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希彦:最健脾胃的原来如此廉价

岐伯有道 2020-09-18

 

刘希彦 国学研究者


国学研究者,在古中医、红学、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涉猎。著有《至简古医——道鉴伤寒论》一书。


来源:希言館


导读  

建中用什么药呢?《伤寒》里是四味药:人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很常见的药,对脾胃最管用的自古以来就是这四味。后世对药物的认识阴阳混淆,气味不明,陈陈相因,人云亦云,以至于中医落到了今天这个境地。


在《伤寒论》的原则里,治病首先要守中建中,就是守中土,建脾胃之运化。脾胃都不运化,津血都不生成,谈何自体免疫力,谈何治病?


建中用什么药呢?《伤寒》里是四味药:人参、姜、炙甘草、大枣,简称“脾四味”。很常见的药,对脾胃最管用的自古以来就是这四味。


生姜和大枣已广泛种植,是最常见的食材了。中国人早已经将这四味药引入了日常生活之中。很多人追求稀有昂贵的保健品,其实最管用的东西都会被普及,哪里可能昂贵呢?昂贵的多数没太多用。这就是所谓的“老百姓日用而不知。”



1.甘草和大枣


现在说药性,先说甘草和大枣。这两样东西都是甘而微温,煮出来汁液黏黏的甜甜的,所谓甜入脾,能够直接补充胃里的津液,同时性质微温,可以提高脾胃的运化能力。所以这两样补充脾胃津液最适合。


2.姜


姜,我们知道它温中而发散,能让脾胃热起来运行起来。所以只要是脾胃寒的,一味姜就管用。后世的医学一见津血亏,就喜欢用麦冬地黄来滋阴养血,问为什么不用姜,则答曰姜性热,会耗散津液。津血靠的是脾胃运化而生成,难道是靠生地麦冬里那些黏液直接补进去的吗?


后世的医学理解问题就这么简单。脾胃虚了寒了,本身就是阴了,麦冬生地之类的滋阴药,也是寒凉属阴,阴上加阴,脾胃就更不运化了。《伤寒》的用药法则是从阳引阴的。


阴上加阴必是死路。除非阴虚阳亢,脾胃不缺运化之力,才可用麦冬地黄滋阴制阳。我看过很多慢性病的病人,吃了很多年中药的,病没治好不说,看脉证尽是一派阴寒之象,再看吃过的方子,无非就是滋阴养血之类的药。


3.人参


人参这个药要多说几句。后世说它补气,“气”是什么?从医理上来说,气是“阳”,是能量,是无形的气化物质;与气相对应的是“血”,血是“阴”,是有形的物质。既然“气”是能量,气化是需要热能的,所以姜桂附是气化药;“味”是有形物质,像地黄阿胶这样没什么香气,却很粘稠的东西就是典型味厚的,所以补阴。


药物主要是以“气”和“味”两个方面组成的。人参呢,人参在土里长得很慢,得土气最厚,所以补中入中焦。


具体是怎样的能量运作呢?它的“气”是一种很厚郁的参香,所有香的东西都有刺激亢奋的作用。这种气有没有热能呢?我们尝一下就知道了,它不辛不辣不麻不热,没有热能。所以人参亢奋的是主要是“阴”的层面,“阳”的层面居少。



《伤寒》里人参是用来救阴的。


药物里亢奋阳的药居多,能亢奋阴的很少,这就是人参作为药物的不可替代性。经方里人参寒热不禁,既能合温热药治阴证,也能入白虎汤之类的寒凉之剂治大热伤津。


后世说人参补气,所谓“阳化气、阴成形”,人参既然没有热能,哪里能阳化气呢?还有一味所谓的补气药黄芪也是如此,黄芪的作用类似于人参,也是没有一点热能的,只是黄芪的性味更轻更升能往表走,能滋养表而已。


后世的中医却惯用这两味药治虚寒之证,说是补气。有一个癌症术后的病人,四肢冰冷懒言少气,脉沉弱得摸不到,已是四逆汤的症候,非姜附不能救的。



去找北京一个大医院的专家,没用姜附,主药是五十克黄芪。后世对药物的认识阴阳混淆,气味不明,陈陈相因,人云亦云,以至于中医落到了今天这个境地。


总结一下脾四味的作用:炙甘草和大枣,甜而微温,能快速补充津液。


炙甘草补中最速;大枣微香,更能帮助脾的运化。甘草色黄而偏白,偏向于补津;大枣色外红里黄,兼能补血。姜是亢奋阳的,运化脾胃而去寒。参是平性,是亢奋阴的,生成津液。这四味药各司其职,在临证上可以选而用之。




