功能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蚯蚓可能通过作用于特定的土壤微生物,进而影响了根系来源碳在土壤大团聚体中的固持,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概念图
期刊主页
http://journal.hep.com.cn/sel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283


“土壤家”近期文章推荐

陈能场博士2020年《土壤家》106篇作品链接


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篇(视频)


“环境与健康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Nature|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团队找到使用更少的化肥,达到相同产量的方法


“土壤观察”近期文章推荐

日本化肥减量增效实现途径及启示


荐   书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