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无绝症(刘希彦)

2017-12-06 岐伯有道



来源:希言館


问:请问希彦老师,“中医无绝症”这个说法,确实如此吗?


刘希彦:根据我的临床经验,确实是这样。比方说肝硬化腹水,这是比较重的病,药如果用对了,快的十来天腹水就能消下去,有时候我们治一个普通的胃病失眠之类,可能所需的时间更长。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原理是什么?


刘希彦:这就要从中医的哲学基础说起。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根本没有可以治病的药。打个比方,我们创造了一台电脑,造了一台洗衣机,我们今天就可以修电脑,今天就可以修洗衣机。而我们人呢?人是天地孕育的最精密的仪器,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所以我们永远也无法修自己,除非我们有和天地同等的智慧,就好像一台洗衣机永远也不可能修它自己一样。既然我们做不到修自己,那医学又是什么?先从现代医学说起。现代医学领域一直在致力于研究治病的药,那现代医学领域到底有没有治病的药呢?先说感冒,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在国外门诊,大夫是没有权利随便开抗生素的,若开了,他可能会面临吊销执照的处罚。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抗生素不是感冒的特效药,那感冒的特效药又在哪里呢?现代医学界的答案是没有。如果感冒都没有特效药,那别的病呢?自然更没有特效药了。比方说糖尿病、高血压,我们都知道需要终身服药。这些药是在控制血糖,控制血压,但不能治愈。不但治不好,还伤肝肾,因为服用这些药物引起肝肾衰竭的病人现在有很多。如果病严重了呢,就是手术,把坏掉的器官切割或者置换。然后就是排异反应,因为不是你的器官人体不接受。这种治疗追求的是五年存活期,如果能存活五年就算治愈。



问:那中医领域有没有能治病的药呢?


刘希彦:一样没有,能够对抗疾病的只有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因为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足够对付已知的一切疾病。比方说艾滋病,人体免疫力一般的,能抵抗艾滋病病毒十几二十年不发病。个别免疫力极强的,终生不发病。癌症、非典之类的自愈的就更多了。



问:我知道当年非典疫情肆虐,现代医学束手无策,抗生素无治,只能使用大剂量的强效激素,幸存者多得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后遗症,痛苦非常。后来是中医出来治好了很多患者,治愈者亦无后遗症。可照您说的既然中药不治病,那么中医又是靠什么把人治好的呢?


刘希彦: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反对用药去治病的,而是着眼于恢复人体的秩序,打开让免疫力受到抑制的这把锁,然后让免疫力自己去治病。真正能“覆杯而愈”的只能是人体自己,而不是药物。只有明确这个观念,用这个理念去治病,中医才真正是中医,中医才能摆脱现在治病慢不治病的怪圈,成为真正的治病快治大病的中医。后世的中医之所以衰落,也是因为越来越偏向于以药治“病”。我说的这个病就是病症的病,这是局部思维,背离中医精神的。对于人体免疫力而言没有大病小病。现代医学所谓的大病很多情况指的是患病的位置,比方一个炎症,在皮肤你可以不去管它,在肾上呢,肾炎那就是大病了。但对于人体免疫力而言,它是一样的。又比如黄斑病,号称眼部癌症,这在现代医学中是最难治疗的病之一。我治过一例黄斑病,只用了一个月便彻底根治了,也没有再复发,而我当时辨证的时候,只是用了一个和解少阳加祛湿的方子。那为什么这样一个方子就能根治了黄斑病,而现代医学却束手无策呢?很简单,因为,黄斑区的病变可以理解为有一块积液在眼球后部,湿气去除,自然也就好了,之所以有说法称之为绝症,是因为积液在眼球的后部,对于现代医学而言那个区域的病变很棘手,做手术非常的困难,所以称之为绝症。而对于中医而言,身体哪里都是一样的区域。免疫力正常了,人体秩序恢复了,大病亦能速去,反之一个感冒也有可能迁延一两个月不好。



问:您是研究古中医的,古中医治病在理念上有什么不同?


