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治疗痹证(最全)

岐伯有道 2020-09-18

痹。本义:痹症。中医指风﹑寒﹑湿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1.生石膏、金银花各60克,防已、萆藓各 20克,秦艽15克,薏苡仁30克,桂枝20克,黄柏、苍术、木通各15克。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主治:风湿热痹。症见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红肿;肌肤红斑或伴发热,出汗,口渴,心烦,尿黄赤等,舌质红,苔白或黄,脉滑或数。


加减: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加麻黄10克;小便短赤,加滑石、泽泻、竹叶各15克;有红斑结节,加牡丹皮、赤芍各15 克,生地20克;关节积液较多,加茯苓25克,猪苓15克。


2.当归25克,苍术、黄柏、黄芩、知母、防风、羌活;泽泻、茵陈、苦参、猪芩各15克,甘草 10克。


功效:清热利湿,疏经通络。主治:肌肉关节湿热蕴积,肢节红肿,风湿结节硬痛红肿,或红斑痒甚,伴周身沉重,口渴不欲饮,尿黄,胸闷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病程较久,红斑紫暗,舌质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5 克,鸡血藤30克;红斑结节明显者,加丹皮、赤芍各20克,生地黄25 克。


3.白芍20克,黄芪6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牛膝、桃仁、红花、桂枝各 15克。


功效:益气和营,活血通络。主治:气虚而致痹。症见肢体酸软疼痛、无力、手足麻木、有蚁走感,气短汗出,舌质淡,脉缓、弱。


4.独活、秦艽、防风、川芎各18克,当归、熟地、白芍各20克,桂枝1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牛膝9克。


功效:益气养血,祛风除湿。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扰而成痹证。肢体关节酸麻疼痛,时轻时重,伸展不利,喜温恶寒,腰膝酸软无力,面色少华,气短心悸,乏力自汗,舌质淡,脉沉弱或沉细。


加减:疼痛明显加细辛 5克;大便溏,食少,腹胀,加茯苓15克,白术 15克;畏寒甚,加附子 15克。


5.秦艽15克,生石膏40克,羌活、独活各 12克,防风10克,生地 20克,当归、川芎、赤芍、白芷各15克,细辛 5克,苍术30克。


功效:清热养血,祛风除湿。主治:夹有里热的风寒湿痹。各关节疼痛较剧烈,甚至筋脉拘挛,运动时加重;五心烦热,便秘尿赤,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加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加熟地20克,白芍30克;便秘,加大黄8-10克;关节肿胀甚,加薏苡仁20 克,萆藓15克;筋脉牵引拘急而疼痛加白芍至 50-70克,甘草10-15 克。


6.牛膝、地龙、羌活、秦艽、桃仁、香附、当归、苍术、黄柏、红花各 15克,川芎10克,黄芪 20克。


功效: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关节和肌肉疼痛长久不愈,疼痛如针扎,关节变形,或皮下结节红斑,颜色紫暗,脉沉涩。


加减: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


7.地龙50克,雷公藤40克,薏苡仁60克,穿山甲30克,苍术30 克,黄柏15克,知母15 克,白芍40克,午膝18 克,萆藓20克,茯苓20 克,甘草10克。


功效:利湿清热,舒筋活络。主治:湿热伤筋之痹证。以肢体酸痛或筋脉掣痛为主,步履艰难,口渴不欲饮,手足心热,尿黄浊,脉缓有力或滑数,舌苔黄腻或白腻。


加减:筋脉抽掣痛甚,重用白芍50-80 克;伴腰酸背痛膝软无力者,加枸杞20克,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 8.苍术、黄柏、桂枝各15克,威灵仙12克,防已、天南星、桃仁、红花各15克,龙胆草、羌活、川芎各12克。


功效:清热化瘀,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主治:湿热痰瘀阻致痹,症见关节肌肉肿胀疼痛,缠绵不愈,关节变形,皮下结节红斑色紫暗,或肢体疼痛如锥刺,夜间发热,口干不欲饮,尿黄赤,舌胖有齿痕或舌质紫暗,苔白或白腻,脉弦数。


