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吃什么不重要,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 ,南望盐贩之泽 ,北望少泽 ,其上多草、藷藇。”
——《山海经·北山经》
藷藇(zhū yù )是山药的古名,也叫薯蓣,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诗《发秦州》中有“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的诗句。
而藷藇改名为山药的原因,与历史上的两位皇帝有关:一位是唐代宗李豫,曾平定安史之乱;另一位是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
为了避讳他们的名号,用了千年的薯蓣之名就改为山药了。
现在的山药还有很多叫法——淮山药、怀山药、白山药、野薯、山芋等等,这个我们吃了几千年的食物,在我国早已广泛种植。中药中使用的山药以淮山药为佳品,河南焦作温县产的垆土铁棍山药是各朝各代进贡皇家的上品。
《神农本草经》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是说怀山药是最好的山药,而焦作温县的铁棍山药更是怀山药中的极品。
我有个好朋友是温县人,他在外打拼多年,生活殷实,但他的父母一直没有离开家乡,我每年都向他订购他家乡土生土长的垆土山药,口感确实比身边超市买到的更细腻、软糯、香甜。
南方人喜欢用淮山药煲各类滋补的汤,煮过山药的水微甘,平和,寒热不禁,很滋养,也不粘滞,能够很好的补虚益中。使用时不需按常规剂量10-30克这样,有必要的话可以加大剂量用到60-250克也是可以的。
上期我们讲葛根时,说过葛根可以治疗消渴,其实山药也可以治疗消渴。
消渴证 是人体因为缺少津液一种本能的症状反应,一切能够为人体补救津液的都能治疗消渴的问题。中医不是辨“病”施治而是辨“症”施治的,治病时先从人体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现在很多人说中医在逐渐衰落,因为现在的药材质量大不如前,其实不然,理法通达,万物皆可入药。
比如在《伤寒论》里的白虎汤里有一味药叫做“粳米”,市面不太常见,有人会选择用大米或糯米代替粳米使用,这两味虽然都有补津之用,但糯米粘滞,偏热,白虎汤治疗的也是热证,并不合适,大米会更适用一些,但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用多汁又益胃的山药来替代。
从五行的角度来说:山药是包涵着厚重土气的食物,五行对应的五脏中脾是主土的,现代人脾虚问题严重,和缺少土性能量有很大的关系。
土地生长万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果实、肉类等等这些食物都离不开土地,但生活却与土地越来越远,甚至割裂,城市里的地面是柏油马路,公园里的地面沥青小路;如果食物掉在了地上,家长会严令禁止孩子捡起来吃掉,因为嫌弃土,觉得土很脏。
现代很多年轻人追求健美的身材,认为主食发胖,没有营养,所以不吃主食只吃沙拉和肉,但其实沙拉属于生冷,肉食又属于肥甘厚腻,《黄帝内经》里讲过这类食物多食伤脾的。
所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固然能使人变瘦,但皮肤状态却会变差——没有光泽,松懈,塌陷,毛孔粗大……
身边的朋友总会问我,吃什么健脾最有效?中医里有很多健脾的方法,但我不太愿意去讲,因为这个问题很矛盾,现代的人没有物资匮乏的问题,往往吃东西的目的并不是果腹,而是因为内心的欲念。就算最健脾的食物或者药材,吃多了一样给人体添堵,所以我觉得,吃什么不重要,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
我有一个好朋友喜欢吃海鲜喝啤酒,有一天他突然尿酸值飚高,得了痛风,就来找我治疗,他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痊愈后继续吃海鲜喝啤酒……
但是在我师父老家,有位亲戚一辈子抽烟喝酒吃肉,这不算是好的饮食习惯,但他有一颗强大的心,就算别人告诉他,他家里着火了,他也可以踏踏实实饭吃完再起身回家。这样的人,也难怪能活到90多岁的高龄。
我讲这两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大家,心念的力量是会大过于吃进去身体里的东西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的。病从口入,吃进去的病,也往往是因为对“吃”有执念造成的。
