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应用(刘力红)[兼论高血压]
导读
《内经》中黄帝问岐伯:“愿闻病机如何?”岐伯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像这样的病机,岐伯一共回答了十九条,这就是著名的十九病机。
浅谈如何应用病机十九条
我对十九病机的研究虽说不上很深,但已隐隐约约地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事实上,任你千变万化,不出十九病机。可是,现在研究它的人很少,像《中医基础理论》的病机篇,本来应该以这个十九病机为核心,可现在连提都很少提到它。
这是什么原因呢?当然,是对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为天下的疾病那么多,那么错综复杂,怎么可以就用这简单的十九条病机加以概括、加以说明呢?
十九条病机能不能作如上的概括、如上的说明呢?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岐伯在这里用了一个“诸”和“皆”,这就是一个肯定的说法。
凡是“风”,凡是“掉眩”,必定与肝有关系,你就从这个肝去找,一定能找到病机,一定能够找到导致这个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岐伯已经给你打了包票。
以此类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是疼痛、痒、疮的一类证候,必定与心有关,你可以从心去寻找问题,至于怎么寻找,我们下面还要谈到。
在岐伯陈述完这个十九病机后,他也考虑到了黄帝可能也会有类似我们一样的疑问。为了进一步地消除这些疑惑,岐伯接着引述了《大要》的一段话:“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病机要谨守,不要怀疑,这一点很肯定,不容含糊。要各司其属,各就各位。风掉眩,不管你是什么风掉眩,都一定要找肝。怎么找呢?这就要落实到“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这个原则上来。
比如刚刚说的“诸风掉眩”,我们看到一个掉眩病,一个眩晕病,它肯定属于肝,这个没问题。病人一来,我们看到他一副肝病的模样,脸色青青,脉又弦,肝的色脉非常明显,这个就叫“有”。
有者求之,这一点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它很直接。但是,如果没有呢?我们看到这个眩晕的病人,脸色也不青,脉也不弦,一点肝家的色脉都没有,这怎么办呢?这种情况就叫“无”,无者也要求之,反正它与肝有关系,这是病机规定的前提。
那怎么求呢?这就要根据“必先五胜”的原则。五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根据五行之间的关系去求它。明明是眩,肯定属肝,为什么见不到肝的色脉?这个问题你要考虑,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无”?上面这个原则就是告诉我们用一个很方便的方法来找出这个原因,这个方法就是以肝为中心,利用五行生克的原则去考察。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你没有看到肝的色脉,你看到的是肾很虚的表现,那么,你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肾水很虚,母不生子而导致了这个“没有”。所以,治疗就应该补母生子,用补肾的方法,这个眩晕就会好。
如果肾的情况也没有,那就继续看,看看有没有肺的情况?如果有,那还要看一看盛虚。如果是肺家盛,金太过,那肝木就必遭克损,这个时候泄其太过,使木不遭克损,那疾病就自然会痊愈。
如果是肺虚金不及呢?那就要用佐金平木的方法。如果还不行,再看看心怎么样?脾怎么样?心虚则子盗母气,心实则火旺克金,金不制木,这时把心火一泄,病就没了。有时又可能是土的毛病造成的,土虚亦不能育木。
从上述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病机的方便在于它把这个中心坐标确定了,你根据这个中心点去搜寻,根据五胜的原则,生克的原则去找,这就有了目标。这就比你漫无边际地去寻找要好得多,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所以,这样的一些原则很了不起,它把一切疾病最关键的东西告诉我们了,这就是病机!导致风、导致掉、导致眩的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肝,它告诉你了。大家想一想,这在过去是什么?是秘诀,是窍门,是宝贝啊!可是我们拿着这样的宝贝却不当一回事,难怪古人说:传非其人,漫泄天宝。
对于上面这样一种病机辨证方法现在很少有人去研究,去关心,我打算在这方面做深入地研究,也希望大家多研究。
古时候不是有治肝三十法吗,清代名医王旭高就专门有一个“治肝三十六法”,这“三十六法”怎么来?就从这儿来。还有所谓隔一、隔二、隔三、隔四的治法,明明是这一脏的病,他不治这一脏,而治另一脏。用药平平淡淡,根本看不出有一味治肝的药,却把肝病治好了。
