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58-四圣心源:劳伤解;中气升降生阴阳
咱们还继续回到四圣心源,一是要有始有终,再就是咱们没有基础直接学伤寒论比较不容易,学好黄元御的理论对我们学习伤寒论会有很大的帮助。咱们接着学习四圣心源的劳伤解部分,黄元御说人不能有生而无死,而死多不尽其年。外有伐性之斧,内有腐肠之药,重以万念纷驰,百感忧劳,往往未壮而衰,未老而病。顾保炼不谨,既失之东隅,而医药无差,冀挽之桑榆。古圣不作,医法中乖,贵阴贱阳,反经背道,轻则饮药而病加,重乃逢医而人废。金将军且将玉碎,石学士未必瓦全。叹竖子之侵陵,痛鬼伯之催促,书穷烛灭,百慨俱集,作劳伤解。
一般人不到时候就死了,外面的世界有危害身心的事物,不该吃的药也吃下了。再加上人的思想不能像圣人那样恬淡虚无,所以很多小孩还没到年龄就死了,遇到温病派的医生本来挺小的病反而加重了。他对温病这一套痛心疾首,每一篇文章的前面都是先把温病派骂一顿。因为确实温病不能当成主体医学去学,只是在温病上可以,只用温病不用伤寒对病人治病是不利的。
现在的癌症治疗都是一些清热解毒等滋阴的药,病本来不太重,用了这些药就吃不下饭,中气一败人就完了,比化疗还厉害。之前咱们学习的气化解和脉象,对人体的解释第一篇就是中气,可见他对中气非常推崇。首先要照顾到中气,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张仲景也是固中气。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戊己土一升一降,脾胃之间还要相交,阳明热要下降,太阴湿气要上升。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表里关系,从气化关系上说,脾不升清胃就不降浊。胃管接纳,脾管运化,这就是中医的生理。中西医的生理完全不一样,你把中医生理学透了,清楚了人体内部的气化关系,摸一下脉就知道病是怎么来的了,知道怎么祛病方子就出来了。就像现在说的手诊,看手都知道什么部位有病,但是不能开出方子来。不能指导你的阴阳、虚实、寒热,就像西医能看到你的肝不好,或者你有结石,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针对不同病人的结石,中医开的方子也都不一样,分别是大柴胡汤证、四逆散证等等,咱们不是看病用药,而是根据六经八纲去救人。气血都来源于脾胃,脾胃好了就没有病,黄元御的理论的好处就是能把握住中心思想。脾胃中轴一转,连带着肝肾心肺都好了。五脏六腑跟着中气转,六经就跟着五脏转。水木生、金火降是天地和人体的循环,上天的火降到地下,所以水就不寒了。下面的肾水去济上面的心火,就可以阴阳平衡、水火相交。正常人就是上面是凉的,下面是温的,中气好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婴儿姹女之交,非媒不得,其义精矣。医书不解,滋阴泻火,伐削中气,故病不皆死,而药不一生。盖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是以阳明之燥,不敌太阴之湿。及其病也,胃阳衰而脾阴旺,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肾主藏精,水下寒火就降不下去了,中气在这里挡住了。心火降不到肾水里面,水寒了经气就不能足够温热,心火往上冲就会心神被扰的神志症状。下面水不温造成了木郁,或者土湿木就生长不上去。因为肝主血,这就容易在造成血瘀病,就会气血流通不好。肺主气,右降不了气就会造成停滞,精神气血是五脏六腑主要的关系。他是把道家的这一套拿过来说了,认为黄婆是坎离交媾的主导力量。
后世的温病派一用药,本来不该死的就没有一个能生了,就把生机克制住了。太阴主湿、主气,阳明主燥是化气,六气解说阳明本身是金。燥湿是大肠的气,胃是土,土生金,所以不是它的本气。化出的气就不如本气厉害了,所以说湿就能胜燥,胃里的燥一般克不住脾的湿。正常情况下可以相互平衡,一旦病了燥就没有湿严重,胃的热抵不住脾的湿,就会脾脏湿寒。把脾胃燥湿的关系把握住了,就知道十有八九的人都是脾湿寒造成了胃寒。真正阳明证胃火大的不太多,临床上阳明有热但脾还是寒的,纯阳明证下面脾热,上面大承气汤证的不太多。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火能生土但是水能灭火,在这就涉及到心肾的阳气了,一旦心火不足肾水就翻上来了。因为脾胃土的能量来源于心火,火差了肾水就上来了,而且脾湿的根源也是肾水,所以从先天根源来说,就容易造成水能克火,湿就能克燥。这就是人的偏性和弱点,所以他出了一个方剂叫黄芽汤。
甘味的人参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二钱,辛味的干姜二钱,这也符合汤液经法里面补脾的关系。辛甘化苦,两甘一辛是小补脾汤,这里是三个甘,原理是一样的。虽然这些古圣先贤没有看过汤液经法,出来的方子就合上了,他不会出咸味的药。甘辛就合了土德了,黄芽是道家修炼的名称,是最好的芽。因为它具备了冲和之气,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根本能量,中国也是有冲和之气的意思。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甘味的人参和辛味的干姜就是重阳之火,增加土的力量去泻水,用茯苓去泻土湿。炙甘草补中气有了冲和之象,本身就具备调节金木水火的作用,然后有一个加减。只要心火大了就加黄连清君火,张仲景也是这样,加白芍是去相火。可以使相火转到肾水里面,相火以位君火就清了。附子和川椒是温肾补相火的,红色属火的桂枝和肉桂是补君火的,还是有所区别的。附子是乾中一阳落于坤中,则成坎水。它在四川坤土之气最旺的地方产生的,而且它色白,辛辣行阳的,所以能补肾阳。是回阳救逆的第一要药,没有可替代的。
