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在线举办
5月30日-31日,以“深研博学,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生南山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607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下称“论坛”)于云端成功举办。
论坛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动防疫科研攻关重要指示,汇聚知名学者、联动海内外优秀研究生线上交流各领域科研最新成果,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自征稿以来,共收到64所高校140余篇投稿(其中12篇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17篇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研究),经严格评议,共34篇论文进入分论坛展示报告。
5月30日,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线上举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执行院长高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王绍光,我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兴军,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部教授王蒲生出席主论坛,此外,来自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悉尼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8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数百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本届论坛。
论坛伊始,高虹致开幕辞。高虹首先对云上相聚的各位师生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办学历史及特色。高虹勉励各位同学把握云上交流机会,分享新发现、新发明、新见解,鼓励博士生群体积极应对全球挑战,在各自学科领域攻克前沿难题。此外,高虹期待与会人员不断拓展全球视野、增长跨文化理解力,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为学术共同体建设作贡献。
在随后的主论坛中,4位特邀嘉宾分别带来了前沿研究进展和学术报告。周济以“能否用‘人工原子’重构世界”为题,介绍了以人工原子设计构成、拥有超常物理性能的超材料及其应用;王绍光以“星陨来袭:新冠疫情与世界变局”为题,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深度不确定性,分析了疫情对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和全球化的影响;王兴军以“大众医疗健康的智能检测与管理”为题,针对健康医疗行业面临的痛点,提出分级诊疗+大数据AI的方法,有效提升医疗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王蒲生以“批判性思维与学术研究”为题,系统讲解了批判性思维的特质与功用,强调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通过可靠论据和逻辑,做出合理判断与决策。主论坛报告及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就科研创新、行业发展前沿、世界形势变化等方面进行沟通探讨,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增强全局意识。
5月30日下午至5月31日,论坛依次举办了人文社会科学、新能源与新材料、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智能建造、生命科学及医学五个分论坛,由34位入围作者进行口头报告,学术委员会作为评委进行点评与指导,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奖8名。各分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性能材料、智能时代、新能源汽车、海洋环境保护等特色研究热点。
5月31日下午,论坛云上颁奖及闭幕。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代表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获奖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收获和感悟。同学们一致认为,本次云上论坛克服困难,汇聚各个领域青年才俊,有效实现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碰撞,开阔了学术视野,对自身科学研究大有助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出席闭幕式并致辞,武晓峰肯定了论坛筹办工作,并对参加和支持论坛的师生表示感谢,对获奖同学表示祝贺。结合当下形势,武晓峰提醒同学们不能浮躁,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秉承求真求实的态度面对科学和技术。最后,武晓峰热切地期望同学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脚踏实地,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贡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学们迫切需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论坛为海内外高校师生搭建线上沟通桥梁,值得一提的是, 5所境外高校学子克服时差参与论坛,增进学术交流,论坛整体活动的规模与影响力逐步扩大。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南山博论已步入第12个年头,论坛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跨学科、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作为主办方,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也将不断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与海内外高校加强交流与深入合作,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文化、学术的全方位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文|高超、耿祖航、倪子豪
图|倪子豪、庞峥琦、程铭
编辑|柴头
中文微信公众号: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英文微信公众号:Tsinghua SIGS
新浪微博:@清华SIGS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