我们常说“养生”,养的是应是中正,是平和,这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至高的哲学思想。
文源:希言館
刘希彦:尊重地域饮食习惯便是大药
在中国各个地方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随着现在人口流动的加强和交通的便利,如今每个地方都能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菜肴。一个特定地域的特定饮食口味,实际上是人和自然长期相互适应的结果。如果运用得当的话,能纠正人体的一些偏性,让人体达到平衡,避免生病;如果运用不当的话,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妨害。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地域饮食规律和人体之间的奥秘。
湖南人和四川人喜欢吃辛辣,是因为湖南多山,四川是盆地。都是刮风少,空气相对不流通的地方,加上又潮湿,湿瘴腐浊之气比较盛,需要用辛辣麻辣的味道祛除这些湿浊气。最早的麻辣火锅是江上的船工吃的,因为江上的湿气更重。在湖南四川吃麻辣辛辣,是伤不到人的。干燥地区的人长期吃,就容易损伤人的气血,也容易吃了上火。
同样是吃辣,为什么贵州人吃的是酸辣?因为贵州属于高原地区,不仅有潮湿,气压也比较低,人的能量容易往上耗散。吃酸的食物,就能够把人体的能量收敛回来。所以贵州人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就是人体能量不往下收敛的时候,走路就没劲儿了。这时候吃点酸的就会好了。整个西南高原地区,都有类似的问题。云南人喜欢吃蘑菇也是同理,蘑菇是阴性的食物,有黏厚而下行的性能。云南那里喝普洱茶,也是很具下行之力的茶叶,降火刮肠的作用很强。
江浙人喜欢吃甜,这个原因何在?江浙地区靠海近,湖港河汊多,地域特点就是气流不稳定,风吹浪荡的。江浙又属南方,火性足,火助风势。在这种能量场不稳定的地方,需要吃甘甜的东西,甘以缓之,甜的东西能够让身体能量场稳定下来。外国电影里,妻子生气了,丈夫会说,亲爱的吃个巧克力吧。吃了她的情绪就稳定了。心情不好,情绪波动的时候,吃点甜的心情就好了。江浙人吃甜的,实际上有地域能量的原因在。
北京人的特点是喜欢吃勾芡的东西,就是往菜里加淀粉,增加黏稠感。我从湖南刚到北京的时候,就吃不惯他们这种稀里糊涂的东西。北方雨少,干燥的时候多,秋冬天尤其干燥,经常半年时间下不了一两次雨。他们容易阴虚火旺,勾芡就是增加滋润性。北京人很爱喝梨汤,爱吃冰糖葫芦,这都是滋阴生津的。
东北人喜欢吃炖菜,里面八角桂皮茴香之类的香料放很多,这些佐料都是温阳的药。东北天气太寒冷了,人体需要更多的阳气来抵御寒冷。
再说说广东,广东人喜欢煲汤喝凉茶。他们那里夏天的时间太长,出汗量比我们大得多,所以需要多补充体液,喝汤是最好的方法。南方天气热,火性足,喝凉茶是往外散风热。相反的,北京人喜欢吃白萝卜和大白菜,因为这些都是清肠的。北方一年到头寒冷的时候多,天冷则阳气内收,也不出汗,热容易积存肠道。从里面去清理这种热量和淤积,这叫顺势而为,人就会很舒服,所以大白菜和白萝卜就吃得多。
像河南这样的中部地区,天气的偏性不强,饮食口味就比较居中,不像江浙那么甜,不像湖南那么辣,也不像广东那么爱喝汤。
传统的饮食习惯,历经几千年,其实是和天地能量相顺应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尊重。弄明白了这些道理,养生也很简单,不需要刻意去找什么药,只要因地而食,尊重当地饮食习惯,随时随地就在纠正人体的偏性,这就是最方便也是最好的养生。
能尊重规律自然好,能活学活用更好。通过上面的这些原则,也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情况来选择吃什么。比方说,湿气重的时候吃点麻辣,不拘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天气冷的时候,多吃点温阳的东西,同时多吃白菜萝卜保持肠胃干净通畅,在南方冬天很冷的时候,这种饮食搭配也是适用的;出汗多了,喝点汤;到干燥地区吃点滋润的东西;在中原多吃面食,中原地区土性足,能量中正,米面都是最具土性,最中正的东西。
本文来源:百谷講堂
起床要喝水?每天要喝八杯水?你不知道的喝水真相! - 刘希彦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