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梨树模式∶耕地保护利用的重构性创新

郧文聚 汤怀志 土壤观察 2022-07-27


导   读


吉林“梨树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趋于成熟,其核心在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实现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并且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是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具有原则指导意义的重构性的底层创新。

作者/郧文聚 汤怀志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8月6日)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首先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需要在整体谋划的基础上分区推进黑土地保护治理,加强各项保护治理措施的叠加运用,系统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吉林“梨树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趋于成熟,其核心在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实现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并且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是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具有原则指导意义的重构性的底层创新。


“四位一体”的革命性创新符合黑土地保护利用本质。“梨树模式”的成功是黑土地耕作制度的系统创新,包括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推广联盟、免耕播种机具装备、良田建设,这“四位一体”缺一不可。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关键核心,通过免耕少耕、不整地、不灭茬、不打垄等耕作方式减少农机作业次数,同时把作物残茬留在土壤表面让其自然分解,既能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贮水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又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有益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活动,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技术推广联盟是重要支撑,“梨树模式”建立了适合当地的多元参与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成立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吉林省梨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通过梨树县农村合作社或农机大户建立核心示范区,开展“千万工程”农民培训,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等培训活动,构建形成了以合作社为主体,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免耕播种机具装备是关键工程技术的配套手段,是免耕技术体系得以突破的基本前提。依靠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不断迭代更新的免耕播种机、联合作业机、专用收获机等农机产品,消除了技术推广应用障碍,在梨树玉米秸杆覆盖全程机械化作业中得到广泛使用。良田建设水平是保障,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对农田进行改造和建设,消除土地利用障碍、优化农田布局、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机械化,有了良田保障,良法、良机才有施展的空间。


“五项原则”的提出将中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特色的新理论认知落实到实践。“梨树模式”研发团队最近提出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准则,共有五条,分别是:实行保护性耕作制度,通过减少耕作、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保水性,降低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实行景观水土保持措施,通过等高种植、植物篱和水保工程,遏制水土流失;促进土壤养分均衡与循环,通过轮作等多种途径归还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生物多样性;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减少土壤污染,防止土壤酸化等肥力退化过程;实施有利于黑土肥力提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这五项原则做到了从整体观、系统观、综合观审视耕地资源及利用,经由科学家和推广研究员之手,变成了现实生产力,成为我国破解黑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金钥匙。


推广“梨树模式”,因地制宜实现全国范围精细化落地。“梨树模式”已经在吉林省得到推广,要在黑土地上扎根还需注意黑土区南北的温度差异、东西的水文分布差异。如今,仅在梨树县便已经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技术模式:东南部山区及半丘陵区以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模式为主;中部平原黑土区适合的模式是秸杆覆盖免耕种植模式和秸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模式;东北部低洼易涝区主要推广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模式;西北部风沙土区以秸杆覆盖免耕种植模式为主、盐碱区以秸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模式为主。可见,“梨树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因地制宜、精细化落地。也正是如此,“梨树模式”不仅仅属于黑土地,其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耕地保护利用和生态可持续的双赢实现路径,能够根据不同地方立地条件、耕地利用状况,借鉴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准则创新适应性的耕地保护利用技术,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和农户形成多方协作平台。


坚持“四良融合”,保护利用好耕地资源。如果说良田、良种、良法、良治是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的通用理论,那么“梨树模式”可以说是“四良”配套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深入融合的成功典范。种子和耕地问题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两个要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以水土保持工程为核心的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同时,更需要党政首长真懂真干真尊重,合作社长真信真学真应用,才能形成“政产学研用”—体化的耕地保护利用模式,让“梨树模式”走向全国,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阅读

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支撑东北黑土保护丨亮点成果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典型案例|梨树模式呵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梨树模式的生态生产效应与发展前景


宋冬林等: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政治经济学解析——基于梨树模式


推动土壤健康的中国做法——“梨树模式”|土壤考察记



往期文章推荐


《自然》:卫星显示全球受洪水威胁人口比例是此前预估十倍


覆盖作物播种量和多样性对土壤健康的影响——第二期


中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现状与展望


土壤动物与土壤健康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荐    书




                                             





  •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单价158.00/本,《耕地污染防治知识问答》39.00/本。均免邮费(1月20日起售)。

  • 购书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何小霞  15914500804(也可扫描何小霞微信二维码联系了解),或发信息至 xxhe@soil.gd.cn

  • 可提供发票(免发票九折)


                      何小霞老师微信二维码,请长按识别添加联系购书事宜




  更多好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请大家将土壤观察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推文!投稿、合作、转载、入群,请加13719364476微信号(或发邮件至149996384@qq.com)


欢迎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