刘希彦:古中医关注的不是病本身,而是人体的排病之势,然后协助人体去排除这个病邪。那就要知道人体选择的排病邪的位置和途径在哪里。推定人体排病之途径和方式的证据,我们称之为“证”,也就是诸如发热、体痛、呕吐、腹泻之类的人体的证状反应。中医所谓辨“证”施治,而非辨“症”施治和辨“病”施治,正解应该是这样。所以我们不针对病。针灸治病的原理也是这样,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真正的古中医汤液学和针灸学原理是一样的,是一以贯之的,主要是引导能量,顺应和帮助人体去排病,而不是直接去治病。你看历代经方大家的医案里,用一个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做基础方,就能治好很多疑难重病。一般会认为桂枝汤和小柴胡汤是治感冒的,也对,其实对于经方的理念而言,没有什么治外感冒和内伤病的区别,因为根本就不直接针对病。桂枝汤是疏通体表的,小柴胡汤是疏通半表半里的,只要人体将邪气排到这个层面僵持住了,你用这个方子帮助人体排出去,则相应的病都可以治好。这就是为什么小柴胡汤几乎可运用于一切疾病的缘故。后世有个逍遥散,都知道是运用极其广泛的,你去看组方,只是小柴胡汤的变化方而已。


为什么古人用汤药和针石来治病,而不是别的方式?比如我们古来就有中医的外科手术,华佗就是代表。文革的时候,还有外国的纪录片导演在中国农村拍到过完全针灸麻醉的中医剖腹产,这个视频网上就有。为什么我们明明早就有中医外科手术,却不普及这种治疗方式?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人体是可以通过由外治内来治愈疾病的,不需要在人体内部进行伤害性的定点治疗。上帝创造了疾病这把锁,就一定留下了钥匙,如果治病一定要拆开人体,甚至切除器官,实则是侮辱了上帝的智商。


汉代之前的古中医和后世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完全没有“病”的概念,整本《伤寒论》没有提到一个病名。《伤寒论》讲治六经,六经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六种困局;也可以理解为人体自己排病的六种模式。学会这六套方法就能治万病。这是一套大道至简的医学体系。历代很多名医,都推崇《伤寒论》,都在试图破解《伤寒论》的理法,可越是简单的反而越不容易领悟。我的研究就是破解《伤寒论》后面的理法,破解《伤寒论》所记载的古经方的组方规律。学医不能一个病一个病去学,病何止千万,治病的经验是学不完的,经验也不能适用于一切情况。用经验治病就是赌博,用病人做赌注,因为你不了解真正的原理,那就只能时而治得好,时而治不好,治好时不知道为什么治好,治不好时不知道为什么治不好。


我自己也是从后世中医学起的,一路往上追溯,学回到《伤寒论》和古经方。古中医不但组方原理与后世差别很多,疗效也要高出很多,这个不但是我有这个经验,也不是现在才有人这么说,历代的医学大家大都有这个共识。





【延伸阅读】


刘希彦 | 没有专业的病人,病也是治不好的



来源:希言館


有些人去看中医,他会问:我这种病中医能治吗?


应不应该这样问?如果医生给他的回答是我能治这种病,不能治那种病,或者我擅长某一类病。怎么看待这个回答?


我认为,一个医生这样回答你,他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他是为了迎合你,并非他的本意;如果是本意,那他与真正的中医思维之间还有距离。因为一个真正的中医,应该是不分科的,应该是通治的。


这是什么原理呢?以一块木板来举例,上面长了霉,区分为白色的霉,绿色的霉,或者一号霉、二号霉;这种霉用什么药来治,那种霉用什么药来治;这种霉能治,那种霉不能治。——这是西医的思维。因为西医是治病灶的,一个病灶一个病灶的祛除。


而中医的思维是,不问这块木板长了什么霉,只管这块木板长霉的原因。比如木板长霉的原因是潮湿,把木板变得干燥,各种霉就会自己消退,他不需要一个个是去治。一个真正用中医思维去治病的大夫,不可能说,这个霉我能治,那个霉我不能治。有时候中医治大病治绝症很快,治某些小病反而慢。这个在临证上屡见不鲜,因为木板干燥了,哪块霉先消退是人体自己的事,不是我们能预设的。如果你碰到这样的中医大夫,他说只能治什么,或只擅长治什么,那就有可能是用西医思维培养出来的中医;或者是凭经验,而理法不通透的中医。这样的中医,他的效果不好,效果慢也是情理之中的。


有的病人会说,中医总说祛湿祛瘀活血,也没有什么手段嘛。其实中医的手段不是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的。中医还要研究病的去路,研究怎么样去掉它。这个去掉不是像手术那样直接拿掉,而是帮人体恢复或修通去掉它的模式,这是根本的解决。人体有他自己的方法和规则,如果不是让人体自己能去掉,那复发的概率就会很大。


还有一些病人,他去找中医的时候,会拿着各种化验报告和照的片子去给医生看。其实,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一个真正的中医是不需要看这些报告的。因为,他研究的不是病灶本身。


一个看中医的病人,如果够专业,不会去询问这个大夫擅长治什么,或者问我这个病能不能治。更不会用检查报告和照拍的片子去跟大夫沟通。用西医的检查报告来达成中医的治疗方案,对于中医而言是不专业的。用这些方式去检测一个中医专不专业也是不行的,这样找到好中医的概率就很低。


