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童谣
力力两岁多的时候,我写过关于童谣的几篇文章,也买了不少童谣书。
转眼,薇薇也到了对童谣产生强烈兴趣的阶段……
先发一篇写于2013年的旧文,内容是我当时关于童谣对于孩子的意义的思考。接下来会分享我的新思考与实践。
前段时间因为陪腾腾学英语,重读安妮鲜花《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书中关于加拿大的语言教育的方法,非常喜欢。
其中有三点,我认为是被现今学校语文教育严重忽视的:
对于从小开始亲子阅读的孩子来说,大量阅读和有感情流利阅读这两块问题不大,家庭基本可以弥补。
但韵律节奏训练,我感觉明显不够,中文的儿歌和童谣,一直读得太少。
其中的客观原因是以前市面上的童谣类童书少,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本身不够重视。
我感觉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父母算是个断层,记得我小时候还经常听外婆讲故事、念童谣什么的,到了腾腾就没这个待遇了,我不会念,腾姥姥居然也说记不得了。
也是在和腾腾一起学英语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思考语言韵律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问题。
最开始,我先是注意到腾腾听力学习的能力很强。比如四岁多时,在车里听腾爸放的欧美音乐,有些歌听过几次自己就能哼唱出来,意思肯定不知道,但音节和调子都对。
比如前段时间他看了《Brown Bear》那本书,我找了音频,没想到他自己听了几遍,就会背了。
还有为了磨耳朵,听的那些英语儿歌,总是很快就能跟着唱,这让我总是自叹弗如。
……
以前我以为,这是从小进行亲子阅读的收获:
从小听妈妈读书,让他习惯了用耳朵来学习语言和知识。而我因为从小没有这个环境,在上学后通过“读写”来学习,慢慢就习惯了这种方式。
现在想想也不全是,通过耳朵来学习,是婴幼儿的天性。我当初也有这个能力,只是没有受到适当的刺激。
幼儿通过耳朵而不是头脑来学习语言,这些在西方有很多研究,
具体体现为:
1. 婴幼儿对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语言非常敏感,这种敏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
2.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语言游戏成为他们热衷玩的游戏之一。
两岁多的力力,会讲的话还不多,已经开始尝试玩所谓的语言游戏了,最近我下班回到家,他会开心地扑过来,亲热地叫我”妈咪咪,妈咪咪……“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平时是喊”妈咪“的,再加个”咪“字,好像更能表达开心与亲热之情。
我发现他有时把”挖掘机“也故意说成”挖掘机机“,挖掘机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前一段时间出差很久的爸爸回来了,他一时想不起来要怎么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爸爸爸”好像韵味不够,终于在爸爸回来几天后,某次在车上,想出来了他自认为比较好的方式,叫“老爸爸”!(之前跟哥哥说会了喊爸爸为“老爸”。)
再大一点的孩子,也很热衷玩语言游戏。
比如小学校园里很流行传唱一些所谓的“灰色童谣”,估计每个孩子都会唱出好几首。有的是根据唐诗宋词改编的,如:
李白乘舟不给钱,一脚把他踢下船。
日照香炉生紫烟,鸡鸭鱼肉在眼前。
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
……
有的是根据歌词或孩子们自行创作的,如:
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 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 学校炸没了。
可见,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童谣天生就是孩子的好伙伴,应该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欧美国家才会如此重视儿歌和童谣,把韵律节奏训练作为语言教学的根本。
幸运的是,国内很多新教育理念,也都把童谣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比如,前一段时间我看的《孩子的早期阅读课》(新教育实验),一年级的晨诵就以儿歌/童谣为主;
《日有所诵》(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的一二年级,也是儿歌/童谣为主;
《快乐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这些系列书里,低年级的内容也都是儿歌和童谣。
我觉得,小学低年级教育逐渐重视是好事。在我们的亲子阅读中,也要重视起来,在最适合读童谣的婴幼儿时期,和孩子一起多读童谣。
至于如何读、读哪些,容我接下来细细分享。
有关个人成长,还是记录在公众号“天使鱼”:
更多书单,可以参考以前的几个汇总:
低幼书单汇总(0-3岁)
亲子阅读|3-6岁书单汇总
小学阶段书单汇总
写给土豪的书单/送礼书单
爱你❤❤