你拼命去平肝熄风,用羚羊钩藤汤、龙胆泻肝汤,治来治去没有作用。为什么呢?你没有真正搞清楚,你只知道“对病欲愈,执方欲加”,你只知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却不知道还有一个“必先五胜”的原则,却不知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那你当然只有“守株待兔”当下工了。
所以,病机里面变化的花样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利用《大要》给出的这些原则,围绕这个“宗”去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出疾病的症结。这里我只将大体的思路提供出来,希望大家沿着这个思路去研究,并且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上面举例谈了十九病机,我想这个感受应该比较深。现在过了小雪,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气宜呢?很潮湿,人昏昏沉沉的,感冒的人特别多。这个感冒与以往的感冒不同,如果不知年之所加,不明运气,治疗这样的感冒多少会碰壁。现在是寒湿当令,而且湿特别重,有点像春天,只有春天才这样潮湿。
前几天看过三个病人,一个是上腭的恶性肿瘤,一个是坐骨神经痛,一个是胃痛,三个病人我都用的同一张方,就是《和剂局方》的五积散,结果除恶性肿瘤的这一例因特殊的原因没能服药以外,其余两例都有不错的效果。三病不同而治同,这叫作“异病同治”。其实,既然治同,那肯定有相同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气宜。
因此,气宜把握好了,病机就容易审察清楚,病机清楚了,治疗的方案就很容易制定出来。这实在是临床上一个很方便的法门。
上述这例恶性肿瘤的病人年纪只有 26岁,看上去气色很差,自觉症状不多,只有头胀,微咳(已肺部转移)。切脉右弦滑,尺涩,左脉沉细,不耐按。舌淡暗,苔白水滑。
像这样一个病人我们怎么去思考呢?再一看他前面服用的药,都是大量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所以,我首先给他一个建议,就是马上停用这些药物。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这些都是清热的药,如果真是热毒结聚的肿瘤,那当然用之无疑,用后确实会产生抗癌作用。
但,如果是寒湿凝结的肿瘤,像上述这例病人,那再用清热的药就等于助纣为虐了。碰到癌症病人你就想到要用半枝莲,你就想到要抗癌,那你在走“对病欲愈”这条路,你是西医,不是中医。中医就要讲辨证,有是证才用是方。
《内经》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如果是寒性的病,就应该用温热药,不管你是肿瘤还是什么。
上述这个病人初次发作是在 1994 年,1994 年是甲戌年,甲为土运太过,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这样一个肿瘤病人,你很难说清他是那一天发病,他的发病界限你很难像感冒那样用天来界定。
所以,这个年的框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知道 1994年的“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主要是寒湿为盛,尤其是湿为盛,他这个病为什么不在1993年发作?也许 1993 年这个癌肿已经在孕养。它为什么一定要在 1994年爆发出来?
可以肯定,1994年这样一个年运,它的六气变化对这个肿瘤的发作很有帮助,是这例肿瘤爆发的助缘,所以,它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运里引发出来。我们再看今年,今年是庚辰年,司天在泉同样是寒水湿土,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这个病跟寒湿有关。说明寒湿这样一个气肯定对他的内环境不利,对他的免疫系统不利,相反的,对这个肿瘤很有帮助。
大家想一想,这个“年之所加”重不重要呢?确实很重要。如果再参照舌脉,舌脉也跟这个相应,那病机就肯定了。所以,这个病你别管它是什么,你就从寒从湿去治疗,去掉这样一些对肿瘤有利的因素,去掉这样一些对机体不利的因素,即便它不好,至少也不会助纣为虐。
如何看待中医的可重复性和不可重复性
在讨论病机的开始,黄帝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这里提的是百病,就是众多的疾病都受这个因素影响,没有说肿瘤例外。
肿瘤也好,其他疾病也好,都受这个大环境的影响,都受这个六气综合因素的影响。你只要弄清楚这个因素,然后设法阻断它,改变它,那显然会对这个病的转归产生有利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去看,为什么五积散不能抗癌呢?五积散一样能抗癌!但是,大家就不要用它去做课题、搞实验,作出来也许没有结果。这样很多人又会对中医失望,说中医不科学,不能普适,不能重复。
其实,不是中医不能普适,不能重复,而是你的这个做法根本不可能重复。五积散针对的是寒湿这样一个因素,对于寒湿,五积散是普适的,是可以重复的,如果你用它对付其他的因素,这个怎么能普适?怎么能重复?就像抗菌素它只能对细菌普适,现在你要它对病毒也普适,这个可能吗?