我们在接受了一个中医的治疗之后,到底怎样去衡量治疗的效果,是不是该继续下去,也是一个中医病人是不是专业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病几天就治好了,那当然不用讲。如果是治疗时间长一点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不要坚持治下去,判断标准是什么?很多病人会说,看吃了药舒不舒服。这就有一个问题,很多病人吃了医生的药当时总是会觉得舒服些,但吃了半年一年也没能治好,这种情况也很普遍。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解决这个病的根本方法,只是在现象上进行压制,比方说,没有找到病人上火的真正原因,是实热?还是脾胃有湿气?还是表不解?只是直接给病人下一点寒凉药,他吃了也能舒服一点,但这个病是不可能治好的。


任何一种病,都可以视为人体内的一个多余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东西。你去掉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哪怕是拔掉身上的一根刺,都要感觉难受一下,何况是治一个病呢。所以吃了药舒不舒服不仅不是检验疗效唯一的标准,甚至是一个误判率很高的标准。


《黄帝内经》里面有一句话叫作“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什么意思呢?有些深重的疾病往往吃下去药之后会有瞑眩反应,也就是能量启动的反应和随之产生的排病反应。这种反应是会不舒服的,最常见的有眩晕、腹泻、呕吐、嗜睡、发皮肤病、发烧,或者疼痛和症状反应的加剧。此类反应明显,一些重大的疾病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好了。那能不能一见这样的反应就认定是瞑眩反应?当然不能。


如何客观准确的判断,有以下几点鉴别标准:


第一,有的时候你并没有给病人开腹泻的药,甚至开的是干姜附子这种所谓吃了之后会上火便秘的药,他反而产生腹泻。这个时候,你可以理解为暝眩反应,因为你没有下泻药,这是人体的阳气有了,自己启动的排瘀行为。有时候,产生了和药物作用不相符合的反应,甚至相反的反应,也是瞑眩反应。比方说,没有开安神或者清火伤阳气的药,病人想睡;药里面并没有造成病人呕吐的药,甚至于还有止呕的药,但是病人吃了呕吐。这些都是可以考虑判断为暝眩反应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重大疾病吃了药长皮肤病是大好之事,因为中医有一句话,万病出表皆是好事。我曾经说过,现在长疮的少了,长癌的多了,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具体到症状上,怎么判断暝眩反应?腹泻的,越泻越精神,泻了后胃口也不受影响,这就是暝眩反应;反之,如果泻了后,精神越来越差,食欲越来越差,这就可能是下错了。一个正常的人,腹泻三天,一定倒床上不了班。临床上重病的病人,气血也虚弱,吃了药之后产生排病反应的腹泻,有时候连泻一个月,反而越泻精神越好,去化验身体各方面的指标上升了,这种情况很多。人体的模式不是我们能够预设的。有一个骨髓癌的患者,他吃了中药连泻了一个月,一天七八次,他感到反而体力增强。结果一个月之后去查,血液指标,一切指标都正常,痊愈了。同理,服药后的呕吐、发皮肤病、嗜睡之类的反应,都能以体力胃口是否正常来衡量是否暝眩反应。


第三,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如果说原本脉象诸如紧、硬、躁的,现在变得柔和,哪怕脉象貌似变得比原来弱一点,也是病在退;而脉象变得诸如更硬、更弦、更亢躁,这是病在进。



如果我们不了解以上的这些东西,有时候你就会错失真正的好医生。曾经有一个患绝症的病人跟我说,他接受了一个中医的治疗,吃了一段时间的药之后,忽然高烧一个星期不退,后来烧退了,他理解为自己的免疫力降低了,就不再接受那个医生的治疗了,他的病也一直没有好。我跟他说,你可能错失了一次活下去的机会,很多的大病吃了药之后出现发高烧、发皮肤病这样的反应,往往是人体免疫力增强开始排病的瞑眩反应,病就会快速的向好。他听了我的话,重新又找到了那个医生,跟他详聊。那个医生说,确实很多人绝症病人在痊愈之前,都有这样的高烧反应。并且给他看了大量的病例记录,他才又继续找这个中医治疗。


现在大家看中医少,接触到的好中医更少,所以这方面的经验不多。这就需要多了解一些这样的常识。医生专不专业当然重要,有时候病人专不专业更重要,毕竟治疗的主动权掌握在病人手上。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人先天皆有不足,唯有后天多爱自己!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 可加QQ群577262550, 

微信jrbchk交流

投稿邮箱: 5328397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