9.炙川乌15克,麻黄15克,赤芍20克,桂枝20克,黄芪25克,干姜10克,白术、茯苓各 20克,甘草10克。


功效:祛寒除湿,温经通络。主治:寒湿痹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以腰和下肢明显,遇冷则痛剧,得热痛缓,痛处寒冷,沉重感明显。脉弦紧,舌苔白,以及妇女白带清稀,月经延期;男子少腹凉,阴囊潮湿。


加减:病程持久,皮肤不润,舌质紫暗,加鸡血藤 30克,薏苡仁20克;白带多量大加桑螵蛸20 克,小茴香15克,龙骨 20克;若伴心悸、气短,头晕者,麻黄用量减至 5克。


10.蕲蛇、当归各15 克,蜈蚣2条,全蝎、苏木各10克,土鳖虫5 克,穿山甲8克,淫羊藿 15克,熟地黄25克,秦艽15克。


功效:搜风活血通络,补肾壮骨。主治:关节变形严重,手足趾呈梭形,疼痛如锥刺,严重者运动功能丧失;或肌肉萎缩,皮肤枯燥,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脉沉细或沉涩。

11.痹症多方

痹症1号方:当归30g、杭芍15g、云苓皮15g、桂枝9g、威灵仙g、寻骨风g、制川乌6g、甘草3g

痹症2号方:薏苡仁、鸡血藤、土茯苓各24g、海桐皮、萆薢、独活、灵仙、泽泻、云苓、苍术各15g、防己12g、黄柏9g

痹症3号方:薏苡仁g、刘寄奴各24g、两头尖15g、鸡血藤15g、路路通15g、川断15g、狗脊15g、补骨脂12g、巴戟天12g(毛姜12g)、王不留行12g、桂枝12g、土元9g(红花9g)

痹症4号方:双花24(忍冬藤24g)、生地30g、白薇12g、石斛15g(玉竹12g)、丹皮9g(地骨皮12g)、青蒿15g、灵仙15g、秦艽12g、独活15g、牛膝21g、鸡血藤24g、桑枝24g


张仲景运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探析

作者:谭川川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肌肉酸胀、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肿大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古人对痹证就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指出了痹证是由风、寒、湿三种邪气侵袭机体,气血瘀阻不通,痹阻关节肌肉经络所致。根据感受邪气的轻重不同,古人又将痹证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和着痹(湿痹)。张仲景痹证的学术思想秉承于《内经》,而不囿于《内经》。他不仅首次提出了“湿痹”“血痹”等病名,认识到痹证可兼“热”,并且擅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为中医临床治疗痹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实践依据。本文探讨仲景运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的临床思路如下。


1桂枝加葛根汤:疏风解肌,散寒宣痹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文曰:“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该方适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之证。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从巅顶下行到项部,再分左右沿脊柱两旁,到达腰部。风寒之邪入侵足太阳经,则经气不舒,津液运行不畅,经脉失于濡养,表现为“项背强”。桂枝加葛根汤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加葛根四两。方中桂枝性味辛、甘而温,归于心、肺、膀胱经,有祛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功,葛根辛、甘而平,一则能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发表解肌,二则可宣通经气,解经脉气血之郁滞,三则生津液,起阴气,以缓解经脉之拘急。故桂枝与葛根相配尤其适合治疗太阳中风兼项背拘急不舒。痹证多由感受风、寒、湿三邪为诱因,而外邪致病易先犯身体上部,邪气瘀阻血脉,痹阻项背肌肉经络而致项痹、肩痹。风邪袭表,卫外不固,则畏风寒;寒性收引,则项背僵硬不舒,寒性凝滞,则项背疼痛不适;湿邪阻滞气机,则项背肌肉酸胀,湿邪黏滞缠绵,则病程易反复。每遇气温骤降,阴冷湿雨,则上症加重;每当天气温和,热敷疗法等则有所缓解。故许多临床研究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方,来治疗项痹、肩痹均有较好的疗效。与此同时,临床上也常用桂枝加葛根汤来治疗中医“皮痹”,通过疏风解肌、祛风止痒以治疗慢性荨麻疹、局限性硬皮病等临床常见皮肤病。