可是现在中医的科研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拿着抗菌素去治病毒,治不好,反而怪抗菌素不好。自己错了,反而怪别人,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现在大家看杂志,看到最多的一类文章就是用某某方或某某法治疗某某病多少例。
这个例数不能少,少了做不了统计处理,而说实在话,临床哪有这么多同类因素引起的同一种病呢?没有怎么办?那只有让风马牛也相及。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研究态度,着实令人堪忧。而我们的科研部门,我们的杂志所制定的这些政策,却对上述的歪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病机这门学问是中医的大学问,前面我们只略说了“诸风掉眩”这一条,那么,还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呢?这些也是一样,大家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逐条地剖析。
反正这个前提它给你定死了,把这个前提作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上述这些原则去搜寻,就一定能够查出实据。等到你将十九病机烂熟于胸,将搜求的方法烂熟于胸,你去治病就会左右逢源。
扩展阅读:
刘力红:关于高血压的思考
一日,马来西亚一对夫妇专程来看望我,先生是律师,家境很好。我问他们是否监测过血压?因为先生已经做了四次心脏支架手术。结果他们的答复是平时很少测量血压,先生偶尔量一次,太太根本就没测量。我说不行,你们经济条件那么好,血压计都不舍得买吗?我说赶快量量血压,结果一量,太太的收缩压达到170mmHg,舒张压120mmHg。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我们的血压从60、70 mmHg上升到120 mmHg,从100、110 mmHg上升到170 mmHg呢?大家想想是什么因素?凭什么压力会增加到那么高呢?很重要的原因,血管的弹性不行了,粥样硬化了,通透差了,这是导致心脑血管障碍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作为中医人,不能够一个粥样硬化就把我们打发了,我们要考究一下:这个粥样硬化是怎么引起的?怎么去解决?怎么让它通畅?怎么让心脑的血供通畅?因为通畅了,压力自然会减小,正常的压力就可以解决机体的灌注量。这个原理可以在流体动力学里得到很好的解释。
一般我们问病人血压值是多少?普遍的回答是:我血压正常,140/90 mmHg以下。但作为一个中医人一定不能这样去界定血压正常的范围,你一定要问他一年前的血压是多少,甚至半年前的血压是多少?如果一年前是100/70 mmHg,现在到了140/90 mmHg了,你说他是不是高血压?
这是标准的高血压!为什么呢?一定是机体的重要脏器供血出现严重障碍了,血压才会出现那么大幅度的上升。舒张压高了20个mmHg,收缩压高了40个mmHg,机体通过升高压力来解决这个血供障碍。一年的时间血压怎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啊?一年里动脉就这么急剧地硬化吗?有急性的粥样硬化吗?没有听说过,对不对?
所以作为中医人,我们要用中医的眼光去考量这些问题,然后得出我们自己的思考,进而用我们自己的思考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我建议当人达到一定年龄段,例如三四十岁左右的,希望大家随身携带一个便携血压计,每天测量一下血压,用这个最方便的工具去衡量机体的健康状态。至少在血管系统的通畅度,是可以用血压去衡量的,这是现代医学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很大方便。
那么问题出来了怎么解决?我前面提到过我的血压曾经到了130/90 mmHg,刚测量的数值是110/80 mmHg,但我还不是很满意,因为参照我原来的血压水平,它还是高了。
那这段时间,我的血压是怎么慢慢地平复下来呢?我是通过“导引”的方法。中医还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血压的问题,比如中药等。像那位马来西亚朋友的夫人,血压高达170/120 mmHg,我给她临时用了针刺的办法,血压很快就下来了。但是血压要持续稳定,还需要经过系统的治疗。
针刺是一个能很好的解决血管系统的供血障碍,甚至血管系统障碍引发的危险、危象的方法。在综合性医院里面,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西药来降血压,然后血压“哗”就下来了。但作为中医人,我们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说更简便的方法呢?我认为是有的,这就是针刺。
过去我也一直没有用针,我是2014年底才学的针。由杨真海师父传讲,我进行整理的一本针灸书——《黄帝内针》已经出版了。我快60岁了才学针。但是学了针之后很感慨,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在《内经》里面,不论《素问》也好,《灵枢》也好,绝大部分是在谈针、谈刺,为什么?因为针刺在过去是首选的治疗手段。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是一位95岁的老人,大概一个多月前找我看诊过一次,当时肩膀疼痛活动受限,我用了针刺解决了。这次她女儿说母亲最近又有些不好,能否请我再看一次?