肝血亏了左边就不升了,木寒或者土湿就郁住了。桂枝是温通左升的药,可以通血脉,血得温则行。血液循环不好就加丹皮,可以活血,走窜力量特别强。这些就是常用的升降的药,左升是桂枝和丹皮,右降就用杏仁和陈皮。肺气右降不好了就加杏仁,色白可以润肺。陈皮可以降胃气,因为要降肺气一定要把胃气降下来,要生肝气一定要把脾土升起来。
第二篇是阴阳,他把中气放到阴阳的前面。开始是无极,然后先有中气,旋转后才有了阴阳。中气比阴阳还要早一步,没有中气阴阳就不会交,中气升降气化阴阳才开始相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们之间就产生新的生命了,就是一加一大于二了。
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阴位于下,而下自左升,则为清阳;阳位于上,而上自右降,则为浊阴。清阳生发于木火,则不至于下陷;浊阴收藏于金水,则不至于上逆。清气之不陷者,阳嘘于上也;浊气之不逆者,阴吸于下也。浊气不逆,则阳降而化阴,阳根下潜而不上飞;清气不陷,则阴升而化阳,阴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环抱,是曰平人。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赖乎阳中之阴生,阴生则沉静而亲下,权在戊土。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此阴虚、阳虚所由来也。
是阳气把清气吹上去的,浊气不往上走是阴气把它吸下来的,阳气下潜就蛰藏到肾水里了。清阳往上的根本在己土上,右降的根本在戊土,戊己土的升降又归结于中气。左边阳气不升了就阳虚了,右边的阴气不降了就是阴虚了。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而金水之收藏,全赖胃土之降,胃土右降,金收于西而水藏于北,阳气蛰封,此木火生长之根本也。阴气来源于天上,天一生水,火里面的一滴真水是阴的根。它就有往下沉的性质,一点真阴通过胃土、肺金降下来,这就是金生水。
胃土不降,金水失收藏之政,君相二火泄露而升炎,心液消耗,则上热而病阴虚。人知其金水之亏,而不知其胃土之弱。胃以阳体而含阴魄,旺则气化而阴生。以气统于肺而实化于胃,肺气清降而产阴精,即胃土之右转而变化者也。是宜降肺胃助收藏,未可徒滋心液也。
黄元御的理论老是反复讲升降问题,阴气收藏是为了把君相二火的阳气降下来,否则君相二火就会往上反逆。秋凉后天气一凉降化湿,是把地上的阳气降到地下,还是阳气的升降。如果光阴气降没有阳气下面就成了寒水了,火上犯就把这点真阴耗损了,就没有降下的性质了,那才是真正的阴虚了。光知道肺燥、肾阴亏了,却不知道那是因为胃土没有降下去,这时去补阴就伤到胃了。
戊土胃是阳土,里面的阴魄就是离火中的那一点真阴,因为魄为肺之神,所以能凉降。脾是阴土含阳,怀抱阳魂,魂为肝之神,所以能左升。虽然肺主气,但是胃生的是气,气补得是肺。脾生血可以养肝,所以说脾胃生的气血,养的是肺肝,走到经络里面就是营卫之气。要降肺胃来帮助收藏,不耗伤心液,不要用麦冬、熟地、天冬或生地补心液,是怕影响到胃。
看到阴虚火旺,温病派就用大量的滋阴药是不对的,可以用量不能太大,但一定要照顾中气。张仲景用的麦门冬汤,用半夏把麦门冬打来右降了,又加了党参和炙甘草这些补中气的药,下面咱们看看地魄汤是怎么保护胃的。
地魄汤用炙甘草二钱,制半夏三钱,去心麦冬三钱,芍药三钱,研五味子一钱,元参三钱,煅牡蛎三钱。魄就关系到肺了,辛味的半夏是右降胃气的药,一半辛味是主升的,这是特殊的例子,甘味的炙甘草是护中气的。麦冬,芍药、五味子是酸味药,元参口尝是甜味的,跟生地差不多,但还有点苦酸,也是右降的。加上咸味的牡蛎,酸咸就入肺合肺徳了。这些酸味药都是帮助肺气往下降的,牡蛎可以清胆火、滋肾水,把相火阳气降下来。而且还能软坚散结,身上长肿块都可以大量的用,包括淋巴癌、淋巴结核,只要有痰气凝结就要用到牡蛎。而且它还能收汗,把浮上去的阳气收降下来就能止汗了。
王四进经方讲座-32-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王四进经方讲座-36-辅行诀之合化调平法及五除法(并行除病法)
王四进经方讲座-38-辅行诀之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1-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7-辅行诀之五脏用药法要大补汤别集:痹厥者方
王四进经方讲座-49-辅行诀之固元补肾汤;瓜蒌薤白汤;外感天行六神方
王四进经方讲座-32-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王四进经方讲座-36-辅行诀之合化调平法及五除法(并行除病法)
王四进经方讲座-38-辅行诀之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1-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7-辅行诀之五脏用药法要大补汤别集:痹厥者方
王四进经方讲座-49-辅行诀之固元补肾汤;瓜蒌薤白汤;外感天行六神方
王四进经方讲座-32-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王四进经方讲座-36-辅行诀之合化调平法及五除法(并行除病法)
王四进经方讲座-38-辅行诀之甘咸除燥法,酸甘除逆法,真武汤证,猪苓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1-辅行诀之心下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救误泻脾汤;救误小泻肺汤
王四进经方讲座-47-辅行诀之五脏用药法要大补汤别集:痹厥者方
王四进经方讲座-49-辅行诀之固元补肾汤;瓜蒌薤白汤;外感天行六神方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