2桂枝芍药知母汤:祛风除湿,通阳行痹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有曰:“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用于治疗久痹历节之证,该证由病久正虚,风、寒、湿邪侵入筋骨关节,营卫不利,气血凝涩,渐次化热伤阴所致。风、寒、湿邪流注于筋脉关节,气血通行不畅,故肢节疼痛、肿大;痛久不解,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故身体逐渐消瘦;外邪侵入日久,化热伤阴则可见肢节疼烦等热象。该方由桂枝汤、麻黄汤、甘草附子汤诸方化裁而成,方中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合而用之,阴阳同调,气血同治,共奏祛风除湿、通阳行痹、滋阴清热之功。仲景于该方营卫同调,寒热并用,可谓匠心独运。对于风寒湿致痹化热者、风寒湿致痹兼热者、寒热夹杂致痹者、慢性痹病急性发作者,多可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治之,临床上常用该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椎管狭窄症等,收效显著。


3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络,宣痹止痛

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有曰:“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仲景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温疟者,热积于内,阳盛阴伏,但热无寒,然不纯于内热,唯有外感风寒郁于表分之时,内热而外发,则“骨节疼烦、时呕”。该方由桂枝加白虎汤而成。石膏清热解阳明气分之热而除烦,知母助石膏以滋阴清热润燥,桂枝温阳通络,粳米、甘草益胃护津。临床上常以该方配用祛风湿、利关节、强筋骨药物,共奏清热通络、宣痹止痛之功。对于感受外邪后出现肢体关节红、肿、热、痛,甚至活动受限者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如此,白虎加桂枝汤近年也得到中医外科的认可,临床常用该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所致的双下肢红肿、灼热、疼痛及活动受限。


4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有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血痹者,内以卫阳不足为主,外由感受风邪诱发。阳气不足,阴血凝滞,则“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卫阳不足,外感风邪,血行不畅,则局部肌肉麻木不仁。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桂枝治卫升阳、祛风散寒温经,合以芍药入营和血通痹,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五物成方,营卫同调,表里兼治,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研究表明,消渴病日久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络脉瘀滞,筋脉失养所致四肢末端麻木不仁,脉痹者阳气不足,阴寒凝滞,痹阻血脉,所致肢端末梢不温、冷痛、色苍白或暗,用该方煎服、熏蒸均有较好疗效。同时,该方还常配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药,用于产后瘀血滞于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产后身痛。


5讨论

对于仲景桂枝组方治疗痹证,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在太阳病的基础上论述痹证,说明痹证和太阳病关系密切。痹证是由风、寒、湿三种邪气侵袭机体,气血瘀阻不通,痹阻关节肌肉经络所致。太阳者,阳气多而正气盛,司卫外而统摄营卫,居于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故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根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由上至下从脑、项到肩、腰部;而手太阳小肠经分布于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等。故在临床上,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往往使颈、肩、腰部气血痹阻,导致项痹、肩痹、腰痹的发生。桂枝辛甘而温,入膀胱经,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之效,尤适治疗外邪侵袭太阳经所致痹证。其二,强调湿邪与痹证的发生关系重大。痹证日久不解,风寒之邪渐远,而湿邪留滞缠绵。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湿性黏滞,阻滞气机,故肢体关节畏寒、酸痛,病程日久不解且反复发作。桂枝具有助阳化气,温通阳气,化湿通络之功,故临床上治疗湿痹当注重桂枝的运用。其三,注重营卫不和与痹证的联系。营行脉中,濡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卫行脉外,防御外邪;营卫内外相关,阴阳相随,如环无端。若营卫调和,则卫外御邪力强,邪气不易入侵机体;若营卫不和,则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当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即可出现脉络痹阻,气血凝滞,形成痹证。仲景治疗痹证中,常以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治卫阳,一扶营弱,营卫同调。综上,在痹证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适当运用桂枝组方,更要注重方中的配伍,以达最佳疗效。桂枝组方不仅在治疗中医骨伤、中医疼痛方面收效良好,也适用于某些中医外科、妇科的疾病。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治便秘百转千回汤最好,还能祛痘

伸筋丹治疗肩周炎、风寒湿痹

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治疗风湿痹证

胡希恕讲痹症(类风湿、骨节疼痛等)经方治疗

风湿关节痹痛 - 止痛妙药有麻黄

湿病论痹话“痛风”

治疗风湿妙方

朱良春:搞定风湿病,所有治疗法则,都在这里了

白血球过低与类风湿关节炎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