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焦树德:“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有两层意思
导读:中医必须精研阴阳变化,才能够对疾病探本求源,辨证准确,治法精要,疗效显著。如不明阴阳变化之理,则如夜行无烛,暗室摸索,轻则治病不得要领,重则误人性命。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一语,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指导临床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为医者,不明阴阳变化之理,则难为司命。中医必须精研阴阳变化,才能够对疾病探本求源,辨证准确,治法精要,疗效显著。
如不明阴阳变化之理,则如夜行无烛,暗室摸索,轻则治病不得要领,重则误人性命。可见阴阳学说对学医者之重要。
今天我们所谈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仅是阴阳学说中关于阴阳消长转化之理的一个部分,并非全部阴阳学说,所以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讲述后,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去钻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为学好中医、研究中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下面仅就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含义,结合临床运用,谈点个人的体会。
从临床角度来看,此句话有两重意思。
“重”有双重、重叠、再次之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因冬天本寒,又伤于寒,两寒相加是为重寒,同气相求,寒邪必伤肾,如立即发病,可出现寒邪直中阴经之病;如未立即发病,则重寒之邪隐藏在身体的深位,必等待春天阳气发越时,所受的寒邪外合阳邪外发而变发为温病,是受于阴而发于阳。
少阴与太阳相表里,故温病初起多是表证,是寒邪从阳化,重阴必阳之义。
再如我们常诊治的尪痹(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证,目前主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发于肾虚之人或寒冬之时。
风寒湿之邪,以寒湿为盛,深侵入肾(同气相求),骨寒血滞,气血不周,筋骨失养,发为尪痹。本为肾虚寒实之证,但也有久病不已,复感于寒,不但疼痛加重,而且有的寒邪郁而化热,症见手脚喜伸出被外,但一会儿又怕冷,又缩回被里,或手足心热等,而成为肾虚标热之证,亦符合重阴必阳之精神。
阴阳变化的道理,临床一刻不能离。
如以西医的“发炎”等概念来解释尪痹,则不能用阴阳理论来治疗。临床往往遇到西医用“消炎”的办法无效而请中医会诊,中医用中医的理论指导,则可以找到病本。本于阴阳,从阴阳分析,可以找到调治办法。
《内经》又说:“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春为阳气,风为阳邪,气通肝胆。春伤于风,为重阳,若不即病,而留连于夏,脾经湿土当令,木邪相侮,而发为完谷不化的飧泄(阴证)。
又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夏伤于暑为重阳,若不即病,而暑汗不出,延至秋季凉邪外来,邪郁化热,寒热交争,故病为痎疟。
又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秋之时伤于寒湿之气,不立即发病,则湿蓄肺金,久而化热,使肺气逆乱,故发生咳嗽。这种咳不同于伤风感冒之咳,而多发于地下坑道作业或潮湿环境的工作者。
《内经》这些举例,即是说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第二个意思,即有双重、重叠、再次的意思。
有的西医看中医,好像中医什么病都能治,其实中医治的不是“病”,而治的是人,是阴阳变化的人,根据阴阳变化规律来辨证调整其盛衰。
因此不论是多么危重的病,只要呼吸不止,仍存在阴阳变化,即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调治。
值得注意的是《难经·二十难》中“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的提法,又是另一种重阴、重阳,实为同字不同义之词,不可混为一谈。
读古人书要在无字之处求之,不能只看字面。
这里《难经》所说的重阳,是指寸为阳位,关以前的脉见浮滑而长,又兼实数等阳脉,阳位见阳脉,是为重阳,故症见狂越弃衣,自言大事,自称高贤等而发为狂症。
尺脉本为阴位,脉见沉短涩牢等阴脉,是为重阴,故症见仆倒不语,闭目不省,俟阴极阳复,良久即省,是谓癫疾。此虽亦是重阴、重阳,但不是“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之义。
故读古人书不可死于句下,必须心维、活看,联系具体事物而悟之。
注:本文选摘自《医学实践录》,华夏出版社出版,1999年3月
【经典】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点击【底部广告】支持下小编吧,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