我说,行,你带她来。人带过来时我吓一跳,一个多月前还很精神,现在变了个样。过后老人描述这时的状态,说这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感觉自己几乎老了十岁。这段时间走路不稳,就像踩棉花,左脚感觉在拖着走,头懵懵胀胀的。
我一诊脉,赶快吩咐护士测量血压,当时血压高到218/118 mmHg。我一看到这个血压,心想糟糕,中风了。这个阶段是脑梗,下一秒很可能就是脑溢血,为什么?因为太多的脑溢血都可能是这个机制,脑的某处供血障碍了,比如某处脑梗,机体为了保障灌注,只好把压力提起来,而面对这么高的压力,脑部某处薄弱血管的破裂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因此,这位老人会不会在下一秒就脑出血,是很难说的。
所以我赶紧立即进行刺络放血,紧急在百会、耳尖、耳垂刺血,接着又在十宣刺血。大概十来分钟时间后再量血压,收缩压已经降到了184 mmHg,舒张压已经降到88 mmHg,脑出血的可能性降低了。然后将老人扶到床上,我继续给她扎针,留针大概40分钟,她感觉很舒服,这个时候再量血压,则继续回落到168/88 mmHg,下地走路踩棉花的感受就少了很多,左脚步行基本上不拖沓了。次日早晨复诊,血压已降至158/80 mmHg。
这个案例处理前后大约花了一个多小时。我想这个病人到了脑病科也要医生忙活一阵子的。刺血的方法,它能迅速的降脑压、降血压,而且效价也优。但是在医院,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后遗症是许多家庭难以负担的。这位老人后续的治疗,为了更快的康复,我建议她女儿买一个制氧机辅助治疗。除了制氧机是现代医学的措施,其他办法从头到尾都是在用纯粹的中医。现在老人家情况非常好,住在五楼,每天都至少自己下来散步一次,自己走上去。
实际上,刺血是中医最拿手的一个急救措施,信手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急救措施,作为脑病科这个领域、这个专科的同仁,是有义务去做教育的。当然首先我们自己要能用起来,自己要有经验。
透过这个案例我希望大家去重视这个问题。大家也可以去看看《黄帝内针》,《黄帝内针》其中有一部分就谈到了急救。中医的急救确确实实是很有效的。我们不要学了西医,就只知道用西医的方法去抢救,而忘记了中医这些看起来比较土、不怎么洋气的这些方法,其实这些方法很管用!
脑病的发病越来越多,覆盖的年龄也越来越广,过去年轻人患脑病的不多,比如中风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群高发。但是现在发病年龄没有明显区分了,青中年都可以有中风。脑血管病是脑病范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血管,就会涉及血压的问题,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
在我们的生命状态里面,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处于直立,或坐、行这样的状态。当人体在直立状态下,脑居最高位。从流体动力学的角度看,血要供给到最高位,所需的压力更大。那么,如何保障脑部正常所需的血液灌注量?这就需要去关注和思考血压的问题。
早年我写《思考中医》的时候,其中谈到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这个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很高,亚洲很少。但现在老年性痴呆太多,而且发病年龄年轻化,不少五六十岁的人就已经得了这个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通常情况下,当临床上碰到一个血压超过正常范围的病人时,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我们习惯采取的第一措施就是降压。我在本科阶段学习西医的时候,知道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将会对脏器组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血压一旦超过正常范围就要想办法把它降下来。
但是,除了少数的高血压是原发之外,大多数的高血压是继发于组织器官供血障碍等因素。“脑心通”这个药名很有意思,反向提示我们,脑和心很容易不通,二者之间的血供很容易产生障碍。那么,当这个障碍发生之后,机体会怎么办?
我认为机体最方便的方法是通过各种机制把压力提升上来,使血液流速、流量增加,从而暂时解决重要脏器血供的不足。这个机制实际上是机体的紧急自我救助模式,目的是暂时去解决供血的困难,保证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量。然而,大多数病人或医生的期望是首先把升高的血压降下来。因为降下来能够避免血压升高后将引起的一系列后续问题。
但是,继发性的血压升高是因为某一些重要脏器供血障碍了,如果没有去处理供血障碍的问题,却硬生生把血压降下来,这就意味着血压虽然看似“正常”了,但供血障碍的问题还一直存在。本来机体只需要提高一些压力,就能暂时解决血供障碍的问题。但是,由于使用了直接降压的办法,在血供障碍一直还存在的前提下,机体就不会去撤除升压指令,不撤除升压指令的结果就是升压机制一直存在。这就导致降压药需要终生服用,一停就会反弹。可见,这样的降压办法是以某些重要脏器长期的供血障碍为代价的。
那么,脑部长期供血障碍带来什么后果呢?最主要的后果之一就是脑功能的退化,所谓的血管性痴呆等问题就由此产生了。为什么现在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几乎与西方持平?