【延伸阅读】


国医大师李玉奇:怎样保护你的脾胃


来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李玉奇》


1、盛怒之下不宜进食


因为精神处于激惹状态,肝气横逆而胃气不和,使神经、血管、肌肉,特别是食道呈现异常反应。需要短暂的松弛过程,否则会引起噎呛或呕逆。


2、悲伤泪下之时,不宜立即进食


情绪失控,损及心脾。脾为抑郁之气所克,不能为胃行其气,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常常出现胁痛、背痛、口苦、咽干、舌燥。


3、疲劳过度之际不宜立即进食和饮水


因为脾主肌肉和四末,过于疲劳损及脾胃之气,即损伤中气。经机体自行调整,待呼吸调匀,心跳正常,汗止,趋于平静,肌肉松缓下来,然后进食,倍感胃口大开而得味,有益健康和长寿。


4、饭后不宜立即入睡


食物进入胃腔,需要胃气腐化。胃气受纳还要借助全身肌肉而排空,增进消化功能。常见幼儿就餐时,未待放下筷子而欲入睡,即所谓食困,成年人也有此习惯,均应视为食癖。此外食后也不宜作剧烈运动,如长跑等,皆易损及胃气乃致胃下垂。


5、孕妇不宜贪食


妇女妊娠四个月以后,应注意以所需热量为尺度,不宜过多贪食,否则可造成胃胀,影响胃气的功能,也能使胃体下移压迫胞宫,不利于胎儿正常发育。


6、产妇不宜暴饮暴食


由于分娩损及气血,致元气不足,胃气为之虚弱,若过分摄取食物损害脾胃,易致脾虚作泄,经久不愈。东北民间习俗:妇女分娩期以煮鸡蛋为主食,意欲补充营养,孰知蛋白加热不易消化,并由于产期食谱单调不加考究,往往出现乏乳,乳母过胖或过瘦,经久难以恢复原来体形。


7、大病愈后(特别是高热退后的一周内),禁止暴饮暴食


病久(高热)损及阴津,耗伤气血,胃气不足,脾阴素虚,有待气机调匀。一旦暴食伤及胃气,屡有食后而暴亡者,无法抢救。


8、高粱厚味,不宜奢嗜


特别是动物脂肪,当食之有度,以免身体肥胖。宜以蔬菜为先,多食豆类制品。须知胖乃湿热所积,湿盛生痰,痰阻脉络,易致心脑血管疾病。


9、过食辛辣,易伤脾胃


过食辛辣常见胃脘灼热、口疮舌裂、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皮肤瘙痒等。


10、饮食不节,习以为常


素伤脾胃之气,每每出现肢体沉重、足软无力、牙齿早落、皮肤粗糙、面生老斑、脱发、性功能减退或早衰。


11、甜食不宜多食


甜伤脾,苦伤胃。按一般摄取食物含糖量足以维持正常需要,多食糖制食品,易致食欲不振、消化失常、小儿龋齿等。


12、品茗为习,益脑健神,有益消化


古人习惯饮热茶,但易刺激食道而生炎变,也不宜过饮凉茶而伤脾胃,温茶而饮有益健康。


13、冷饮


民族习惯不同,西方人习冷饮,矿泉水加冰块,饮之津津乐道。唯有汉族清晨饮冷,每致胃脘寒痛或剧痛,亦可见胃穿孔。


14、酗酒成癖


酗酒引起诸多疾病。如对肝脏的损害、神经刺激、胃脘痛、嗜睡等,影响工作,损及寿命。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级气血双补的调理品

专门调理脾肾湿寒的食品级药食同源调理品

刘希彦:吃什么不重要,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

刘希彦:你的习性爱好暴露了你的潜在疾病

现代化的监牢 - 刘希彦

怎样喝茶才养生而不伤身(刘希彦)

起床要喝水?每天要喝八杯水?你不知道的喝水真相! - 刘希彦

从《红楼梦》看清朝之前古代贵族的医学养生 - 刘希彦

真正的传统中医用学英语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家家皆可有良医(刘希彦)

高血压其实不算什么 - 刘希彦

刘希彦:用药治病是后世的中医理论

刘希彦:为何中青年人得大病越来越快、得小病越来越难?

刘希彦 - 教你彻底辨清楚身体是寒是热

刘希彦·没有专业的病人,病也是治不好的

刘希彦 - 请给疾病找条去路

刘希彦:两把钥匙打开一切疾病的锁

刘希彦:营养中毒的一代

刘希彦:你的习性爱好暴露了你的潜在疾病

五行性理:水性

爱吃荤、吃肉,不是源于营养够不够,根源在于人性对肉欲的贪婪

贪欲之中,色欲最大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对经方有兴趣者, 可加QQ群618557934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