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真谛:病岂能治?要给病找去路 | 刘希彦
导读现在大家逐渐都接受了一种观念,就是世上没有能治病的药。既然这样,中医又是怎么治病的呢?真正的传统中医不是治病,而是给病找去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体系,就是一个给病找去路的辨证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
刘希彦老师在秋浦书院参加中医汇讲时,有位朋友问,为何张仲景要创立一套六经辨证体系,难道五行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还指导不了人们对于汤药的运用么,六经辩证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我是这么回答的——六经辩证的实质,就是给病找去路。
病的去路在哪里
病的去路,一共有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
“表”就是皮肤、肌肉、骨骼。
“里”就是胃肠道。
“半表半里”就是除去“表”和“里”这两个区域之外广大的中间区域。
为什么会这样来分人体呢?
用这个方法来区分人体,反映了张仲景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药物不治病,药物只是帮助人体自己去排病。人体主要有两个排病渠道,要么从体表排,要么从肠道排,这是人体通向外界的出口。人体要把邪气排出去,必须要走这两个通道。一旦进入“半表半里”,就比较麻烦。进入“半表半里”的话,从外出、从里走都不好走。多数的疑难杂症,多数的慢性病,多数的脏器病,它的症都发在这个区域。不过就算在这个地方,也是有办法的,就是所谓“和解法”。何谓“和解“呢?在半表半里躯壳的空腔里,有大量的淋巴与粘膜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在于水液代谢,也能够帮助人体将病邪由水道(小便)排出。
何为阴证阳证?
六经辩证里所谓的“证”不是西医所指的病灶,而是人体的对疾病所呈现出来的反应。如体痛、呕吐、发热、肋胀、眩晕等。
从“病”的性质来说,还分有阴证和阳证。何为阴证阳证?临证上,如果人体对疾病的抵抗产生亢盛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阳证;如果人体对疾病产生虚衰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阴证。前面我们提到人体有三个层面用来排病,而每个层面都有二分,一共是六个,合称六经。我们根据六经各个层面出现的证,分析人体,再着手帮助人体从主要层面排除困难,就是六经辨证。
药物是帮助人体排病,而非治病
【伤寒论】用药都是指向性比较明确的药物,会具体到人体的某个层面。例如,麻黄桂枝发汗,解决表的问题,大黄芒硝通里通便,柴胡解决半表半里。而后世用药比较喜欢用生地当归麦冬黄芪,比较喜欢调理,这便是观念上的差异。
经方顺应人体,各通其途
再打个比方,前面有一篇文章我们说到治疗高血压的神方——续命汤,方的主要组成是解表药麻黄桂枝,也是针对排病通道的。还有治疗糖尿病的白虎汤,白虎汤治里热,清洁体内因糖分富积而产生的热量,也没有什么针对病灶本身的药。这也是印证了我们一直提到的理念——药从来不治病,也没有药可以治病,我们能做到的只是顺应人体,协助人体完成自己的处理。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得肾癌的病人,一摸脉,气血功能都非常好,询问下来也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年轻时候还是飞行员。仔细问下来,发现一个问题,他平时不出汗,不出汗我们现在来讲就是一个“证”,说明人体体表不通,换言之人体不能通过体表排出毒素,以至于堵在体内,危及于肾,这种情况首先就是要用解表药,而不是用什么抗癌药,用多少抗癌药都不能解决问题,堵住了就要疏通,疏通了问题就会解决,若从小处着手则终将为大处所制。
人体就是一个有自我组织恢复能力的系统,将主要的方面治理好了,次要的方面也就跟着好了。如果外在的因素考虑太多,往往会忽略人体自身的规律和作为。
【名家简介】
刘希彦,国学研究者,在红学、京剧、古琴等传统文化领域皆有造诣。致力于汉传古中医的研究、恢复及传播多年。治愈病患无数,授业弟子多人。亦是作家、舞台艺术家、编剧,其创作的舞台剧作品曾获国际舞台艺术丹尼奖。
【作者介绍】
醒尘,汉传经方中医研究者。
文源:希彦馆
怎样才能远离癌症?(李可老中医、李辛、吴清忠、林杰、刘力红、刘希彦)
起床要喝水?每天要喝八杯水?你不知道的喝水真相! - 刘希彦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