是因为我们已经有条件用降压药,而且我们有更充分的条件滥用降压药!过去能用的降压药品种很少,现在太容易得到了。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全世界都已经知道了,美国曾经总结了20世纪十大错误,其中一个错误就是滥用抗生素。现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制比枪支还要严格。
我十多年前在暑假时带美国的学生,即使小孩发烧到40℃时,他们也根本不用抗生素,最多滴一支藿香正气液。西方国家是经过了教训才对抗生素获得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最好不要再重蹈覆辙了。然而降压药滥用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只要血压高了,90%的人都会首选吃降压药,而且是长期服用。
然而,对这司空见惯的问题,我们需要去思考,降压药滥用会带来什么后果?降压所带来的坏处,跟不降压所带来的害处,哪个更严重?建议关注这个领域的同仁要去做大样本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今年,我招了一个特殊的学生,即著名作家六六,也是电视剧《心术》的编剧。我不时会跟她谈我对血压问题的看法。《心术》人物原型之一是上海华山医院脑外科一个很牛的主任。六六曾把我关于血压的理念和该主任作了交流,他十分认同,认为应该做这样的研究。借此机会,我也希望大家去重视、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的一位艺术家朋友,他是国家沉香协会主席,对沉香很有研究,我心目中尊他为老师。前段时间,他发现沉香对治疗癫痫、脑垂体瘤等脑部病变有特别的功效。他是怎么用沉香呢?即将生的海南沉香打粉后直接给这类病人服用,效果不可思议。脑垂体瘤的病人原本肢端不断地肥大,用了沉香后居然停了下来,很多症状也在短时间内消失了,而以前用了很久的西药都无法遏制这些症状。癫痫的病人用了沉香后,不仅没有发作,脑电图也发生了改变。
沉香
有一天,他忍不住问我:“刘老师,沉香治疗脑病是什么原理呢?沉香的作用是什么?”我沉思了片刻,作了如下答复:“沉香的作用是启中的。启中,就是开启中的作用。”我这一两年都在谈“中”的问题,比如“略谈中医的基本精神”、“略谈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导引”等主题都是围绕“中”的思想来展开的。那么,“导引”是什么?导引实际就是开启中的作用。
什么是中?《中庸》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中可以作为天下的大根大本。从医学的角度看,“中”在哪里?前面的中在任脉;后面的中是督脉。督脉跟任脉中间还有一个“中”叫中脉。另外,我们把土叫中央土,也是中。大家可以借助中医思维来理解"中",派生"中"的一些作用。
那么,脑病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容易产生偏。比如偏瘫,半边肢体不遂。什么因素导致偏呢?我们去读《四书注》的《中庸》,朱熹对于中是怎么定义呢?不偏之谓中。言下之意,偏了就没有中了。或者说,中的作用缺失了,才可能有偏;中的作用不缺失不可能有偏。脑病最容易出现偏,是最能体现中的作用缺失的一个病。
我为什么认为沉香是启中呢?这是有根据的。《内经》谈论了五气、五色、五味、五臭、五方、五时,其中的五臭就是指五种气味,东方木,其臭臊;南方火,其臭焦;北方水,其臭腐。
中国的饮食特色里,有很多食物是经过腐化后才食用的。比如豆腐乳,大家不要小看这小方块豆腐乳,它入肾,营养很不一般。日本人很喜爱的一种食品——纳豆,其实也是经过腐化的豆子。但我觉得纳豆远远赶不上豆腐乳,豆腐乳既养生又养口,以至于我很乐意为它做广告。
而中央土,其臭香。这就提示我们:诸香都入土,皆属于中央,都有启中的作用啊!不过沉香是最霸道的香。大家知道好的沉香是什么价格吗?海南的水沉价值不菲!顶级的沉香,价格更是难以估量。这些沉香启中的作用绝对是霸道的。那么,中的作用一起来了,就不偏了,有中就没有偏,有偏就没有中。这是一个很宝贵的思考,我已经把秘诀分享给大家了。诸位如何去研究脑病,如何在脑病领域里面异军突起,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看对中的理解到不到位了。
各年龄段血压正常值
©本文根据刘力红老师2016年底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讲座录音整理节选而成)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